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后1/3学生形成的原因,并归类常见的后1/3学生的类型。针对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这一难题,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一些探索性的转化途径。
关键词:后1/3学生;成因;类型;转化途径
“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和研究者。”然而课堂上的后1/3学生似乎对这种需要并不迫切。工作多年,笔者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生活,出于一种新鲜感,学习热情比较高涨,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成绩也比较好,但是到了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测试时,后1/3学生的队伍逐渐开始显露了。因为此时学习英语只凭一时的兴趣已经远远不够,一些学生就开始掉队,以后就不及格,逐渐加入到后1/3学生的队伍中,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他们似乎成了提高七年级英语教学质量的绊脚石,因此分析后1/3学生的成因,探索转化后1/3学生的途径,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尤为必要。
一、后1 /3学生的成因分析
1.后1/3学生的形成与家庭密切相关
(1)部分后1/3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尤其是现在外来务工子女也进入当地的学校学习),整天奔波在外,无力、无心、无暇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监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部分后1/3学生由于父母在外地经商,托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由于疏于管教,或被过度溺爱、袒护,这些孩子脆弱、涣散、懒惰且又叛逆。他们受不了学习之苦,在学习上极其缺乏耐心、恒心和毅力。
(3)部分家长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和优待,然而教师给予每个孩子的只能是均等的关注。有时他们会把教师的正常教育视为歧视和欺负,因此这些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有颇多抱怨和非议。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也极易对学校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他们天真地用放弃学习表达了对校方或教师的不满。
(4)部分学生的家庭突遭变故,如父母离异或出现意外等,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他们的心再也无法恢复平静,回到常态,学习成绩一滑再滑。
(5)部分家长不能历史、辩证地认识问题,社会就业压力和一些腐败现象使他们心境黯淡,他们觉得即使孩子考上大学也依然没有希望,他们常说就是考上大学后也没什么用,因为毕业后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没有未来,这样他们无形中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就使一些本该能上来的学生掉进了后1/3学生的行列。
(6)一些学生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就对孩子拳脚相加,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
(7)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试就近入学也使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或对孩子不抱过高期望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8)近年来,由于父母在外地经商或其他的理由,全托或半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被寄托在学校或家教中,缺少正常的家庭亲情关爱,自制力和意志力都不够,往往容易成为后1/3学生的成员。
2.学校对后1/3学生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些接受能力弱、对知识再运用能力差的学生。
(2)有些学生有问题向教师求教时,教师不是和颜悦色、极富耐心地解释讲解,而是讽刺、挖苦,甚至厉声斥责。从此这些有问题的学生再也不愿或不会问教师,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3)部分教师缺乏理想、信念和追求,他们没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而是抱着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的态度,体现在教学上便是不加强学习,不在研究学生、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授课,而是机械照搬,照本宣科,教学缺乏针对性、科学性。
(4)有些教师也深知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但却无心或不愿一对一地辅导。
(5)有些很敬业的教师受到一些家长无端的谩骂和侮辱后變得心灰意冷,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得过且过。
(6)有些教师使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流于形式,不检查、不批阅,没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3.学困生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期,对事物不能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社会转型期的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让他们时常感到困惑,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社会上成人的一些不雅行为和丑恶现象污染了孩子们明净的心灵。
(3)政府监管乏力。互联网、音像制品、图书上的一些不良内容和信息对学生荼毒至深。观察这些接触过不良信息的学生,他们往往眼神飘忽,心思游移,学习时心不在焉,成绩在短期内一落千丈。
4.个人因素是后1/3学生的直接诱因
(1)学习方法不正确。
(2)个性懦弱,不能大方地与同学交流,更不敢大胆地向教师求教。
(3)一些学生虽然天资聪明,但却懒于动手、动脑。
(4)一些学生虽有学习的冲动和热情,却没有将学习进行到底的恒心和毅力。
(5)一些学生好动,思想爱开小差,这就使课堂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二、后1/3学生的常见类型
1.迟钝孤独
刚进七年级时,学生对英语颇有兴趣,但随着英语词汇量的增加,他们学习效率较低,记不住单词,不能灵活应用,常被教师和家长指责为“脑子不开窍”,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他们因主观已努力而未能出成果,常伴有委屈、苦恼等心绪,较为孤独。
2.懒惰自负
这类学生表现为比较贪玩,上课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爱动脑筋,怕困难、一碰到难题就急忙问教师或同学,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
3.自卑抑郁
这些学生由于在小学里没有把英语学好,英语基础差,在集体中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或存在某些缺点,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等常受人指责、埋怨。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习缺乏信心,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之中。 4.偏执逆反
他们原来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般智力正常,有的可能很好。七年级刚开始时英语成绩还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但因为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不公正,与教师发生矛盾,引起他们对教师有了成见,形成对立情绪后存心不好好学习英语。
5.自我中心
这些学生往往英语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其他方面也不是很好,被大家看不起,平时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却十分强烈,常常在课堂教学或自修课学习场合寻找某种不正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关注和尊重的愿望,而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三、后1/3学生的转化途径
1.关心他们,主动与他们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1)积极主动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从心理上指导、帮助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关心和爱护自己。七年级刚开学时,我就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首先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大约需3~4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期间要特别地留意每个学生的课堂听课状况,作业、考试情况。当每个学生大致情况都了如指掌时,就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分析一下那些后1/3学生的真实状况,并把他们进行一一地分类,把属于同一类型的编在一起,作为一个大类,以便于管理和转化。
