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出境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间货币互换,可以缓解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紧张和贸易萎缩,也推动了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财经》记者 李涛 张曼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深化,区域性货币的使用已成为对抗危机、增进贸易的重要手段。为了应对美元等硬通货的短缺与波动,在东亚、中亚甚至南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正在隐然成为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
  
  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框架协议。2009年1月20日,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的货币互换正式协议;2月8日,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了规模为8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正式协议;3月11日,与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署规模为2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正式协议;3月24日,与印尼央行也签署了规模为10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外,还有多家外国央行向中国表示了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意愿。
  
  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是一种创新形式,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借以减轻因美元流动性缺乏带来的贸易融资萎缩。
  
  《财经》经济学家、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货币互换表面上看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相互拆借,但事实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国间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这事实上是人民币扩大了在地区范围内的流通程度。这一机制发生的前提在于,各国和地区对于人民币信心的增强。
  
  “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美元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缺,出现了借贷困难和汇率风险,因此区域内自然产生了本币互换贸易结算的需求,这并不是中国可以靠自行制定战略就能推动出来的。”中国人民银行一位副司长如是解释,“货币互换规模的发展,并不是以谁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互换缘起
  
  “国外的央行都是主动来找我们的,说明它们对人民币有了较大的需求。”说起一系列双边本币互换安排的缘起,上述央行人士如是表示。
  
  去年7月27日至28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第13届行长会议在西安召开。2008年度轮值主席、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与各国代表讨论次贷危机,央行之间发展出的新合作形式——货币互换,很快便得到与会的韩国央行的响应,“中韩之间可以签订一个协议,至少100亿美元以上。”
  
  此后不久,韩国央行官员便正式向中国提出了总额300亿美元的双边本币互换要求。
  
  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的双边互换框架协议。中韩拟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是双向的货币互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按12月9日汇率计算),双方可在上述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协议的有效期为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此后货币互换的范围逐渐扩大,从香港到马来西亚,从白俄罗斯到印度尼西亚,总规模增至5800亿元人民币。
  
  当然,中国央行对于交易伙伴亦有自身考虑,“从实际情况看,主要是选择周边经济体,特别是经贸往来密切的经济体,比如选择韩国,就是因为中国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虽然韩国也需要美元,但是签署本币互换可以用于贸易融资。”前述央行人士如是说。至于如何确定本币互换额度,“主要是根据双方贸易和投资的需求,但现在最高没有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
  
  各取所需
  
  各国与中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其出发点顯然在于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萎缩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各国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最为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事实上在东亚地区,人民币在贸易中作为支付和结算手段已相当普遍,在美元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更加流行。央行间开展本币互换用于贸易需求,显然可以减少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压力。
  
  不惟如此,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可使得出口企业收到本币贷款,还可以规避使用美元带来的汇率风险、节约了汇兑费用。这在当前全球经济外贸增长乏力、外汇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尤其具有重要作用。而人民币的坚挺,正在使其成为区域内各国规避汇率风险、促进贸易的选择。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印尼央行在中国央行签署协议前,先在印尼做了调查,发现一些大商人已经在贸易支付上使用人民币结算,因此断定签署互换协议会促进双边贸易。
  
  对于白俄罗斯而言,促进投资亦是货币互换的一个重要动因。由于中方在该国拥有大量投资,白俄罗斯非常希望获得人民币贷款,借以获得资金支付中国的各种费用,比如中方兴建的电站等。
  
  对于韩国而言,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除了“推动贸易结算业务的发展”,还有维护金融部门稳定的功能。由于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资银行多不愿意向在华韩资银行拆借资金,而通过央行本币互换后,韩国央行即可动用人民币救助本国金融机构。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际上对于人民币的结算需求正在逐渐扩大,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亦存在着与人民币的互换需求。在诸如菲律宾、蒙古、白俄罗斯等国家,甚至出现了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操作,当然目前比例并不大。
  
  在业内专家看来,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的国家间货币互换和推动人民币的结算功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事实上,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的同时,中国也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探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可能会逐渐使用,而且推广开来。
  
  《财经》记者获悉,关于开展人民币结算的试点方案,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完毕。经国务院批准以后,将尽早在长三角、广东对港澳,广西对东盟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对此,一位央行官员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在边贸本币结算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使用程度的逐渐扩大,自然将带来一系列的技术性后果和宏观影响。
  
  对于国外央行得到人民币后的资金流向,一般认为多会直接借给银行,由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业务,借钱给企业用以支付从中国的进口,支持双边贸易。
  
  “虽然中国目前不允许中资银行在海外办理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但并不反对其他境外银行通过人民币账户办理存贷款业务。”一位央行官员表示,今后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也意味着中资银行的海外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即将有节奏地放开。
  
  如此一来,随着境外居民企业持有人民币逐渐增多,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辟投资渠道也势将水到渠成。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并不担心离岸市场会造成人民币汇率失控,人民币流动性在境内有20多万亿元,目前所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总计只有5800亿元,在可以预测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肯定在境内。
  
  上述人士还称,将来还可以通过发行人民币债的形式,以丰富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既然在香港发了人民币债券,我感觉香港不会是特例。”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通过货币互换,缓解各国因硬通货的流动性不足对经济与贸易的影响,是一项有益的金融创新。”《财经》特约经济学家、曾在中国外管局和香港金管局任职的叶翔说。
  
  叶翔分析称,国际间的经济往来绝大部分是商业活动,一家商业机构是否愿意采用人民币作为其贸易或投资的记值与结算货币,完全取决于使用人民币是否便利和稳定。这就像公路一样,如两地之间没有交往的需求,修建了亦无益处;如果两地有需求,没有公路,人们也会徒步而行,就像边境贸易,即使银行不提供结算服务,企业间也在用人民币现金结算。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是国际贸易的客观需要所致,远非一朝一夕可致。■
  
  本刊记者于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互换协议风险几何?
  
