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生长条件及需肥特点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绥化市大豆、玉米、水稻、杂粮、薯类的作物总产量位居前列,还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的生产供应基地,素有北国小粮仓的美誉。为获得大豆稳产高质,本文对大豆的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加以浅议。
  关键词:大豆;生长条件;需肥特點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大豆也称为黄豆、泥豆、青仁乌豆、马料豆,一年生草本。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均有种植,东北三省为大豆主产区,且以东北地区的质量最佳。
  1 大豆生长条件
  大豆具有喜温、喜水、喜光、喜肥等生长特点。
  1.1 大豆喜温
  大豆属喜温性农作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适宜发芽期温度为10~12℃,此期最低温度不能低于6℃,否则影响发芽;大豆花芽期温度不要低于15℃,否则会影响受精结实;灌浆期温度低于12℃会影响大豆灌浆。
  1.2 大豆喜水
  生长过程中保证其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水分各有不同。发芽期需水量较多,种子吸水量达5%才能萌芽,因此土壤持水量宜控制在50%~60%。栽培时还要根据种粒的大小来适当调整土壤持水量,需水量与种粒的大小成正比。大豆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大,此时根系生长较快,要控水保温,水分过大会造成根系发育迟缓、根量少、根须浅,降低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影响后期植株生长。
  花期是植株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需水量最多期。此阶段土壤持水量过低,会出现植株生长受阻,结荚少,且会出现落花、落荚量增多,造成产豆粒下降。在结荚鼓粒期时也要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但要控制好水量,此阶段水分过多会出现烂根,水分过少又会造成幼荚脱落、秕粒、秕荚。大豆成熟期前需水量减少,此阶段要避免浇水过量过多,以免影响豆粒饱满。结荚期既要满足水分需求,又要注意田间排涝。
  1.3 大豆喜光
  每一个生长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缺少光照就会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使产量下降。大豆属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使生育期变长,种植时要满足这一习性,才能高产优质。
  1.4 大豆喜肥
  大豆对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宜的土壤环境为pH6.2~6.8,尤其是对氮肥的需求量比相同产量的谷类作物要多4~5倍,对磷肥、钾肥的需求量也比谷类作物多。不同生长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初花期、分枝期、鼓粒期氮肥磷肥需求量最多,土壤施加氮肥、磷肥基础上再结合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肥力,实现稳产优质,因此要根据其需肥特点合理施肥。
  2 大豆需肥特点
  给大豆施肥要遵循施足底肥、种肥,并及时追肥的原则。大豆虽然喜肥,但却不宜施肥过量,在每个生育期都要科学施肥,适量施肥,否则施肥过量极易造成根瘤菌生长或出现倒伏现象。既要施足氮肥、磷肥、钾肥,还要满足其对硼、钼等微量元素的需求。分枝期至结荚期所需肥量约占需肥总量的65%左右,鼓粒期至成熟期约占20%左右。植株在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干物质累积形成的高峰期,也是吸取各种养分的高峰期。
  大豆生长发育过程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生育期长达90~130d,不同生长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生长过程需氮较多,从大气中获取的氮肥量占需氮总量的50%左右,其余部分就要从土壤中获取,通过根瘤固氮的方式补充氮含量。同时还要及时施加磷肥、钾肥等。农户要根据其需肥特点科学施肥,促进植株长势,提高结实率,保证稳产高产。
  3 大豆施肥技术
  要想获得大豆稳产高产,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是关键。给大豆施肥时要抓住3个重要时期:苗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
  3.1 苗期
  大豆生长前期需肥量不多,占全部需肥量的15%左右,此阶段主要是根部的发育及叶片的生长。此期需肥量虽然不多,但对各种肥料却十分敏感,尤其是磷肥,缺少磷肥就会出现植株生长迟缓、弱化,花期延后,开花少,结荚少,影响结实,而且还易发生病虫害,甚至导致植株死亡,造成产量下降,影响农户收入。
  3.2 分枝期
  满足大豆分枝期对各种肥料的需求可有效促进茎枝的生长发育,增加枝数,确保后期的花芽分化数,保证结荚数、结实率。
  3.3 初花期
  在1片复叶时,大豆初花期需肥量约占总需肥量的30%左右。此期要及时施加氮肥、磷肥、钾肥等,可有效促进植株长势,促进根系生长和腋芽的发育,使茎株壮实,增加分枝数、开花量、结荚数。
  3.4 花期、结荚期
  花期施肥不宜过多,所施肥料能够满足大豆正常生长发育即可。花芽分化、结荚期是大豆所需肥料最多的阶段,此时可加施氮磷钾肥,以促进植株结荚率,但也不宜施肥过量。花期根外喷施适量磷肥、过磷酸钙、硫酸铜、硫酸锰,硼砂等,能增加豆粒的含氮率,使豆粒饱满,提高大豆含油量,促进产量。
  3.5 鼓粒期
  大豆鼓粒期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若是缺少氮磷钾肥及各种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籽粒的形成、生长。在末花期前后30d是大豆结荚、鼓粒的重要期,也是吸收氮肥、钾肥、磷肥效率最高时期,鼓粒期后吸收速度明显下降。因鼓粒期根系活力减弱,造成吸肥力也有所下降,但此期又是大豆需氮磷肥的关键期,因此农户要结合根外追肥法进行养分补充,满足需肥量,促进增粒增重,还可提高大豆品质。
其他文献
合理有效实施河道泥沙,为加强水文的测验、水清预报、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利用,提高快速高效的决策能力及抢险、查险的技术水平。只有改变落后的水文测验方法,对河道泥沙进行合理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能让园林具备更好的审美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结合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设计;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87  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
介绍了某难浸金精矿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经预处理,该金精矿的氰化浸出率仅为56%;经预处理后,氰化金浸出率可达93%.该预处理工艺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投资少,易操
摘 要:目前,在我国对林业史无前例的重视,如何以此契机不断创新营林工作方法,改变经营策略,从利用型向保护型发展改变,提高造林质量,使森林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改善生存环境。  关键词:创新;营林方法;改变;经营策略;提升;资源质量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过去重工业的长期发展及林业的重采轻育,疏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日渐严重,雾霾现象频繁发生,已对人类
三峡工程在其建设中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是库区多达一百多万的城镇移民和农村移民的搬迁安置问题,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事关百万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到2010年10月,百万移民搬迁安
在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下,建立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