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它深深地扎根在生活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内容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模拟生活情境——“超市购物”
  师:同学们,平时爱到超市逛逛吗?这些柜台你熟悉吗?(播放一段录像,展示超市部分柜台上的商品)你最常去的是哪个柜台?
  生1:食品柜台。
  生2:文具柜台。
  ……
  师:平时在超市里购物时,一般是谁付钱?
  生3:一般是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
  师:今天,我们来一次角色大转换,给你一百元,由你们来当一次家,付一次账,怎样?
  生:好!(兴趣渐浓)
  师:在当家之前,你得做些什么?
  生4:我要想好到超市买些什么。
  生5:了解所要买的东西的价格。
   ……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全,现在请大家自行选购两样商品。(出示价格表)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算一算,买过之后还剩多少钱?你是怎样算好这笔账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提出一系列的购物问题,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购物中学习数学,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感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将生活中的事物带入课堂
  在小学数学体系中,每一册教材中都很注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升”和“毫升”是两个比较抽象的容量单位,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经验可借鉴,理解起来显得有些困难。于是,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找来了1升的量杯、量筒及台称,水瓶、脸盆、水桶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量大些的容器,还有容量正好是1升的饮料瓶或调料瓶;让学生在家里或去超市寻找以升为单位的容器,并选择其中的一些容器带来。
  师:水瓶和脸盆,谁的容量大一些?
  生:当然是脸盆。
  师:为什么这么说?你有办法证明吗?
  生1:把水瓶里装满水,再倒入脸盆中,发现不能将脸盆装满,就说明脸盆的容量比水瓶大。
  师:你能上来验证一下吗?
  生2:我知道水瓶的容量是2升,而脸盆的容量是5升。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容量的?
  生3:我看见说明书上这么写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知道“升”是什么单位吗?1升究竟是多少呢?(揭示课题)
  这一案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实践对容量的大小由感性认识进行比较,然后再水到渠成地揭示“升”这个容量单位。在学习毫升时,再注意与1升的容器比较容量的大小,并寻找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与上节课中的容器进行大小的比较。这样,在一次次的比较和实践操作中,把“升”和“毫升”这两个比较抽象的容量单位,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生活中的语言融入课堂
  生活中可用于数学教学的素材有很多,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得当,有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
  例如,教学“24时记时法”一课时,这部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课始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前几年,有一个扬州人去上海办事,他没戴手表,又想知道时间,于是就找了个上海人询问:‘师傅,现在多玩子了?’人家上海人一听,直翻白眼,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一听,顿时兴趣就来了,个个抢着回答:因为他说的是扬州方言,上海人听不懂。我接着又问:“那你知道应该怎么问?又该怎么答吗?”就这样,我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安排主要是想通过来自于现实生活且学生又很感兴趣的题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兴趣。同时,运用这样的教学语言也可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显得妙趣横生。
  由上可见,如果我们能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使他们逐渐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根,学会有用的数学!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少年与自然:水草书》  作者:韩开春  ISBN:978-7-5568-3869-1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180页  定价:25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一个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拥有童心的人会让人想到《战国策》里的一句话,“返璞归真,则终身不辱。”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要想找到童心,须
教材中的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和情节。从课程理念和教材设计的角度来看,主题图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二是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三是使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既灵活,又生动,并能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四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此,广大教师高度赞同。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义认识不够,对这些学习方式的特点、教学要求及其一般程式尚未深入研究,致使这些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并未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在他们的课上还有不少随意性、形式化的东西。据此,笔者就这几种重要数学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呢?下面以“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为例,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感知问题    1 填数感知——萌发所想。  师:在下面的口里填上什么数字。结果能被2或5整除?分别有几种填法?最后借助计算器,看
据新华网报道,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曾调查2055名青少年饮用能量饮料情况,发现24.7%的青少年饮用后心率较快,24.1%入睡困难,18.3%头疼,5.1%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症状,3.6%自述胸痛,0.2%的人甚至发生癫痫,另有5%的调查对象出现不良反应后就医。鉴于目前对能量饮料销售几乎没有限制,无论在超市还是小商店,人人均可购买的情况,研究人员建议应采取措施,限制青少年购买能量饮料。  此
“包装”失位,自降身价  商场个案:世界品质一流的江西景德镇瓷器曾因为使用稻草衬垫粗糙包装,给许多“洋消费者”留下了既易损坏又不卫生、既不便于携带又不宜送礼的印象,故而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冷落。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工业品和大部分农副产品根本谈不上包装,用塑料袋、草袋或简易木框一装了事,给人一种“傻大黑粗”之感,如此产品如何会有竞争力?  教学个案:“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
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或是看错或是算错,有的甚至草稿本上是对的,但抄到作业本(或试卷)上却错了。也和学生谈过心,甚至发过火,但效果就是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通过访谈得知,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这么一种想法:计算粗心,小问题,下次注意就行了。可到了下次,又好了伤疤忘了痛,我行我素照样错。还有一种想法就是错了没关系,改了就行,谁能保证自己一个错不犯?一副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怎
一  小时候,去表姐家做客,我经常会偷溜进表姐的房间,一次趁她不在的时候,我掀开角落里被布料盖住的电子琴,悄悄插上插头,打开开关,轻轻按了一个键,电子琴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我从此如痴如醉。  我一直心心念念要学电子琴,后来没有收入来源的妈妈从爸爸给的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给我学电子琴,我开心了好几天。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户外的暑气一波又一波,但我的热情更似盛夏的水果,不停地汲取着光和养分。我和妈妈
在“全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促进会上,我有幸为全市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我在开始的备课中,光盘用得太多,我只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经过自己反复揣摩,觉得课堂上应该根据教材、学情的实际,优化整合,灵活运用资源;不光要用好“优质资源”(以下简称光盘),还要用好学生身边的资源、自制课件等。现就这节课我在优质资源运用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实际,创
“问题场”是指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展现学生质疑和创见的精彩瞬间。下面,就以“百分数意义”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探讨。  片断一:导入  老师这里有两瓶橙汁饮料(出示两瓶橙汁),你们知道哪一瓶橙汁的浓度淡一点吗?  (学生边观察边猜测)  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把橙汁瓶子上的商标给我们看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