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的建立与染色方法的比较

来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微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并比较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方法对微钙化的识别。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兔,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基础上,随机分为套管组(给予腹主动脉双楔形套管缩窄)和非套管组,喂养12周,对比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方法对微钙化识别的价值,并比较两组微钙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套管组微钙化发生率和钙化面积高于非套管组(P〈0.05)。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识别微钙化的敏感性相同,前者具有荧光活性的优势,但对于微钙化的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丙戊酸孤独症大鼠模型,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在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及海马脑区的表达。 Western blotting法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联素(AD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普通饮食(ND组)10只、高脂饮食(HFD组)10只和
复杂动结式“NP1+VP1+得+NP2+VP2”4/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