(2)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1/3学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打电话、校讯通等多种方式和平台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他们在家督促孩子读书、听录音、记单词等。
(3)帮助他们与优秀同学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当后1/3学生的队伍逐渐壮大时,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帮教活动。但是首先要摸清学生之间的情况,让成绩好的教成绩差的,“一对一”进行帮助。这一活动要在选人和结对上下一番功夫。不能随意叫一个好的帮一个差的,而要摸清他们的默契程度、配合程度等情况。
2.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做具体指导
(1)教师备课要想到后1/3学生,要备后1/3学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后1/3学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后1/3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应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1/3学生同时并进。教师上课要想到后1/3学生,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后1/3学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课堂上多关注他们,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活动中要鼓励后1/3学生积极参与。
(2)在课堂上多和后1/3的学生交流,不但是语言上的交流,更要在情感上向他们倾斜。后1/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十分紧张,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时需要教师认真倾听,他们感到被尊重、被肯定了,就会产生一种振奋情绪,从而认真学习。教师要经常给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帮助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教师要利用辅导课帮助他们预习新课,教他们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熟悉词性及词义,试读课文并进行翻译。和他们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当然,还要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复习。另外,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后1/3学生,可以从数量上进行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他们只需做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批改作业时,尽量当面批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最好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养成按时交作业的習惯。
(4)在细节处关注后1/3学生。教学真的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课堂教学处处皆学问。细心思考,会发现可以在很多的教学细节上关注他们。如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它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但是有时电脑一关,学生就不会了,尤其是后1/3学生。细想思考之后,我是过分依赖多媒体了,而多媒体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黑板,不能放弃课堂的主阵地——黑板。后来我逐渐在课堂上把重点句型、词汇等在黑板上加以呈现,让多媒体和黑板适当结合,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教师能树立创新教育下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质量观,课堂上能以民主、平等的气氛和眼光对待全体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后1/3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机遇,及时启发、引导,激发后1/3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把他们的个性、特长科学地开发、充分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努力转化英语学习风气,以期减少两极分化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09).
[3]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柯孔标.教学评价[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7]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后1/3学生;成因;类型;转化途径
“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和研究者。”然而课堂上的后1/3学生似乎对这种需要并不迫切。工作多年,笔者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生活,出于一种新鲜感,学习热情比较高涨,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成绩也比较好,但是到了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测试时,后1/3学生的队伍逐渐开始显露了。因为此时学习英语只凭一时的兴趣已经远远不够,一些学生就开始掉队,以后就不及格,逐渐加入到后1/3学生的队伍中,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他们似乎成了提高七年级英语教学质量的绊脚石,因此分析后1/3学生的成因,探索转化后1/3学生的途径,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尤为必要。
一、后1 /3学生的成因分析
1.后1/3学生的形成与家庭密切相关
(1)部分后1/3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尤其是现在外来务工子女也进入当地的学校学习),整天奔波在外,无力、无心、无暇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监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部分后1/3学生由于父母在外地经商,托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由于疏于管教,或被过度溺爱、袒护,这些孩子脆弱、涣散、懒惰且又叛逆。他们受不了学习之苦,在学习上极其缺乏耐心、恒心和毅力。
(3)部分家长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和优待,然而教师给予每个孩子的只能是均等的关注。有时他们会把教师的正常教育视为歧视和欺负,因此这些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有颇多抱怨和非议。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也极易对学校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他们天真地用放弃学习表达了对校方或教师的不满。
(4)部分学生的家庭突遭变故,如父母离异或出现意外等,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他们的心再也无法恢复平静,回到常态,学习成绩一滑再滑。
(5)部分家长不能历史、辩证地认识问题,社会就业压力和一些腐败现象使他们心境黯淡,他们觉得即使孩子考上大学也依然没有希望,他们常说就是考上大学后也没什么用,因为毕业后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没有未来,这样他们无形中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就使一些本该能上来的学生掉进了后1/3学生的行列。
(6)一些学生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就对孩子拳脚相加,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
(7)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试就近入学也使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或对孩子不抱过高期望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8)近年来,由于父母在外地经商或其他的理由,全托或半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被寄托在学校或家教中,缺少正常的家庭亲情关爱,自制力和意志力都不够,往往容易成为后1/3学生的成员。
2.学校对后1/3学生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些接受能力弱、对知识再运用能力差的学生。
(2)有些学生有问题向教师求教时,教师不是和颜悦色、极富耐心地解释讲解,而是讽刺、挖苦,甚至厉声斥责。从此这些有问题的学生再也不愿或不会问教师,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3)部分教师缺乏理想、信念和追求,他们没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而是抱着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的态度,体现在教学上便是不加强学习,不在研究学生、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授课,而是机械照搬,照本宣科,教学缺乏针对性、科学性。
(4)有些教师也深知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但却无心或不愿一对一地辅导。
