融入多元活动 激活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学生难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活动中进行,让课堂变成“学习 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积累经验。
  [关键词]多元活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87-02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课程改革以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为以前采用的是“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享有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主动性和自主性可言,这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以此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融入游戏活动,唤醒求知欲望
  游戏是学生钟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对此,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设计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拍球的游戏:男生和女生分别推荐拍球厉害的人组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然后两个小组比赛,看看男生组拍球的个数多,还是女生组拍球的个数多。结果男生推荐了5人参加比赛,女生推荐了6人参加比赛。在他们拍球时,教师将每个学生拍球的个数记录了下来,然后分别按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了汇总,最后公布统计结果:“男生组拍球的个数少,女生组拍球的个数多。女生组获胜。”这时,班里的男生叫嚷起来:“不公平!”教师笑着问道:“为什么不公平呢?”有男生站起来说:“因为参加拍球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女生拍球的成绩自然会比男生的好。”其他男生都赞同地点点头。教师追问:“那该怎样处理,男女生的成绩才公平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地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学生初步体验到所学新知的意义。
  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游戏进行了有效融合,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对“平均数”产生需求,从而主动探究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融入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
  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复杂、深奥,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产生了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广大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动手实践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动手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自然地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内化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分数[12],并问学生:“你认为有哪些分数与[12]相等呢?”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24], [48]。显然,这些都是学生的猜想,应该怎样验证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教师让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白纸对折,然后给这张正方形白纸的[12]涂色;再对折一次,正方形白纸被平均分成了4份,此时学生发现涂色部分可以用[24]表示。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将正方形白纸再对折,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白纸的[48],它也是与[12]相等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12]=[24]=[48]。然后教师让学生先从左向右,再从右向左观察黑板上的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最终,学生探寻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上述案例中,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没有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折纸活动,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构建出分数基本性质的模型。
  三、融入体验活动,实现知识内化
  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旨在让学生在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学习感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体验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用脑学习,用心学习,令他们爱上体验、乐于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克”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面值是两分、一角、一元的硬币,学生拿到硬币后都非常兴奋。教师先让学生拿出一枚两分的硬币放在手掌心,然后掂一掂,感受一下两分硬币的重量。有的学生说:“它的重量很轻,放在手中就跟没有东西一样。”也有学生说:“它就像动物的羽毛一样轻。”此时,教师告知学生,一枚两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然后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吗?”学生列举了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体:1根圆珠笔芯、一枚回形针、一张100元纸币、一颗纽扣、几粒米等。教师又让学生分别将一角和一元的硬币掂一掂,并说一说感受。然后教师告知学生,它们的重量分别大约是3克和6克,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起“克”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上述案例中,教师寻找有效的生活素材,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让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和可视化,使“克”的知识在体验活动中被学生内化。
  四、融入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生活为依托,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灵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进一步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后,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单一的看图回答的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调查活动。教师让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制成相应的统计图。有的学生到居民楼调查上季度每家每月的用电情况,然后根据各家的用电量,按单元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再贴在公布栏,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人们节约用电的意识。有的学生调查了左邻右舍每天耗费塑料袋的数量,连续记录数据一个星期后,将数据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学生发现每家一个星期所用的塑料袋不少,易造成白色污染,由此想到了要保护环境。还有学生调查了自己家一个月的开支,然后分别算出通信费、水电费、燃气费、食品支出等占總开支的百分之几,根据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这些调查活动都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采用习题巩固知识,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延伸了学习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活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快内化新知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延伸学生的学习广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编 黄 露)
其他文献
中职机械专业项目教学课程模式是指在借鉴国内外“项目教学”及其课程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产业特色而构建的适合职业学校学生思维特点的一种全新课程模式。该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用现代课程理论指导课程综合化改革。理论知识坚持“必须”“够用”“能用”的标准,教学内容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实际能力进行设计和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完整经历从确定任务——制
在肾脏损伤和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慢性肾疾患,其病名曾叫“慢性肾衰竭”(CRF)或“慢性肾损伤”(CRI)。现经国际疾病分类统一定名为“慢性肾脏病”(CKD)。在CKD的诊断和分期中,检验
人体肠管犹如一盘卷曲之蛇,长约8~10米,弯弯曲曲,皱皱褶褶,而且每隔3~4厘米就有一个弯折。许多残余的废物滞留在肠道的皱褶内,长期淤积,难以排出。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发酵,并像
1.孩子脾气大怎么办?飞飞今年3岁了,聪明漂亮,人见人爱,小朋友做错了事,她很会讲道理,告诉小朋友要听大人的话,可她自己在家里却越来越不听话,"不行、不好"天天挂在嘴边,不如意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腘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现,为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C12芯片法)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并量化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的差别,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
预测,也是一种阅读策略.但预测更多带有学生主观意愿,只有准确把握方向,有重点教,才能推促教学成就精彩.具体教学依据有以下重点,即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理论,还有预测依据.
隐睾症指的是婴儿出生2个月以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畸形状态。隐睾症分真性隐睾和假性隐睾两种。假性隐睾是指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但阴囊上方或腹股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