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与“化内”交织: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的权力结构——以潘日昌案为例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发展的主流历史轨迹。在古代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虽然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家制定法相比,却并未完全“儒家化”。民族乡土社会仍然处于“化外”与“化内”的抗衡过程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习惯法也呈现出“化外”与“化内”交织的特征。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族权为主导,王权作威慑,家权来配合”的三位一体权力结构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我们在看到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主流——儒家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的非儒化特征,重视对古代民族习惯法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在当今中国,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亚国家层面的"各民族"都被称呼为民族,这就造成语义的模糊、混用和学界的困扰争鸣;在英文翻译上也难以精准表述,目前的两种译法nationality和e
柳宗元《蝜蝂传》一文,讲述的是蝜蝂这种弱小的昆虫,因为贪恋太多而好负重物,一路过去,把它所喜爱的东西都背在背上,而一经背上又再也不肯放下。可惜的是它所喜爱的东西数不胜数,于
期刊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是目前最大型的方块壮字文本,对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具有极高价值。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方块壮字字库和输入法,建立了麽经电子全文语料库,在
作为曾经是岭南两大瑶族聚居地之一的南江流域,域内的瑶族在明中期达到繁盛状态,但却在万历罗旁之役后迅速消亡。梳理南江流域瑶族的起源、发展、兴盛和消亡的过程,分析兴衰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