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病应对,看“红黄绿灯”原则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是常见胆道疾病,其中胆囊结石最常见,我国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有胆石病。那么,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办?
  无症状的胆结石无须手术
  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外科、普外科主任简志祥教授称,可把胆结石分为三种状态,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绿灯通行”: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既往没有胆囊炎发作,胆囊壁不厚;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内泥沙样小结石,没有引起胰腺炎,黄疸等并发症;没有症状,单纯在体检时发现肝内小结石或钙化灶的肝内胆管结石。无须手术,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复查。
  “黃灯警惕”:虽没有症状,但心理压力大,影响日常生活,且手术风险不高;胆囊结石超过10年;野外工作人员;老年人,有胆囊结石病史,身体一般情况良好。应对办法是高度警惕发作的可能性,且发作时只能放弃微创而做紧急手术,可考虑择期手术。胆石存在时间过长,还会引起组织癌变。
  “红灯手术”:如果是胆囊结石,结石直径3cm或以上;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伴有胆囊息肉>1厘米;胆囊壁增厚;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儿童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有心肺功能障碍等。如果是肝内、外胆管结石,已经出现“三联征”(上腹痛、发热、黄疸);已有并发症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如肝脓肿、肝萎缩、恶变等。他建议不要拖延,尽快择期手术。
  切胆囊还是“保胆取石”?
  发现胆囊结石,很多人首先希望把石头取出来就好了,不愿意切除胆囊。简志祥教授认为,“保胆取石”治标不治本。大量研究证实,保胆取石导致的复发率高达80%以上,还会并发胆道、消化道的损伤。胆囊壁的炎性组织学改变、代谢、家族史、遗传等并未因胆石取出而转为正常,导致复发率高。
  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老人胆囊结石导致发炎、身体虚弱又不能马上切除胆囊,那就临时取石、引流胆汁,先控制炎症,但消炎后切胆手术还是要做。此外,如果胆石病症状不明显、没有家族史、胆囊功能非常好、病人坚决要求保胆取石才做。
  排石偏方不可信
  很多病人寻求各种偏方“溶石”、排石,希望逃过手术。简志祥称,胆结石的症状是因为结石嵌在了胆囊颈,引起了胆绞痛。当疼痛时吃药有消炎作用,嵌在胆囊颈的结石松动了,就不痛了。但药物无法使已经形成的结石消失,因此吃药不治本,结石仍然存在。而且,胆囊结石不同于泌尿系结石,盲目地药物排石可能会引起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胆囊管及胆总管内,不但结石排不出,反而会加重痛苦,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
  还有一些偏方,如鸡内金泡茶喝“溶石”、“碎石”,不可信,目前没有任何药可溶解掉胆结石。
其他文献
每年入秋时节,婴幼儿患秋季腹泻就会明显增多,特别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那么,应该怎样预防呢?  入秋以后多健脾,疲劳尤要防着凉  从中医角度来看,预防小儿秋季腹泻,首先要防止着凉,尤其要防止疲劳后着凉。秋季本来就容易受到湿浊寒邪的“突袭”,而疲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小儿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如果着凉就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
期刊
学位
家有哮喘儿,不少父母非常担心,生活中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生怕不小心让孩子病情复发加重。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吴健指出,虽然哮喘儿的防治注意事项很多,但父母要防止另一个极端,婴幼儿的养育不能太精养,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反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好处。  治疗不规范可造成肺损伤  吴健介绍,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部分支气管哮喘儿童因为治疗不规范,哮喘控制差,导致病程的延长、气
期刊
入秋了,秋燥最伤肺,伤肺则容易引起咳嗽。不少人一到这个季节就咳个不停,多方求医、服药,效果都不明显。其实,咳嗽的病因很多,得了咳嗽自行服用止咳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轻度咳嗽有益健康 无需服药  不少患者会将咳嗽描述成一种病,认为只要咳嗽不止,那么“病”就还没“好透”。其实,咳嗽并不是病人的专利,有时即便健康的人也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疾病的名称。它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往
期刊
东西是一位满怀深情的作家,他往往在一个被人们所忽视的普通人情人性的空间地带对人类生存的根本缺陷进行感悟和思考。其中,对人类存在的深情描摹、对生命残缺的发掘、对“残缺
本文研究了以甲基吡啶和甲醛常压合成吡啶乙醇的方法.在反应过程中,采用苯甲酸作催化剂,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甲基吡啶与甲醛的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40h,产品收率为90%,纯度为
什么是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教授介绍,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剧烈瘙痒,一般4小时内自行消退,最长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但可一天发作多次。如果反复发作一个半月(6周)以上仍未痊愈,即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水肿可夺命  慢性荨麻疹一般是急性期没有及时治疗或控制不佳造成的,荨麻疹发作不仅会累及皮肤也可发生在内脏。患荨麻疹的病人在皮肤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