(5)有些很敬业的教师受到一些家长无端的谩骂和侮辱后變得心灰意冷,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得过且过。
(6)有些教师使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流于形式,不检查、不批阅,没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3.学困生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期,对事物不能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社会转型期的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让他们时常感到困惑,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社会上成人的一些不雅行为和丑恶现象污染了孩子们明净的心灵。
(3)政府监管乏力。互联网、音像制品、图书上的一些不良内容和信息对学生荼毒至深。观察这些接触过不良信息的学生,他们往往眼神飘忽,心思游移,学习时心不在焉,成绩在短期内一落千丈。
4.个人因素是后1/3学生的直接诱因
(1)学习方法不正确。
(2)个性懦弱,不能大方地与同学交流,更不敢大胆地向教师求教。
(3)一些学生虽然天资聪明,但却懒于动手、动脑。
(4)一些学生虽有学习的冲动和热情,却没有将学习进行到底的恒心和毅力。
(5)一些学生好动,思想爱开小差,这就使课堂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二、后1/3学生的常见类型
1.迟钝孤独
刚进七年级时,学生对英语颇有兴趣,但随着英语词汇量的增加,他们学习效率较低,记不住单词,不能灵活应用,常被教师和家长指责为“脑子不开窍”,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他们因主观已努力而未能出成果,常伴有委屈、苦恼等心绪,较为孤独。
2.懒惰自负
这类学生表现为比较贪玩,上课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爱动脑筋,怕困难、一碰到难题就急忙问教师或同学,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
3.自卑抑郁
这些学生由于在小学里没有把英语学好,英语基础差,在集体中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或存在某些缺点,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等常受人指责、埋怨。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习缺乏信心,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之中。 4.偏执逆反
他们原来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般智力正常,有的可能很好。七年级刚开始时英语成绩还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但因为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不公正,与教师发生矛盾,引起他们对教师有了成见,形成对立情绪后存心不好好学习英语。
5.自我中心
这些学生往往英语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其他方面也不是很好,被大家看不起,平时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却十分强烈,常常在课堂教学或自修课学习场合寻找某种不正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关注和尊重的愿望,而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三、后1/3学生的转化途径
1.关心他们,主动与他们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1)积极主动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从心理上指导、帮助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关心和爱护自己。七年级刚开学时,我就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首先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大约需3~4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期间要特别地留意每个学生的课堂听课状况,作业、考试情况。当每个学生大致情况都了如指掌时,就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分析一下那些后1/3学生的真实状况,并把他们进行一一地分类,把属于同一类型的编在一起,作为一个大类,以便于管理和转化。
(2)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1/3学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打电话、校讯通等多种方式和平台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他们在家督促孩子读书、听录音、记单词等。
(3)帮助他们与优秀同学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当后1/3学生的队伍逐渐壮大时,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帮教活动。但是首先要摸清学生之间的情况,让成绩好的教成绩差的,“一对一”进行帮助。这一活动要在选人和结对上下一番功夫。不能随意叫一个好的帮一个差的,而要摸清他们的默契程度、配合程度等情况。
2.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做具体指导
(1)教师备课要想到后1/3学生,要备后1/3学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后1/3学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后1/3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应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1/3学生同时并进。教师上课要想到后1/3学生,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后1/3学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课堂上多关注他们,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活动中要鼓励后1/3学生积极参与。
(2)在课堂上多和后1/3的学生交流,不但是语言上的交流,更要在情感上向他们倾斜。后1/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十分紧张,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时需要教师认真倾听,他们感到被尊重、被肯定了,就会产生一种振奋情绪,从而认真学习。教师要经常给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帮助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教师要利用辅导课帮助他们预习新课,教他们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熟悉词性及词义,试读课文并进行翻译。和他们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当然,还要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复习。另外,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后1/3学生,可以从数量上进行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他们只需做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批改作业时,尽量当面批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最好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养成按时交作业的習惯。
(4)在细节处关注后1/3学生。教学真的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课堂教学处处皆学问。细心思考,会发现可以在很多的教学细节上关注他们。如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它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但是有时电脑一关,学生就不会了,尤其是后1/3学生。细想思考之后,我是过分依赖多媒体了,而多媒体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黑板,不能放弃课堂的主阵地——黑板。后来我逐渐在课堂上把重点句型、词汇等在黑板上加以呈现,让多媒体和黑板适当结合,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教师能树立创新教育下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质量观,课堂上能以民主、平等的气氛和眼光对待全体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后1/3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机遇,及时启发、引导,激发后1/3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把他们的个性、特长科学地开发、充分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努力转化英语学习风气,以期减少两极分化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09).
[3]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柯孔标.教学评价[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7]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