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生”常被人歧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异端。但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差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那么如何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以下是我们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配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我班有一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根据他的个性特点,我经常有意借他的小说看,谈论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彼此之间话也就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我也趁此给他指出看网络小说对学习的危害,渐渐地他改掉了经常看小说的毛病,成绩也迅速赶了上来。所以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信任也就更高了,再做工作也就好做了。
  
  二、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差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差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可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差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例如:我班有位同学,人们的印象是有他在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他有两个长处:喜欢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于是,我在班上便经常让他讲个幽默故事和小笑话, 学校搞体育活动则由他全面负责,慢慢地他开始热爱班级工作和学习,也很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三、趁热打铁,持之以恒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例如上面那两位同学期中考试时成绩就上升了很多。
  
  四、树立信心,把握成功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差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他们的“成功”。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他们的进步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差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总之,“差生”的转化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不断完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为了教学生会学,以期达到“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之目的,多年来,我们
期刊
【摘要】开放的数学课堂是一种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其最终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大胆探索,发现疑难,在合作中解疑,达到求知的目的;在教学中渗透学法,促其会学;在达到目标后留有悬念是开放的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数学课堂 开放 学会学习  英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
期刊
在国家课程模式体制下,无论是课程专家与教师之间,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不存在对话关系。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负责课程标准的制订与教材的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机械地照搬课程专家的思想。教师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灌输教学,最终强化了权威的色彩。新课程主张以学校为基地实行课程决策民主化,这就围绕着新课程建设,给专家、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社区之间创设了一个对话平台。    一、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使数学教学者由传授知识的权威者的模式,转向引起学生学习的实践模式;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将由学生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主角,转变为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参与者、配角,从根本上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的功能。其核心,在于培养学习者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师利用这一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也通过这一基本活动,体现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作用。由此看来,教师的角色功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绝无半点错误。然而,新世纪的挑战、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的不断涌现,课堂这一教学的主渠道如果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道理的传授上,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课堂上如果教师扮演单一的文化传递者的角色,也显然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科学
期刊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教育的力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开展系列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媒体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环境恶化的忧患意识    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影响,美化环境的意识相对落后。我校适时地从报纸、杂志、广播上收集整理,从电视、网上采集下载有关沙尘暴、
期刊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班级管理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学生参与管理。其中,主要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原则对于建立和发展班级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我们把班级管理原则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
期刊
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学生起点为初中毕业,是我国师范教育专科化要求的特殊产物。因此,学生虽然是大学生,但是初中起点使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均存在较浓的学生味。这些思想、行为表现在作文中,就是较强的中学化倾向。因此,在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如果对这种中学化倾向稍不留意,甚至听之任之,那么学生便只能停留在这一水平层次上,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师范的五年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
期刊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以前依据现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构思和策划,一般以文本的形式体现。好的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新教材(北师大版)的教学设计,笔者谈以下几点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一、在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标
期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如何:学生情绪高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情绪低落,教学效果微小。学生只有靠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而这种“情感动力”的产生是以愉悦的心理和对学习的兴趣为前提的,在师生的共同劳动中培养出来的。在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