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数学直觉思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原来的“ 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虽然只删除了两个字,内涵却变得丰富了,这说明我们不但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要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本文就数学直觉思维概念的界定以及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供同仁们讨论。
  
  一、数学直觉思维概念的界定
  
  简单的说,数学直觉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别
  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
  2.直觉与逻辑的关系
  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长期以来人们刻意的把两者分离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逻辑重于演绎,而直观重于分析,从侧重角度来看,此话不无道理,但侧重并不等于完全,数学逻辑中是否会有直觉成分?数学直觉是否具有逻辑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人们对各种事件作出判断与猜想离不开直觉,甚至可以说直觉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数学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人们对生活现象与世界运行的秩序直觉的体现,再以数学的形式将思考的理性过程格式化。数学最初的概念都是基于直觉,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问题解决也离不开直觉,下面我们就以数学问题的证明为例,来考察直觉在证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个数学证明可以分解为许多基本运算或许多“演绎推理元素”,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是这些基本运算或“演绎推理元素”的一个成功的组合,仿佛是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通道,一个个基本运算和“演绎推理元素”就是这条通道的一个个路段,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确信沿着这条路必定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但是逻辑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路径的选取与这样的组合可以构成一条通道。事实上,出发不久就会遇上叉路口,也就是遇上了正确选择构成通道的路段的问题。庞加莱认为,即使能复写出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证明的一致性……这些元素安置的顺序比元素本身更加重要。笛卡尔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由于把证明过程过分的严格化、程序化,学生只是见到一具僵硬的逻辑外壳,直觉的光环被掩盖住了,而把成功往往归功于逻辑的功劳,对自己的直觉反而不觉得。学生的内在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得不到思维的真正乐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数学教育者的重视与反思。
  
   二、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笔者以为直觉思维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 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的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 创造性
  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阿基米德在浴室里找到了辨别王冠真假的方法;凯库勒发现苯分了环状结构都是直觉思维的成功典范。
  3. 自信力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但笔者的观点是,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直觉思维的培养
  
  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数学猜想是依据某些数学知识和已知事实,对未知量及其关系作出的似真推理,是科学假说在数学中的体现,在教学中,将一些命题的结论暂不揭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类比、特殊化等方法,凭直觉进行数学猜想,然后加以验证,是发展直觉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
  2.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的。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西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
   3.重视解题教学
   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
   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之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冠冕堂皇的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特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诸如:换元、数形结合、归纳猜想、反证法等,对渗透直觉观念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稗益。
  5.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追求数学美
  美的意识能唤起和支配数学直觉,数学事实间的最佳组合往往依靠“审美直觉”来作出的。数学美集中表现在数学本身的简洁性、对称性、相似性、和谐性、奇异性等。
  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也越强。
其他文献
随着油田三次采油大面积的工业性推广应用,油田注聚规模不断扩大,注入井和注聚站数量逐年增多,注入站的注聚泵耗电量也逐年加大,为了降低注入系统的耗电量以及解决注入量调节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稠油井、低渗透率井开发的难度不断增加。虽然对采油设备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但机械采油设备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能耗大、难维修,已
摘要: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有资料表明,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为环境污染之最。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非常必要,也是教学大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大中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势在必行,也是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意识;化学实验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以后,其配制设施会自动适应该井的产能状况、地面参数以及含蜡情况,进入一个泵况良好生产的稳定状态。但这种状态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开采时间延长,生产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运用“三个结合”与“三个利用”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    一、“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  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
为简化工艺流程、节省投资,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第二油矿将45口油井改造为单管树状集油工艺流程。通过对综合油井产液量、综合含水率、井口出油温度等条件分析,确定采取井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