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接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治12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针对性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BUN、SCr、CCr、SUA、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定量(g/24h)。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β2-MG 及24 h 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BUN、SCr、CCr、β2-MG 及24 h 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显著改善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急性;间接性肾炎;疗效
本研究主要对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2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5.23±5.67)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23±5.8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停止使用对肾有毒性及能引起过敏药物。对照组予以针对性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对由于感染所引起的AIN 患者予以针对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予以严重AIN 患者甲泼尼松龙治疗,4 mg/(kg·d),溶于250 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隔日1 次,有透析指征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泼尼松治疗,0.5mg/(kg·d),口服,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连续治疗1 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肾功能相关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SUA),尿蛋白相关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 h 尿蛋白定量(g/24 h)。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BUN、SCr、Ccr、SUA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x±s,n=60)
组别 时间 SCr(u mol/L) Ccr(ml/min) BUN(mmol/L) SUA(u mol/L)
研究组 治疗前 678.54±11.28 31.34±3.45 29.37±2.49 768.46±14.18
治疗后 212.68±5.34 81.78±4.38 10.56±1.98 345.98±10.16
对照组 治疗前 675.32±10.98 32.01±3.51 29.23±2.45 764.57±13.98
治疗后 438.67±7.75 67.45±4.12 25.78±2.12 459.82±10.79
2.2两组尿蛋白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β2-MG 及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指标(x±s,n=60)
组别 时间 尿β2微球蛋白(β2-MG)(mg/L) 尿蛋白定量(g/24h)
研究组 治疗前 0.63±0.24 1.82±1.31
治疗后 0.24±0.11 0.33±0.22
对照组 治疗前 0.64±0.23 2.13±0.54
治疗后 0.35±0.16 1.21±0.62
3.讨论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免疫相关抑制剂治疗AIN方案中,大部分为糖皮质激素,其有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破壞淋巴细胞,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和阻止免疫细胞增殖,并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且能抑制与免疫,起到抗炎、抗过敏等作用[1-2]。目前,AIN的治疗以去除病因、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免疫抑制治疗为主,及时有效治疗可使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引起急性肾衰竭。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AIN,患者的BUN、SCr、Ccr、SUA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免疫抑制剂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此外,还需注意患者的尿蛋白情况,因为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果﹥0.15g,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3]。因此,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要防止出现异常尿蛋白,保持患者体内蛋白尿的稳定,防止病情恶化进展。本研究中,能够体现急性间质性肾炎得到改善的数据还有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蛋白定量,治疗前两组指标接近,治疗后研究组尿蛋白定量降到(0.33±0.22)g/24h,低于对照组(1.21±0.62)g/24h,这表明免疫抑制剂能促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康复,显著改善其尿蛋白紊乱的现象,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因此,病情严重的重度肾脏损害患者发病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且能够有效减轻或预防进一步损伤肾脏结构及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效果。对于轻、中度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避免冲击疗法引起的各种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助于肾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10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6):576.
[2]贾阿古丽·斯兰木汗.急性间质性肾炎53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23(9):103-104.
[3]魏笑天.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1(27):111-112.
[4]张红.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29(4):325-327.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急性;间接性肾炎;疗效
本研究主要对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2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5.23±5.67)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23±5.8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停止使用对肾有毒性及能引起过敏药物。对照组予以针对性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对由于感染所引起的AIN 患者予以针对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予以严重AIN 患者甲泼尼松龙治疗,4 mg/(kg·d),溶于250 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隔日1 次,有透析指征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泼尼松治疗,0.5mg/(kg·d),口服,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连续治疗1 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肾功能相关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SUA),尿蛋白相关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 h 尿蛋白定量(g/24 h)。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BUN、SCr、Ccr、SUA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x±s,n=60)
组别 时间 SCr(u mol/L) Ccr(ml/min) BUN(mmol/L) SUA(u mol/L)
研究组 治疗前 678.54±11.28 31.34±3.45 29.37±2.49 768.46±14.18
治疗后 212.68±5.34 81.78±4.38 10.56±1.98 345.98±10.16
对照组 治疗前 675.32±10.98 32.01±3.51 29.23±2.45 764.57±13.98
治疗后 438.67±7.75 67.45±4.12 25.78±2.12 459.82±10.79
2.2两组尿蛋白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β2-MG 及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指标(x±s,n=60)
组别 时间 尿β2微球蛋白(β2-MG)(mg/L) 尿蛋白定量(g/24h)
研究组 治疗前 0.63±0.24 1.82±1.31
治疗后 0.24±0.11 0.33±0.22
对照组 治疗前 0.64±0.23 2.13±0.54
治疗后 0.35±0.16 1.21±0.62
3.讨论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免疫相关抑制剂治疗AIN方案中,大部分为糖皮质激素,其有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破壞淋巴细胞,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和阻止免疫细胞增殖,并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且能抑制与免疫,起到抗炎、抗过敏等作用[1-2]。目前,AIN的治疗以去除病因、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免疫抑制治疗为主,及时有效治疗可使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引起急性肾衰竭。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AIN,患者的BUN、SCr、Ccr、SUA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免疫抑制剂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此外,还需注意患者的尿蛋白情况,因为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果﹥0.15g,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3]。因此,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要防止出现异常尿蛋白,保持患者体内蛋白尿的稳定,防止病情恶化进展。本研究中,能够体现急性间质性肾炎得到改善的数据还有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蛋白定量,治疗前两组指标接近,治疗后研究组尿蛋白定量降到(0.33±0.22)g/24h,低于对照组(1.21±0.62)g/24h,这表明免疫抑制剂能促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康复,显著改善其尿蛋白紊乱的现象,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因此,病情严重的重度肾脏损害患者发病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且能够有效减轻或预防进一步损伤肾脏结构及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效果。对于轻、中度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避免冲击疗法引起的各种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助于肾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10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6):576.
[2]贾阿古丽·斯兰木汗.急性间质性肾炎53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23(9):103-104.
[3]魏笑天.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1(27):111-112.
[4]张红.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29(4):3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