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辩证施治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s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7.2 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0-0025-03
  摘 要:为切实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生产效益。本文就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梳理,随后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治疗经验提出了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具体防控措施,为今后的养猪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辩证施治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ostpartum Dysgal-actiae Syndrome,PPDS),指母猪分娩后 2 d~3 d以内,以乳汁的生成和排出全部或部分停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常伴发乳房炎、子宫炎,故又称无乳综合征,泌乳衰竭综合征,是产后母猪常发的疾病之一[1]。国内学者曾对PPDS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不少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文献也报道了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病原种类及内分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探明了PPDS的发病机理[2]。大量研究表明:应激反应、激素失调、传染因素、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为该病的主要诱因,而传染性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外产科疾病是引起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直接性因素。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母猪产后泌乳急剧减少、乳汁稀薄如水或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母猪断奶后长期不发情、发情不规律、下一胎产仔数减少;初生仔猪发育不良、低血糖症、下痢、死亡率增高[3]。目前,在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治上大都采用抗生素配合治疗,缺乏系统的预防控措施,造成该病的流行,引起母猪淘汰和仔猪死亡,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4]。为此,本文就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进行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5]。同时根据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治疗经验提出了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具体防控措施,为今后的养猪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1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辩证施治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是涉及到母猪生殖、泌乳能力的一个综合系统性疾病,在临床上应根据发病症状的不同,发病原因的差异进行辨证施治[6]。
  1.1 产后生殖道感染型
  母猪在妊娠期营养控制不当,饲料单一不全面或母猪初配过早、体格过小、缺乏运动,导致母猪偏肥、胎儿过大、分娩时间过长,造成难产后人工助产时消毒不严格,导致母猪产道感染[7],引起产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继发产后泌乳障碍。主要表现为母猪体温升高,厌食,喜卧,阴户流出白色或黄色的脓液继而引起乳房区温度升高,无乳,仔猪哺乳障碍[8]。
  1.1.1典型病例
  2014年4月25日,凉州区富民养殖场11号约克母猪,第2胎,产后24 h发现,厌食,精神不振,体温41 ℃,喜卧,泌乳量少,放乳时间短,有攻击仔猪行为,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
  1.1.2 诊断
  通过检查体温、呼吸、心率、精神状况和采食、分泌物排除情况,详细了解发病前状况,结果发现病猪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多日;仔猪吮乳时间延长,吃奶次数增加,频繁寻找乳头,拱乳房,追赶吮乳,抢吸其他乳头,发出尖叫声,甚至啃咬其他仔猪[9]。确诊为产后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乳房炎。
  1.1.3 治疗
  中兽医认为产后无乳系产后气血双亏,腹部血淤气滞所致无乳,治疗宜用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理气健脾[10]。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症的直接原因是生殖道炎症,在治疗上应以控制激发感染、增进食欲、促进产后生殖系统的恢复为原则。用催产素20 IU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 d;惠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卢革氏液(碘25 g、碘化钾50 g,加蒸馏水500 mL溶解,配成5 %的溶液)灌注子宫,母猪1次灌入100 mL,同时肌内注射100 IU链霉素,复合维生素B20 mL,每天2次,连用3 d。中药用十全大补汤加味党参30 g、肉桂25 g、川芎25 g、地黄、25 g、茯苓25 g、白术25g、甘草20 g、白芍20 g、黄芪30 g,白芷l5 g,当归25 g,木通、茴香各30 g,水煎取汁加黄酒少许,配合饮水分2次服用。治疗3 d后母猪的食欲略有好转,泌乳量有所增加但不明显,5 d后精神食欲基本正常,乳汁分泌正常,逐渐康复。
  1.2 乳房炎感染型
  受母猪饲养状况的影响,产前过肥,产后乳汁浓度过高,仔猪不能完全食用,乳汁在乳房内滞留引起乳房炎,或由于产后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乳房炎。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无乳、乳房红肿有硬块、泌乳量减少,乳汁稀薄。
  1.2.1典型病例
  2014年4月13日,凉州区富民养殖场2号约克母猪,第2胎,产后24 h发现泌乳量明显减少,采食量低,精神委顿,体温分别为39.3 ℃,不愿站立,仔猪乱叫。
  1.2.2 诊断
  通过检查体温、呼吸、心率、精神状况和采食、乳房软硬情况,调查仔猪哺乳状况,发现该母猪对仔猪反应冷淡,不愿给仔猪哺乳,虽然允许仔猪哺乳,但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吃不到乳汁,乳房挤不出乳汁或是挤出少量稀薄如水的乳汁,仔猪下痢,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嗜睡、脱水、渐渐消瘦,死亡率增加。因此确诊为乳房炎感染引起的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
  1.2.3治疗
