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学派在中国的种种解读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耶鲁学派"的理论虽然纷繁复杂如谜般难解,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学者最初的学派成因研究、批评家各自理论阐发研究、学派内部各批评家之间的比较与归纳研究、该学派研究与中国文论的动因关系研究进行解读,旨在勾勒该学派的文本观念和意义理论,由此反观解构批评的具体实践,以期对这一学派作出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铜与精胺形成的1:1不饱和配合物对Luminol-H2O2化学发光体系有强烈的催化活性,据此建立了简便、灵敏的测定精胺的化学发光新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 mol/L,检测限为4×10-9
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经过不懈努力,已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分析新加坡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他们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经济政策
本文抽取三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从内容与练习的编排上对其比较分析,进而勾勒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从语法到语篇再到语用的演进轨迹,以期对此后的大学英语教材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