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释放的空间,是学生独特个性魅力展现的无比宽阔的心灵空间。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一、关注学生内心感受
  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他们每天大多数时问都在学校里度过,学的是同样的课程,面对的是同样的老师,但由于先天的、家庭的、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又各不相同,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只有当学生想要真实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真实的生活时,才有可能写出具有个性的佳作来。要使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就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因此,在作文指导中,就要“因材施教”,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就不能一味的强制统一文题,统一主题,统一题材,统一体裁,统一时间上交。而只能确定目标、确定话题、明确要求,让学生自主命题,自定体裁,自选角度,自由选材,自由发挥,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以便让学生写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文章来。
  2.作文命题要走进学生心灵
  作文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效果。好的作文命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使学生愿写,想写,乐写。命题时如果善于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内心的感情波澜,就能使他们吐露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情感。命题原则:题目要使学生感到新颖,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题目要有刺激性,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对其思想和情感有冲击力;要多用半命题的形式,让学生补充完整,这种题目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可多出话题作文,便于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二、关注学生内心需求
  1.满足学生成功的愿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感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持久从事某种活动的核心因素,也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主要的条件。要使一个人持之以恒地去从事某种活动,其决定性的因素是必须要能够使他感到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否则,他们最終会放弃这一活动。青少年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争强好胜,作文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进步,也会对他们的作文心态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是,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对于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们教师永远是板着面孔教训,专挑毛病,总在纠错,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作文的进步。殊不知,这样做,极大的打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越写越冷,越写越怕,越写越差,直到彻底丧失了作文的信心,应付了事。因为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尝不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出发,更多的从正面去肯定学生的作文。批改作文时,要满怀热情,要尽量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哪怕仅有只言片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也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只有让学生在作文中不断产生成功的体验,尝到成功的乐趣,他们才愿投入更多的热情、时间和精力,才能展现出更多的优点,取得更大的成功,保持更持久的作文兴趣。
  2.为学生搭起作文的阶梯,让学生摘到成功之果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很高兴的去写作,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和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写作能手(如本文前面所述),以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如:编印优秀作文选或出黑板报,开展作文竞赛,开展学生写作经验交流会,聘请专家做报告,推荐发表,组织参赛等。其次要多给学生提供写作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留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乐趣,捕捉学生关心的话题,作文时要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辩。第三,讲评作文时,以讲优点为主,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当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止以上这些。学生只有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才有可能写出佳作来。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教给学生作文的技法。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者对人、对事有着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认识、怎样的态度,都会在文章中得到真实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感悟生活真谛。只有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熔炉里,学生才能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把握生活的本质,才能独具慧眼,见微知著,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要想有新的突破,就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内心。
其他文献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sis)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腹泻,对反刍动物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力降低
笔者最近讲述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出了一道材料题给学生:  材料:(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思,读读写写、讲讲练练,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
摘要:当前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思考如何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构建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涵义、课堂组织形式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一些认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多渠道、主体性地获取知识信息。教师应把主导与主体、教材与学生、教法与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地理知识、地理景观、地理图像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研究性学习,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对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一、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分析    1、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以肺出血、坏死和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病变的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着一场危机,“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责任。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怎么用学到的知识去保护环境。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将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