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教育伦理风险及应然向度

来源 :教育研究与实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伦理是确保教育活动符合道德规范、协调利益关系、趋向教育价值与善的基本准则,表征为教师的育人价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的美德与善行.受到外部技术环境冲击,人工智能技术所凸显的工具理性僭越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高度集中的数据累积及“人格设定”使学生成为智能机器运作的“工具”和“零部件”,算法黑箱及算法歧视所触发的技术“异化”与“促逼”,危害教育的美德与善行.综合考量教育伦理规约及智能技术的变革优势,应当适时调整教师职责,使其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性塑造和“学习社会性”的维护;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维护学生隐私边界并建构多样化、全面性的评价体系;建构智能技术教育伦理的摄入机制,使智能算法在透明、公平的原则下确保教育的“善”和“美”.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主要使用金属货币,但纸币在宋金元明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纸币面额与实际价值脱钩,如不控制发行数量,极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宋金两朝曾依靠纸币分界、定额发行和出钱收钞等称提手段稳定币值,控制流通量;而元代纸币并不分界,长期有效,发行不定额,又因为元朝改变了宋金时期钱钞并行、以钱为主的做法,建立全面使用纸币的单一货币体系,①所以必须采用新方法控制纸币发行量和流通量.
期刊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当前纲领或最低纲领,在过去一百年不同历史阶段里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正确把握党的最高纲领与当前纲领的关系,乃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和宝贵经验.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把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有机结合起来.
为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选择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一个3×3的混合实验,探索了不同学习方式(样例学习、发现学习和观察学习)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教师指导下,不同学习方式均有利于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及获得概念理解;在缺乏教师指导和反馈的情况下,发现学习和观察学习不利于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这表明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教师指导和反馈有关;不同学习方式均有助于学生对技能要素的迁移,而样例学习更有助于原理关系、解题策略方法的迁移;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有关,只有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