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生”常被人歧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异端。但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差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那么如何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以下是我们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配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我班有一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根据他的个性特点,我经常有意借他的小说看,谈论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彼此之间话也就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我也趁此给他指出看网络小说对学习的危害,渐渐地他改掉了经常看小说的毛病,成绩也迅速赶了上来。所以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信任也就更高了,再做工作也就好做了。
二、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差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差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可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差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例如:我班有位同学,人们的印象是有他在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他有两个长处:喜欢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于是,我在班上便经常让他讲个幽默故事和小笑话, 学校搞体育活动则由他全面负责,慢慢地他开始热爱班级工作和学习,也很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三、趁热打铁,持之以恒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例如上面那两位同学期中考试时成绩就上升了很多。
四、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差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他们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他们的进步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差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总之,“差生”的转化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不断完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一、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配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我班有一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根据他的个性特点,我经常有意借他的小说看,谈论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彼此之间话也就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我也趁此给他指出看网络小说对学习的危害,渐渐地他改掉了经常看小说的毛病,成绩也迅速赶了上来。所以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信任也就更高了,再做工作也就好做了。
二、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差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差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可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差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例如:我班有位同学,人们的印象是有他在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他有两个长处:喜欢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于是,我在班上便经常让他讲个幽默故事和小笑话, 学校搞体育活动则由他全面负责,慢慢地他开始热爱班级工作和学习,也很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三、趁热打铁,持之以恒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例如上面那两位同学期中考试时成绩就上升了很多。
四、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差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他们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他们的进步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差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总之,“差生”的转化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不断完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