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论的倡导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复兴

来源 :湖南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对人文性的觉醒与呼唤,始于1980年代中期。其时,在“工具论”统率下的语文教育正带着满身伤痕在科学化道路上蜗行。语文教材中那些鲜活的文本被分解成一系列“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点”,语文这门本该充满激情的人文学科被异化成一种讲究精确化、体系化的“科学课程”。
其他文献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就注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具有人格力量,是指教师将个人的政治素质、文化知识、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通过言传身教,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源动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