  一般意义上的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指两个市场主体在期初交换等额不同币值的本金、在期末再换回本金并支付利息,目的是相互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控制汇率风险,改善财务结构。
  
  由于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币值潜在波动较大,如何防止因各国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是互换协议的题中之义。
  
  《财经》记者获悉,中国目前与各国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汇率均为固定汇率,初次互换的汇率以协定的即期汇率计算。至于对于双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在互换协议中已有涉及,包括对方宏观经济形势监测的要求,以及对方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情况。
  
  至于利率安排,据央行官员介绍,交换国得到的人民币,如果不动用便不必向中国央行支付利息,反之则要支付。利率的定价基准基本参照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即期利率,是否在此利率水平上加价,则要视各国情况而定,比如与韩国的协议就没有“太加价”。此外,对方央行每次用款,都要征得中国央行的同意。
  
  据央行官员介绍,本币互换原则上没有汇率风险,只有信用风险。“我们签的是固定汇率,并不管以后贬值升值,往回换货币的时候,就是按照当初的汇率。如果对方无法按这一汇率往回换,它的本币就会作为质押品留在中国央行,可以去该经济体采购,所以即使出现风险,换出的大部分人民币资金还是能够收回来的;另一个措施是在利率上加价调整,由于每个国家的风险不同,我们的加价也不一样。”
  
  上述官员还表示,本币互换不同于简单的贷款,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贷款给泰国10亿美元,没有任何贷款抵押。而本币互换本身有抵押,而且形式比较平等,双方都能接受。
  
  
其他文献
(《财经》2009年第24期“理念支撑下的坚持——致读者”)    1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张已经不记得叫什么的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刊登的是一个新创办杂志的目录,其中就有《财经》。当时感觉贵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感兴趣的,于是买了几期。当时的杂志已经不知去向,但没想到自己能有幸成为《财经》最早的读者。    12年的风霜雨雪,变了的是年龄,是工作,是心态,没变的是依旧的犀利和独立、独家、独到
期刊
卫生部称,河南民权县、山东菏泽市可能存在手足口病例漏报现象;是否故意瞒报,尚有待于调查    《财经》记者 宫靖 刘京京    3月,早春时节,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均现手足口病疫情,且来势凶猛。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五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据
期刊
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基金组织监督中长期存在的缺陷暴露得愈发明显,必须进行根本性改革。中国应顺势而为,积极推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称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系统下专门负责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的国际机构,其核心职能在于对成员国政策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2007年6月,基金组织执董会通过了《对成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决定》,明确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监督重点
期刊
一条手机色情信息内容的发布,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运营商、SP和WAP网站。SP在运营商和WAP网站间牵线搭桥      11月13日深夜,北京的赵女士经过儿子房间,直觉告诉她,已上初二的儿子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入梦乡。她轻轻地走进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正蜷缩在被子里,用手机跟几个同学交换着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查看之后,赵女士发现,这些照片都来自几个手机WAP色情网站。    第二天,赵女士在中央电视台
期刊
中投主动放缓股票类产品投资节奏,确定了以现金为主的审慎投资策略,保持了较高的现金资产比例,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和损失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问题,最终导致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与以往相比,此次危机具有一些不同特点:    其一,是此次金融危机始于金融体系较为健全的经济发达国家,而以往危机往往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其二,是此次危机
期刊
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家、诗人。2009年11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老友杨宪益兄仙逝。世间少一杰出翻译大家、“酒仙”,使人哀伤,使人怀念。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宪益的英籍爱侣戴乃迭已于十年前“先行一步”,令诗人曾写下“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的沉痛,以及“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的缅怀。如今宪益终于与乃迭“同归”了,二人当能在另一个不知“污染
期刊
在保加利亚近年来竭力向市场经济转型和向欧洲价值过渡的过程中,卡尔芬被视为把握这一航向的“舵手”之一,更被看做将700多万保加利亚人带入欧盟的功臣    《财经》记者 钱亦楠    一身灰色西装下,高大挺拔、略显健硕的身材;一口略带保加利亚口音又极其流利的英语与法语;一脸笑容、非常绅士地帮记者拾起滑落在地的纸片——这些细节汇聚成伊瓦伊洛·卡尔芬(Ivailo Kalfin)——保加利亚副总理兼外长,
期刊
目前,金融危机的迅速扩散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密切相关。在这场风暴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危机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传导机制,进入神州大地。对于一个进出口总额已超过GDP比例70%的国家,发达世界的萧条造成外部需求锐减,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    深究美国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美联储货币政策乃始作俑者。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美国深陷危机时,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利用美元的国
期刊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知易行难,但别无选择    世人对即将于4月2日举行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充满期待。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变得空前强烈,料将成为峰会的主基调,但并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关注和反对种种花样翻新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    自由贸易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危机中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些已是常识。实际上,全球所有主要
期刊
问题首富的灰色财技与官商网络,即将在法庭上次第揭盅      历时一年,曾两度退补侦查的黄光裕案,于岁末公诉到法院,庭审将至。    三度加冕内地首富,两次遭遇警方调查,已入不惑之年的黄光裕,此时是否困惑于其对政经大势与民意舆情的震荡?数年前的一夜,黄因期货巨亏而两鬓斑白,从此以“光头”示人。如今身陷监所,“光头”形象顺理延续。知情者告诉《财经》记者,黄光裕临审前夕精神尚佳,略显清瘦,但于公司大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