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霸:立意巧妙素材好,语言独特高分到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曾经的“语文困难户”,却在高三作文霸榜,高考时语文还凭借作文优势拿下了132分的高分。在写作的漫漫长路上,我有垂泪的深夜,也有明媚的朝霞。我庆幸汗水不负好韶光,也希望更多努力前行的同学,能在我写的这一点心得中有所获益,成就自己高考的辉煌。
  扬长避短,巧立主题
  在高考对作文立意的要求逐渐放宽的现在,我们对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目为“中国关键词”,我当时选择了自己平日里最为熟悉的文化类主题——“长城”“京剧”和“中国美食”,从今昔对比的角度切入,描述了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而了解时事、擅长针砭时弊的同学则往往会选择“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主题,增加议论性文段的长度,突出理解深度。
  主题之所以重要,除了不能跑题、立意精准之外,也在于主题与文风密切相关,可以给阅卷老师以深刻的第一印象。在紧张的高考阅卷现场上,一篇文章想要获得老师的青睐,与众不同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还是以方才的文章为例,选定了“中国文化”这个大主题之后,自然也决定了“书卷气”比较浓厚的文风。故以此开篇:一点一横挥出巍巍长城,万里绵延向东海;一板一眼唱出京剧声韵,各色脸谱齐喧嚣;一荤一素搭出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入心。
  这样的开头,加上我后文刻意整合句式,构建出风格独特的文风,可以让阅卷老师感到“新鲜”和“不平庸”,从而使我可以拿到一个漂亮的分数。
  此外,在一些观点选择类的作文中,这个方法也很好用。某次作文练习时,在2015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目中,要求我们选择一位“最具风采”的人物,三个人同样优秀,那么写谁呢?我最终选择了酷爱摄影的小刘。原因无他,我比较擅长“情怀”“追求美的眼睛”“理想”一类的素材,议论性散文写起来也比较流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分数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素材结构,长短搭配
  有段时间我写作文时使用素材特别喜欢用一些冷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导致每次都要占用不小的篇幅来介绍故事背景。但一个材料如果花太多文字去描述,不仅会使文章显得过于啰唆,还容易偏离主题。后来我才渐渐明白,材料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應该是一个按照黄金比例去塑造的巧妙搭配。
  比如在论述“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写:古有韩愈《师说》感慨传道授业解惑之难;近有陶行知言“捧着一颗心去对待学生”;又有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把教育视作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之重,毋庸置疑。
  这样的“一句一例”,很好地充实了我文章的论据。一古、一今、一西方的搭配也比较具有说服力。在任务驱动类的文章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充实论证。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对当前的“童星热”表示反对。文章题为《聚光灯下失真的童年》,文中有这样一段:昔叹仲永环谒邑人,挥笔成诗终泯然众人,又怜秀兰·邓波儿垂泪哽咽“自己没有童年”,如今再看少女模特被父母当作“摇钱树”,日日于片场间奔波,我怎能不心痛,又怎能认可这样不成熟的“童星市场”?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作时可以将比较常见、普通的素材凝练成短句,用排比的句式写出,还可以重点写一些既合理切题、又较为新颖的材料。
  素材选得好,分数打得高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我用排列素材增强说服力的方法,这一段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素材收集和选择方法。
  首先,多关注个人喜欢的领域。对自己喜欢的领域来说,收集素材更为轻松。同时,深入了解以后,写作时可以用老素材写出新趣味,从而让阅卷老师有新鲜感。比如我对绘画比较感兴趣,就专门了解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著名画家们,有时以他们的生平经历作为我写作的论据。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文化领域的素材。有一回,我有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文章被老师打了低分,他哭笑不得地批评我:“你现在是不缺素材了,可你写的都是谁?邓稼先、钱学森、爱因斯坦……还花这么大一段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你是写论文还是写作文啊?”
