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的形象反映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Q正传》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小说创作的一座丰碑,它通过阿Q典型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意识形态上的斗争生活,形象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阿Q正传》以其深刻而广泛的政治历史内容,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要求。
  [关键词]《阿Q正传》 辛亥革命 形象反映
  
  《阿Q正传》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期,大约在1905年到1911年我国农村的社会生活。《阿Q正传》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我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了辛亥革命及其失败的一些本质的历史教训。
  小说的情节是从赵太爷不准阿Q姓赵展开的。这个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宗法地主的权势和淫威,揭示了贫苦农民的极端无权的地位。“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在阿Q的头上。眼看要“添孙子”了的赵太爷还要“买一个小的”,而阿Q不仅无力娶妻成家,阿Q向吴妈求爱表示,却被赵太爷的儿子秀才训斥为“反了”、“王八蛋”,遭到了赵太爷、秀才老爷的大竹杠的惩罚,而且还强令阿Q“用红烛——要一斤重的——一对,香一封,到赵府上去赔罪。”还逼着阿Q卖掉了棉被,到赵府“赤膊磕头”。作品中对赵太爷的专横跋扈的揭露,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历来凭借势力称霸,践踏农民。”“地主对农民有随意打骂或者处决之权,农民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的。”
  其次,再看看豪绅地主对贫苦农民怎样残酷地进行经济剥削的。
  《阿Q正传》深刻地描写了未庄的地主豪绅等寄生虫对阿Q的敲骨吸髓的经济剥削。尽管阿Q“真能做”,然而他被盘剥得一无所有,他“瘦伶仃”地住在并不比牢房好的土谷祠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赵太爷之流的贪婪狠毒表现得十分突出:赵府虽然吝啬到晚上不准点灯,“吃完饭便睡觉”的地步,但为了延长工时,来加重对阿Q的剥削,特别“破例”,准其点灯舂米;他们利用阿Q的“恋爱”事件,不准他“再去索取工钱和布衫”,连赵太太“称善”拜佛用的香烛,小孩用的衬尿布,也都要在阿Q身上去榨取。老爷们无耻地肆意剥夺,走狗们则狐假虎威,趁火打劫。阿Q因姓赵而挨了打,地保又借机要他“谢”二百文酒钱;阿Q因“求爱”受了惩罚,被扣了工钱,地保又借口“害得我晚上没有觉睡”,逼他送“加倍酒钱四百文”;被逼得走投无路的阿Q偷来一点“便宜货”,地保不但骗去了他最后的一张门幕,而且还“议定”阿Q给他送去“每月的孝敬钱”。就这样,“真能干”的阿Q除了只剩下一条万不能脱的裤子外,最后只有饿肚子的命运了。
  在《阿Q正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地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特权,还竭力加强对被压迫人民的精神统治。
  未庄的“老例”和“通例”就是赵太爷的借以加强精神统治的武器。
  按照封建礼教的未庄祖传的“老例”,地主豪绅赵太爷是“至尊”、“至贵”的,对他们“尊严”的任何触犯,都是大逆不道的。阿Q却“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而且还敢姓赵,那就该挨嘴巴。周围的人们也得到了教训:“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未庄的“通例”还认为“犯上作乱”是不对的,但挨了“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的打,却是一种荣誉,因为“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仿佛又得到人们“格外的尊敬”。
  用“古训所筑的高墙”,禁锢人们的头脑,毒害人们的思想,使阿Q这样的贫苦农民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摧残;使未庄这样落后的中国农村毫无改革,连长凳叫“条凳”,油煎大头鱼,城里人加上切细的葱丝,也要嗤之为异端、可笑。难怪广大的中国农村千百年来停滞不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Q正传》不但使我们看到阿Q等贫苦农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而且使我们看到了造成这种贫困和落后的社会根源,不仅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生活的黑暗和停滞,而且看到了这种黑暗、停滞的根源,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现实,合乎逻辑地启示人们:黑暗腐朽的封建宗法社会再也不能照旧存在下去了,阿Q等贫困农民不能照老样子生活下去了。这个社会是多么需要一次革命的风暴、一次大的变革啊!《阿Q正传》正是以它极其深厚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阿Q正传》还极其生动、典型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一)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没有充分行使革命的权威,他们没有打击和镇压地主豪绅,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形式上废除了帝制,砸烂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却同革命的敌人“咸与维新”了,妥协了。阿Q被镇压,宣告了这场革命的彻底失败。(二)反革命阶级投机革命,贫苦农民重新被踩在脚下惨遭压迫、杀戮。作者在描写这幕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投机活动中,假洋鬼子是一个很突出的典型人物。(三)资产阶级轻视甚至无视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这场革命以严重地脱离农民群众开始,而以农村没有任何变革而告终,阿Q的悲剧命运正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其他文献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机械类实践课程三个层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综合创新實习)中的第二层次,也是实习时间最长、学生人数最多的基本实践环节。新形势下,应重视该环节的改革。    一、 改革现有金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思想,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在金工实习中过去那种只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
期刊
走进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道观河之滨的新洲区第四中学,记者不禁为这里的美丽风景而感叹。该校始建于1956年,当时定名为新洲县第四中学,属县重点初中,1999年正式将名称改为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54人,教职工235人,专任教师224人。  近几年来,该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推进各项改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均取得了和谐发展。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对以“字字落实”为目标、以串讲为手段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本文以《劝学》的教学为例子,对这一目标作初步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课标思想和文化现代观念    一、案例背景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苏教版《语文》把它列在了必修专题的第一篇,目的在
期刊
编者按:党的创新理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支撑和核心动力,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始终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多年来,他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日前,教育部党组下发通知,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方永
期刊
郭金来简介:  郭金来,男,1972年8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  现任中国研究生人才网CEO,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创始人。  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常委。  武汉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副会长(共青团武汉市委主管)。  湖北省人才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人事局主管)。  2002年,荣获第四届“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获“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4年,荣获“武汉首届工厂青年十大新锐”的荣誉
期刊
编者按:2003年5月26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成立。文华学院的创业者们在几个月内创造出了当年筹建、当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审批、当年招生办学、当年进入正常教学运行轨道的“文华速度”。  ——创办第二年,文华学院在湖北的录取分数线高出全省同批次录取分近50分。  ——2005、2006年,报考文华学院的理工类考生人数居湖北省同批次院校的首位。  ——2005、2006年,文华学院连续两
期刊
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因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非认知的心理品质,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在平时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多次尝试这一形式,初步领略到它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二,集思广益,拓展视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画家,埃舍尔所构造的世界中,每一种形象竟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结果。数学(主要在几何学方面)是他艺术的灵魂,但抛开其作品背后的数学命题,我们感受到的是美的秩序。通过对他作品的系统研究,我们能发现埃舍尔对连续、对称、变换、循环、无穷这些念头的着迷,他很擅长用平面和形象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关键词]艺术 科学 镶嵌图形 平面分割     古希腊的人们认为艺术与科学是造成世界平衡和谐的两个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我注意将德育、科学、环保、艺术教育、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课教学中,通过各学科的交融和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一、以思想品德教育净化人,奠定创造性人才的思想基础    目前,大家正如火如荼地贯彻《纲要》精神,要有意识地将德育融入英语教学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这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同行们商榷。    一、详细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班主任应当比较详细和真实的了解、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职业,家庭成员情况,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