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历史教学,不难发现,凡是学生能够在互动交往中自主探索、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课堂总是思维活跃、兴味盎然的;反之则乏味沉闷、无精打采、生气索然。毫无疑问,历史课堂要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就必须摆脱各种教学束缚,还师生一个无障碍对话的广阔平台。
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尊重,学生的期待往往落空,课堂也因此死气沉沉,了无生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问题出在不少历史教学工作者教学理念的滞后。因此,要让历史课堂绽放活力和精彩,必须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传统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教学评价的三重束缚,有效构筑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充分对话交往,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得到尊重和保护,点滴进步得到充分鼓励和支持的教学活动大舞台,使教学双方的智慧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的束缚,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师生关系的本质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见解,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从这一认识出发,笔者相信,历史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够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单一的课堂讲授者,努力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活动的启发者促进者、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的顾问及参与者转变,那么教学双方的互动对话、智慧碰撞、思维交流就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生成的渠道就定然会畅通。在这方面,一批历史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具有实际仿效价值的生动案例。
看扬州中学王雄老师的历史教学课堂。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研读各种资料,可以自由讨论、公开质疑,可以提出与教材结论完全背道而驰的观点。在王雄老师的课堂上,通常没有统一的结论,更不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诘难、争辩。这一切源于王雄对历史教师角色的理解,自己不应该是现成知识、现成结论的讲授者、灌输者,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合格公民的引导者、培育者。王雄老师否定历史课堂上的单一灌输,认为历史课堂要呼唤理性回归。怎样让理性回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让学生质疑,质疑是理性的基础。历史教学的理性就是着眼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质疑则生成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为此,教师必须为教学双方的对话互动搭建无障碍的交流平台,而交流平台的成功构建,必须以教师摆脱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为前提。教师角色地位发生转变,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一旦确立,许多阻遏课堂生机活力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要让历史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必须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自由
重教轻学,缺乏互动的教学行为,是历史课堂丧失活力和生趣的重要原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现的是由对学习主体人格的忽视转变为尊重,这是民主教学关系确立的主要标志。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最应该去做的,不是强制学生接受灌输,被动记忆,而是提供富有趣味、能吸引注意、促进思维、推动探究、激起参与热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悟、思考质疑、探究实践,促成智慧和能力的生成发展。教师应该调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不同的学习选择方式,使互动合作、实践探索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智慧生成和能力发展的源泉。不难理解,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获得了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他就享有了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而学生有了充足的自由时间,才会拥有充分发挥自己兴趣爱好和发展才能的机会。
三、要让历史教学课堂绽放活力和精彩,必须突破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束缚,让积极的教学评价成为智慧生成、素质提升的润滑剂和驱动机
学习评价要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要从知识把握、活动参与、合作交流多个视角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评价要以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为依据。事实上,能否记住某个知识点,能否背诵某个现成结论,能否在某次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不重要。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学的追求应定位于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技能的逐步积累,正确历史观的逐步形成,以及观察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渐趋完善。从这一价值取向来观察,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放置于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创造性、交往合作的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有提升、有进步,不论大小多少,就应该获得积极正面的评价。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确实束缚着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带有太多的功利化、情绪化的色彩。积极改革课堂评价,使教学双方通过对话合作、探索实践,不断获得新知识经验、新技能、新思维、新师生关系、新情感的体验,这是需要去着力研究反思的重大课题。完全可以想见,一个充斥着否定、斥责甚至讥讽嘲笑等消极评价行为的课堂,其学习氛围必定是沉闷压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必定是低落的,这样的课堂何来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其实历史学科是最具有个性的学科,历史教学课堂如果打破了教师传统角色定位、传统学习方式、传统评价标准的束缚,如果历史教学工作者能构筑起师生对话交流的广阔平台,那么一定会演绎出无限的魅力和精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复兴伟大的中华历史文化,开掘蕴藏丰富的人文资源,应该成为历史教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尊重,学生的期待往往落空,课堂也因此死气沉沉,了无生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问题出在不少历史教学工作者教学理念的滞后。因此,要让历史课堂绽放活力和精彩,必须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传统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教学评价的三重束缚,有效构筑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充分对话交往,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得到尊重和保护,点滴进步得到充分鼓励和支持的教学活动大舞台,使教学双方的智慧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的束缚,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师生关系的本质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见解,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从这一认识出发,笔者相信,历史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够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单一的课堂讲授者,努力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活动的启发者促进者、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的顾问及参与者转变,那么教学双方的互动对话、智慧碰撞、思维交流就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生成的渠道就定然会畅通。在这方面,一批历史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具有实际仿效价值的生动案例。
看扬州中学王雄老师的历史教学课堂。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研读各种资料,可以自由讨论、公开质疑,可以提出与教材结论完全背道而驰的观点。在王雄老师的课堂上,通常没有统一的结论,更不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诘难、争辩。这一切源于王雄对历史教师角色的理解,自己不应该是现成知识、现成结论的讲授者、灌输者,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合格公民的引导者、培育者。王雄老师否定历史课堂上的单一灌输,认为历史课堂要呼唤理性回归。怎样让理性回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让学生质疑,质疑是理性的基础。历史教学的理性就是着眼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质疑则生成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为此,教师必须为教学双方的对话互动搭建无障碍的交流平台,而交流平台的成功构建,必须以教师摆脱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为前提。教师角色地位发生转变,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一旦确立,许多阻遏课堂生机活力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要让历史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必须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自由
重教轻学,缺乏互动的教学行为,是历史课堂丧失活力和生趣的重要原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现的是由对学习主体人格的忽视转变为尊重,这是民主教学关系确立的主要标志。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最应该去做的,不是强制学生接受灌输,被动记忆,而是提供富有趣味、能吸引注意、促进思维、推动探究、激起参与热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悟、思考质疑、探究实践,促成智慧和能力的生成发展。教师应该调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不同的学习选择方式,使互动合作、实践探索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智慧生成和能力发展的源泉。不难理解,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获得了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他就享有了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而学生有了充足的自由时间,才会拥有充分发挥自己兴趣爱好和发展才能的机会。
三、要让历史教学课堂绽放活力和精彩,必须突破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束缚,让积极的教学评价成为智慧生成、素质提升的润滑剂和驱动机
学习评价要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要从知识把握、活动参与、合作交流多个视角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评价要以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为依据。事实上,能否记住某个知识点,能否背诵某个现成结论,能否在某次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不重要。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学的追求应定位于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技能的逐步积累,正确历史观的逐步形成,以及观察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渐趋完善。从这一价值取向来观察,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放置于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创造性、交往合作的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有提升、有进步,不论大小多少,就应该获得积极正面的评价。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确实束缚着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带有太多的功利化、情绪化的色彩。积极改革课堂评价,使教学双方通过对话合作、探索实践,不断获得新知识经验、新技能、新思维、新师生关系、新情感的体验,这是需要去着力研究反思的重大课题。完全可以想见,一个充斥着否定、斥责甚至讥讽嘲笑等消极评价行为的课堂,其学习氛围必定是沉闷压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必定是低落的,这样的课堂何来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其实历史学科是最具有个性的学科,历史教学课堂如果打破了教师传统角色定位、传统学习方式、传统评价标准的束缚,如果历史教学工作者能构筑起师生对话交流的广阔平台,那么一定会演绎出无限的魅力和精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复兴伟大的中华历史文化,开掘蕴藏丰富的人文资源,应该成为历史教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