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美术及其传承与创新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需要舞台美术的支撑,舞台美术也随着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戏曲舞台美术只有打破因循,走出封闭,才能发展和提高。本文对于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内容,以及戏曲舞台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希望广大戏曲工作者要认真细化戏曲舞台美术传承与创新的精髓与思路,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深化戏曲艺术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推动我国戏曲事业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戏曲;舞台美术;内容;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49-01
  一、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内容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内容包括戏曲行头、戏曲化、面具、脸谱、旦角头面、髯口、门帘台帐、砌末、刀枪把子、一桌二椅、桌围椅帔和戏曲舞台等要素。
  (一)戏曲行头。这是对戏曲服饰的一种通俗称呼。戏曲服饰主要以明代服制为主要样式,同时参照唐、宋、元、清的一些服饰特征,变化而成。在穿戴上有较为严格的程式规范。
  (二)戏曲化妆。戏曲化妆,也俗称“扮相”,指戏曲人物的面部化妆。可分为“俊扮”和“彩扮”两种类型。
  (三)面具。面具,也称“假面”,指戴于脸上的一种纸制或木制面壳,形状夸张、色彩鲜艳。
  (四)脸谱。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贬。因为在勾画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矩,所以称“脸谱”。
  (五)旦角头面。旦角头面,指戏曲旦角头上所戴的装饰物,一般包括发髻、发辫、珠花、耳环、簪子等。
  (六)髯口。髯口,指戏曲中各种假胡须,一般由人发或玻璃丝制成,讲究的用牦牛尾制成。
  (七)门帘台帐。门帘台帐,旧称“守旧”,指传统戏曲舞台上起装饰作用的衬幕。门帘挂在上下场门位置,台帐挂在上下场门之间。
  (八)砌末。砌末是对戏曲所有道具和简单布景的总称,包括刀枪把子、一桌二椅、桌围椅帔及各种戏曲演出中所用的小道具。
  (九)刀枪把子。刀枪把子是对戏曲表演中各种武器的总称,包括刀、枪、剑、戟、斧、棍、锤等。
  (十)一桌二椅。一桌二椅,是对戏曲舞台上所用桌椅的简称,桌椅为木制,漆红色,上用桌围椅帔,以区分于生活桌椅。
  (十一)桌围椅帔。桌围椅帔,指在戏曲舞台上,加在桌椅上的装饰物,多为绸制、绣花,颜色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十二)戏曲舞台。勾栏:宋代出现的各类技艺表演场所,多在当时的瓦舍中搭建。勾栏之名源于表演台周围所设之矮栏杆。舞亭:宋代农村出现的戏曲演出场所,它源于以前之“露台”,只是在上面加了顶盖。庙台:即元代农村的戏台,因为它们多与神庙相连,故称“庙台”。草台:明清以降农村学戏搭建的临时舞台,现农村仍沿延此传统。氍毹:本指红地毯,后来演变为对舞台的习称。宫廷舞台:指清朝皇帝为观看戏曲演出而建造的大型固定舞台,是私家固定戏台的典型。茶楼:也称“茶园”,也有称之为“戏园”或“戏馆”的,是在清代兴起的一种戏曲演出场所,即在茶园酒肆中设戏台唱戏。剧场:在二十世纪初方在城市中出现,最早的新式剧场是1908年建于上海的“新舞台”,以后则渐渐风行全国。
  二、戏曲舞台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进入20世纪末期,戏曲艺术在社会进入高度商业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它不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辉煌了。戏曲的生存状况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戏曲的生存危机问题不断地被提出,甚至戏曲很快就会灭亡的调子也一次一次地被谈起,但我们对于戏曲舞台美术的看法并不那么悲观,我们对于戏曲舞台美术仍然充满了信心。在这个阶段中,广大艺术工作者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传承戏曲舞台美术”、“如何创新戏曲舞台美术”、“如何发展戏曲舞台美术”、“如何以戏曲舞台美术增强感染力、加大震撼力、吸引观众”等。
  (一)通过舞台美术表现内心情感。由于戏剧艺术的特定表演形式,一般来说,演员和观众之间是保留比较远的距离。和电影、电视相比,由于距离的存在,演员的很多细腻的内心情感的表现往往不能被观众所察觉,这样一来,也使得观众在很多情况下对整部作品的体味大大打了折扣。在这种局限性下,灯光毫无疑问地充当了将演员的内心、情感进行有效的放大、传递给观众,增强感染力,加大震撼力。灯光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动的和静的两种。利用静态的灯光场景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有的时候,半寸的光或阴影,就足以表现一个人物的心情;利用动态的灯光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起伏,这个时候,灯光的表现对人物的表演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灯光设计不应过分夸大这一功能,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通过舞台美术来表现人物命运。一般来说,一个戏的剧情的发展都是和剧中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灯光设计所要做的是通过灯光场景或灯光变化来表现人物命运的动态或状态。人物的命运往往主导了整部戏的发展,而演员对命运的把握和表现都是通过台词、动作来体现,这往往显得单薄。这时就需加入一些其他的因素来强化他。