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学生之才智育学生之素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自主的时间,自己去阅读、学习,以真正达到积累知识与提升能力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多读。多读熟读,可以积累知识,理解内容,形成技能。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读,要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在学生遇到不易读准的字音以及诘屈拗口的句子时,教师及时加以指点或示范,这就是教给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在读通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要加强精读练习。因此,对感情强烈、蕴含深意的句段……教师要在点拨中,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例如,《水乡歌》一文中写道:“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指导学生画出“千”“万”“一个接一个”“处处”这些词,然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两句话描写的画面。在学生自己读、小组读以后,再指名学生朗读。我发现学生不仅读出了河渠、池塘的多,也读出了水波的纯净与荡漾的美,这一环节中就包含着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习课文第二小节“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词,和同座相互练习朗读。在集体朗读时,学生把水乡千帆竞发的热闹和小船儿飘荡的轻快读得有声有色,由此体会出江南水乡风光的无比秀美。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多读,自然就能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读出文字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这是学习方法的运用。在熟读的基础上,对一些精彩的片段要让学生背诵,促使学生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佳期加强积累。这样来学习语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敏感性,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增强,这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
  善思。学生只有通过思考后,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把文本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收获。不少老师在课堂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回答得热热闹闹。其实,细致研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多数问题并无思考价值。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只要看到一两个学生举手,就立即请他们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只锻炼了精英学生的思维,其他学生因为思维速度跟不上,便丧失了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就无法提升。教师的提问必须精当,要有调动学生思考的价值。首先,学生懂的老师不问;而有些问题提出来了,学生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即便教师讲了答案,学生仍旧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也不要提,因为它不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一位老师在教《揠苗助长》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农夫的儿子看到秧苗都枯死了,会怎么想呢?”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映示一张投影片,画面是农夫儿子站在秧田边看着枯死的秧苗,十分焦急,教师让学生看图联系文字思考。有三五个学生听了问题、看了画面立即就举手了,老师朝着他们点头微笑,并用动作暗示他们再想想。这时,班里静悄悄的,学生认真看图,仔细观察农夫儿子的神情。教师看到学生进入了思考的状态,于是提示说:“辛辛苦苦栽下的秧苗一夜之间竟然全死了,今日种下秧苗就是等待来日收获的,只有收获足够的粮食,全家人一年才可以吃得饱饱的。可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片枯萎的秧苗,农夫的儿子此时的想法一定很多呀。”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当老師发现许多学生都醒悟时,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学生的答案必然是异彩纷呈。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得学生语言修养与科学精神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要在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大胆地想,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会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问”,表示学生在动脑,在思索,是思维活跃的表现。“问”,说明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定量供应”,还想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确实应该重视让学生提问。有些老师上课揭题后,喜欢问学生看到题目有何疑问,其实,这就是让学生在质疑中训练求异思维,在质疑中推想课文内容,在质疑中培养阅读课文的兴趣。有位老师在教了《水乡歌》之后,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说:“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是不是还有鱼多?”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既然水多,那肯定鱼也多。”教师就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用两三句话描写出水乡鱼多的特点,并且要求学生回家后问问家长,我们家乡什么样的农产品多。有趣的是,大多数家长告诉孩子:我们这里鱼虾鸡鸭多。得到这一答案后,我带着学生到农贸市场转了一圈,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几句话。因为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学生写出的小片段生动有趣。这就是有疑问带来的收获。在学习《夹竹桃》一文时,学生问,季羡林先生怎么会把夹竹桃想象成地图呢?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面对学生这一困惑,老师补充介绍了季羡林老先生在国外游学的经历。由此学生认识到:想象是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它必须合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季羡林先生在《夹竹桃》这篇文章里,所运用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学生也是做“学问”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与“问”应当相得益彰。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练写。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如果适时让学生动笔习作,让他们充分运其才智,开动脑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的第3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行动的高雅大方。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后,出示一幅天鹅图,让学生仿照描写丹顶鹤的方法,用几句话写写天鹅美丽的外表。一位学生写道:“天鹅全身羽毛洁白无瑕,它有着修长的脖子和轻盈的身姿,无论是在天空自由翱翔,还是在地面悠闲漫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高雅。”这样的练笔,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高雅”一词的意思;二是让学生学习到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三是让学生有了一次运用与创造的机会。由此看来,在课堂中适时插入小练笔,确实能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纵观语文教材,可以引导学生适时练笔的“点”还是比较多的,当我们在这些“点”上,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练笔时,学生获得的习作方法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习作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就会随之得到良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如何充分地适应改革的要求,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认真关注的主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新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与教师都有必要探究新理念,新办法,来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提升  中国分类号:G633.41  新课程改革并不
【摘要】:高效课堂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标模式下学科教学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中国分类号:H191  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高效课堂模式逐渐呈现在课堂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还要转变为课堂活动
一、 品味桂花“香”  师:自由读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用横线画下来。  师:(出示句一:“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哪个词突出了桂花的香?  生:迷人。  师:朗读这句话,努力将“迷人”的香气味儿读出来。(生读)  师:(出示句二:“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你从哪个词中读出了浓浓的桂花香?  生:浸。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启发思维就更应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旋律了。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一书中,也说:“真正的教育就这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严格的智慧训练有赖于优良的教学。”可见,只有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策略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启发
片区举行古诗词教学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授课内容为苏教版六下的《渔歌子》。在课堂上,两位老师都对这首词的教学进行了补白,即补充相关的诗词和背景资料以帮助诗歌理解。但由于各自对“补白”这一环节的理解不一样,课堂出现了不同的呈现方式,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截取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来进行对比分析。  【课例片段比较】  一、想象画面,感悟词中画境  A老師的教学设计:在该教学环节,A老师对学生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许多初中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课堂沉闷压抑的现象提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游戏方式学语文的观点,激发学生乐语文,爱语文,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热情,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修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  关键字 初中语文 游戏  中国分类号:G633.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学生只有爱好语文,乐学语文,才能学好语文。
北风  咚咚咚  北风去敲小鱼的门  不开不开  小鱼在冰下说  笃笃笃  北风去敲青蛙的门  不开不开  青蛙在地下说  呼呼呼  北风去敲小熊的门  不开不开  小熊在洞里说  呜呜呜  生气的北风跑回家  一路上拧红了  好多娃娃的鼻子  古往今来,季节是诗歌少不了的主题。一年四季,不断更替,人们在享受季节带给人间的不同景色时,也萌生出各种情绪和感悟。  说到季节,农村最难过的应该是冬天。我
期刊
摘要:小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成功是快乐的源泉,我认为快乐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快乐只是表面的快乐,第二层次的快乐属于理智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成功;快乐  中国分类号:G623.5  引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