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肠促胰素治疗具有越来越多的胰外作用,最近有病例报道胰升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能缓解银屑病的临床症状.银屑病是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这可能与增加的局部和(或)全身的炎症有关.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影响免疫功能产生抗炎作用,从而改善银屑病症状,这为进一步研究肠促胰素的非经典的抗炎机制提供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促胰素治疗具有越来越多的胰外作用,最近有病例报道胰升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能缓解银屑病的临床症状.银屑病是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这可能与增加的局部和(或)全身的炎症有关.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影响免疫功能产生抗炎作用,从而改善银屑病症状,这为进一步研究肠促胰素的非经典的抗炎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同时对拓展GLP-1的临床应用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造成严重的低血糖症.从组织学上看,CHI主要有两种亚型:弥漫性和局灶性,均与胰岛母细胞增生症无关.弥漫性CHI的患者,整个胰腺的B细胞处于异常状态.局灶性CHI,仅限于胰腺的小部分区域出现异常(腺瘤型增生过长)。
1型糖尿病以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损伤为病理特征.尽管胰岛素强化治疗能使1型糖尿病患者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但该方案难以完全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存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岛功能,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近年研究显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可诱导1型糖尿病患者实现免疫耐受,并改善其胰岛功能.本文将重点介绍采用该方案治疗中国人群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多以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耐量试验(ITT)激发的生长激素(GH)峰值是诊断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金标准”.本研究探讨50名中国健康成人中ITT激发的GH峰值的受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血糖谷值或血糖下降幅度与GH峰值无相关性.在多元回归分析中,ITT激发的GH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和腹围无显著相关性。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远处转移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为骨转移,其次肺、肝、脑、肾、肾上腺、胸膜和皮肤等器官也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但转移至垂体极少见,本院内分泌科近期收治一名前列腺癌术后伴垂体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61岁.2011年4月因"发现血糖升高2年,多食2周"收入本院内分泌科.患者于2009年5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已于2010年12月成立并开始工作.作为新一任总编辑,自感诚惶诚恐又认识到责任重大,因为,在我之前的总编辑们是一组中国内分泌代谢病学界丰碑式的大师级学者:邝安堃教授、陈家伦教授、史轶蘩教授和潘长玉教授。
一 8.5岁临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女孩因发现舌部肿块、发音困难及偶发呼吸困难而前来就诊.于就诊后3天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呈阳性[TSH 37 mU/L(正常<15),总T4112 nmol/L(正常值86~260)],但就诊后18天复查未见明显异常[TSH 12 mU/L(正常<15),总T4 99 nmol/L(正常值86~260)],因此未能予以作出明确诊断。
一些外科大手术经常引起与原发性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疾病无关的可逆性血清T3水平降低.这种改变究竟是适应机体变化减少蛋白分解代谢还是表明甲状腺激素缺乏,尚存在争议。
老龄化研究领域中的"耶稣的圣杯",着力于探索某些能够预示长寿的遗传因子或循环因子,以期通过了解他们的因果关系,从而确立使人类获得长寿和健康的生活方法。
为提升临床医生治疗2型糖尿病水平,提高医生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广大内分泌科医生对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的了解,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2011年《新机制、新体验、新希望》活动。
药物引起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a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具有潜在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甲亢药物是其中常见的病因之一.临床上常见累及皮肤,肾脏和(或)肺部.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及时停用抗甲亢药物,或使用糖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剂等能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