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一样,灯光对人物命运的体现也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静的暗示人物的命运和生活状态;动的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起伏。无论是从客观上的可能或是主观上的需要来说,剧本中的人物,物体往往不可能统统出现在舞台上,而灯光对表现这种东西则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灯光的表现,有时是具体的,有时是抽象的。在光对演员发挥作用的同时,演员也在对光起着发作用。不能片面地夸大灯光的作用,而忽略演员对灯光的反作用。在戏剧舞台上,脱离了演员的灯光,完全不能称作是灯光艺术。舞台光的意境创造,千言万语,集中于一点,就是传情。意境创造使舞台人物、景物、情调、气氛,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联想和享受。同时,充实了舞台光的表现语汇,使舞台演出更生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戏曲舞台美术是戏曲界老前辈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和创造,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戏曲遗产。我们必须珍重它,认真的研究学习创造它,把它继承下来发展下去。戏曲艺术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硬道理。戏曲舞台美术的创作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戏曲舞台美术创作者需要有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才能担当起这个重要的责任。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多的新元素融入到戏曲舞台美术艺术中去,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融入到我们每一人的生命里。戏曲舞台美术既然是一门艺术,一门文化,我们就有责任把它发扬和继承下去,戏曲舞台美术只有创新,才能让更多的人懂得戏曲艺术,让更多的人喜欢戏曲艺术,才能让戏曲艺术活下去,才能推动戏曲事业繁荣发展!
其他文献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事业像教育事业这样强烈地崇尚未来,崇尚明天。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1年的教师,我对做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思考是:我们的教育要注重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培养。当今教育要注重的学生的这些品格和素养,正是当下教育所强调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之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能力,正是要为学生的未来
编者按: 《礼记·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和文化。对于和谐的崇尚与追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坚守。“和”是不同事物之间互相作用而臻于协调统一,是包容下的求同存异。要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育发展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沐浴着优质教育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
摘要:现代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 激发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二是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三是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更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注重日常美术活动的开展。  
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程理念就是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主动有趣的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府购买服务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政采与政府购买服务需求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无法脱离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任务。授课教师使小学生通过在各环节进行体育游戏,致使小学生戏对体育所学知识加强印象,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
《学记》里有“禁于未发”的观点,意思是说儿童的发展尚未到位时,相应的教育是不能登场的。这与今天所提出的“零起点教学”不谋而合。初入校门的孩子,面对学习與生活环境的改变,稚嫩的心灵难免充满紧张感。学校该怎样引导他们,让学生生活的开篇灵动多彩?基于对人本的关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小学结合尚水文化办学理念,使“如水的教育”自然地发生着……  乐园 家园 百草园——让学生爱上学校  “人是环境的产物。
中医药疗法又称为自然疗法,其中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气功、推拿四种治疗手段,相比而言,关于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很多,而在针刺方面则相形见绌。在运动医学领域,针刺疗法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