  中兽医认为产后乳房炎系产后气血不畅、热毒血瘀所致,治则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风熟络为主。现代医学认为产后乳房炎大都与乳房内乳汁淤积、引起细菌性感染导致乳房发炎有关。在治疗上对于厌食的母猪用中草药蒲公英、木通、王不留行、地锦草、忍冬藤各120 g,芦根l60 g,黄酒为引,水煎混饮水。对于尚有有食欲的母猪可内服兽用乳癖消片,每日3次,每次10片,连用3 d,盐酸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 mL,每日3次,连用3 d,同时配合采用芒硝500 g在乳房上外敷,对于促进乳房的消肿散结,尽快恢复哺乳机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上述方法治疗三天后精神食欲基本正常,乳汁分泌正常,炎症基本消失,逐渐康复。   2 讨论
  预防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关键在加强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从妊娠期母猪的营养调控、环境卫生的控制、产前产后保健和产后护理入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注重妊娠期母猪的营养调控
  妊娠母猪加强饲养管理,饲粮的营养要全价平衡、供量合理。根据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分别配制饲粮,特别是注意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合理供给[11]。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饲喂方法,在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的同时,合理的调控母猪体型,防止难产的发生。优化哺乳期饲粮的配制,要选择易消化的优质原料配制,在母猪产后饲料中添加甜菜、胡萝卜、南瓜等青绿多汁饲料,可以有效提高产后母猪的食欲,预防产后母猪厌食和便秘的发生[12]。
  2.2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止互相拥挤、撕咬、滑倒、惊吓和追赶等机械性撞伤,减少应激。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灭蝇消毒,保证母猪有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同时依照免疫程序加强对母猪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等并的免疫接种。要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加强产后母猪监控。每天注意观察母猪的采食状况、粪便形状及外阴部流出分泌物的情况,保证患病母猪及时得到治疗,确保不因产后生殖系统炎症引起乳房炎的发生[11]。
  2.3 突出母猪的产后保健
  益母生化散具有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母猪产后2 d~3 d内饲喂中药制剂益母生化散(主要成分:益母草、当归、红花、川芎、桃仁、干姜(炮)、甘草(炙)等),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和乳汁分泌有效预防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血瘀腹痛、气血不足[12]。一次量100 g~150 g,用开水浸泡或水煎,药液加红糖250 g~300 g、磷酸氢钙5 g~8 g灌服,药渣混合在饲料中饲喂,每天l次,连用3 d[13]。
  2.4 加强产后虚弱母猪的护理
  母猪生产时出现胎位不正、难产、产仔时间长体力消耗过大等原因造成产后母猪身体虚弱、食欲不佳、无乳或少乳,应采用25 %葡萄糖注射液300 mL~400 mL,三磷酸腺苷2 mL~6 mL,维生素C注射液5 mL~10 mL;复方生理盐水500 mL;5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 mL。肌肉注射复方维生素B注射液5mL,或新斯的明注射液 3 mL~5 mL,灌服健胃散每次l00 g,每天2次,连用3 d[13]。同时密切关注母猪乳房和乳汁变化,在不影响哺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人工辅助进行哺乳,防止在产后乳汁滞留引起乳房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13篇,略)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dysplasia,AD)继发骨关节炎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17例AD患者影像资料,比较继发与未继发组患者影像学参数,并探讨X线片、CT、MRI的诊断价值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彻底告别了物资供应短缺的时代。如今,各种食品物资越来越丰富,肉类食品也以各种形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动物饲养业蓬勃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们卫生检疫部门检疫监督工作的难度,使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近几年来,这种高难度问题所产生的各种状况也已屡见不鲜,比如致病微生物的污染,重大动物疫病多发,饲养、运输、储藏、屠宰加工环节
摘 要: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在偶蹄动物间传播的A类烈性传染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直都通过注射灭活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如何评价和控制口蹄疫疫苗质量成为关键。OIE建议,通过监测接种至少两次口蹄疫疫苗的动物血清是否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来评价口蹄疫疫苗纯度,从而为兽用生物制品厂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质控方法。总之,使用高效的新型疫苗并结
摘 要:仔猪健康对养猪生产至关重要,春季由于天气多变,温差大,仔猪很难适应环境变化,其饲养管理尤为关键,本文就此从仔猪的生理特点、春季仔猪饲养要点以及管理要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降低春季的仔猪死亡率、提高仔猪健康状况提供借鉴。  关键词:仔猪,生理特点,春季,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5-0068-02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
益生性酵母菌不管是添加在母猪的饲料中还是添加在仔猪的饲料中,均会对仔猪的免疫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各个大洲进行的试验均有相同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S8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2-0015-02  益生菌是一类通过口服以维持和/或恢复健康胃肠道正常菌群的非致病性活微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变种——布拉酵母菌(bou
期刊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2-0017-03  对现代养猪业而言,疾病的暴发是常见的威胁,这需要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在畜禽行业新闻中,在大众媒体中牲畜疾病问题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的曝光可能会引起民众恐慌,而另一些疾病对养猪户或地区经济也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影响。猪流行性腹泻在北美和欧洲的暴发都引起了生产者的恐慌
期刊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胎儿不同类型胼胝体发育不全(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ACC)的诊断价值,总结诊断依据。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