  于是我明白了,因为阅卷人都是语文老师,比起华罗庚、爱迪生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对海德格尔和《偶像的黄昏》会有更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采用文学素材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形成独特的文风,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所以,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电影、名著中的故事作为素材使用,最好养成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素材收集行动融入进日常生活里。
  优化语言,增添色彩
  一篇批判性的文章不能太诗情画意,一篇弘扬真善美的文章也不宜太多说教,但是,语言的锤炼总归是有一些套路可循的。
  和素材搭配一样,句子也宜长短错落,交替出现。通常我喜欢把每段的分论点用短句简明扼要地写在每段段首,扣题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段落感。论证时我喜欢用长句,在句中使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论证句式多变,逻辑清晰合理。
  另外,还可以学习一些文言式的表达方法,来改善语言,丰富文采。在开篇和结尾的地方用文言短句作排比句能增强气势,论述时也显得更简洁明快。我总是把“曾经有位古人说过”改成“古人云”,这样一来读着就简练多了。
  不过,这一点掌握不好的话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使用文言文的表达方法不是简单地在句中加上“之乎者也”,在将文言文融入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谨记,每一个句子都是为了论点而服务的,不要为了炫技而忽视根本。
  另外,我有一个更容易的“语言速成”方法,就是背名言。不过背什么名言还是有讲究的。我比较喜欢语言优美,主题又比较常见的名言。除了名言,一些诗歌也可以这样使用。写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的作文时,我的首段是这样的:郑愁予这样写过,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们本是虚拟的过客、现实的归人,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虚拟才能开出繁花。
  作文如串珠,每段内容都环环相扣,唯有金珠连缀,方有佳文偶成。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妙笔写出好文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其他文献
这些年来,云洛白最常做的事就是烫一壶梨花白,倚在他第一次见到宋妩的那个酒肆的窗口听戏。  戏名叫《玉楼春》,讲的是能逆天改命的典梦师予人美梦,却夺人芳华续己命的故事。  “窥得天机,二十寿止。”便是那种只活在折子戏里的传奇人物自出生就承受的诅咒,买梦者十载韶华为酬,典梦师却只能多活一年。  真是个不值当的买卖啊。云洛白微微叹了口气,复又抬眸向窗外望去:暖春三月,满城的桃花映红妆,和宋妩当年允诺回来
我永远都忘不掉高三那年,拿到分数全班倒数第十的那张数学试卷时,老师那恨铁不成钢的话语。可那时天真无畏的我,仍奢望自己能在密不透风的暗茧里扒出一丝光亮。  高三,在雪花般纷纷扬扬的白色卷子里,在逼仄狹窄装着所有人梦想的教室里,我依然相信,即便数学最差,即便成绩差强人意,可只要熬过去,就一定会有光照亮自己。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人。犹记得高一文理尚未分科时,所学知识很广也很浅,我学得格外得
TA的成长:骆翼云,在美国留学的南京姑娘。“用青年人的视角来传承历史。从上一代传承历史,并走出历史的伤痛,最终回馈历史,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适用话题:铭记历史;传承;换一种思路;纪念;角度。  一根自拍杆、一部手机,再加上100多美元,你能拍出什么作品?在美国留学的南京姑娘骆翼云,她外婆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她通过一分钟的短片《金陵止戈人》,告诉世界上不同肤色的人,有这么一段历史,应该
近期,电影《我不是药神》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影片中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只能购买违法的走私仿制药,这是第一层困境。他对生命并不珍惜,但是自杀的念头和对于幼小儿子的父爱,又成为一对强大的力量,将他左右撕扯,使他置身于第二层困境之中。当他参与走私贩卖仿制药之后,一方面在违法中担惊受怕,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有效的治疗,这又是一重困境。此时,自杀的念头早已远去,他相信
同学们: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我们的高三学习生活,也正渐入佳境,好多方面的情况非常令人鼓舞:  一是精神状态好,同学们普遍以微笑示人,昂首挺胸,脚步轻松快捷;  二是自信心洋溢,心气十足,口号震天,心态乐观向上;  三是学习方法科学,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错题本的整理仔细认真,周结簿的总结深入有效,考后环节的反思全面落实;  四是惜时好学成为流行风尚,大家在分秒必争的大
我的名字叫肖黎翰,“肖”是爸爸的姓,“黎”是妈妈的姓,“翰”是翰林院的翰。这个名字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美好的祝愿,妈妈希望我能像古代翰林院里的大学士一样,有很多知识。妈妈还告诉我,她在网上查过,“肖黎翰”这个名字全国只有一个,所以这是个独一无二的名字。  我的小名叫“鞏巩”。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做实验接触过汞,她怕对小孩儿有影响而担心了很久。为了纪念这段特殊的时光,也希望我有顽强的生命力,所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被狂轰滥炸后的一座图书馆,主要人物是三名头戴礼帽的男子。  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有一座图书馆几乎被炸成废墟。这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屋顶已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在这硝烟弥漫的时刻,却有三名男子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读书。这些严谨的英国人,在最残酷的岁月里,仍然衣冠楚楚,神色坦然。在废墟中,在大书架前,他们安静地阅读,犹如老僧入
前些天,我收到了妹妹发来的一条微信:“姐,我拿到‘人大’的录取通知书啦,以后我不仅是你妹妹,还是你学妹!哈哈。”这条俏皮的微信,瞬间勾起了我三年前的那段回忆。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曾经是一名复读生。我的第一次高考只考了411分,这个数字我这辈子都忘不掉。查成绩的那一晚往往是不眠之夜,所有的考生都会守在电脑前等待着系统开放,等待着那个三位数字的出现,也等待着对自己三年奋战的一个交代。 
盘古开天,洲分十四,瀚海极南为瀛洲大陆,上有燕、齐、赵三国,交错分布,互相制衡。龙正元年,燕、齐两国交战于昊阳关,大燕少将军秦之川败于南齐皇子之手,下落不明。  ——摘自《十四洲列国传》  壹 一城踏雪寒无迹  那是君安十七年的深夜,凤梧城中万籁俱寂,江念穿着一身单薄的红衣,立在缟素般的天地之间,仿佛一朵盛放到了极致的芙蕖花。秦之川持着剑柄站在她的面前,黑漆似的眼睛里放着寒冷的光,手中的长剑直直地
2035年的青年:  你们好!我们是庚辰龙年出生的跨世纪一代,你们是沐浴着新时代春风成长的一代。我们与新世纪的祖国一路成长,你们与中国的新时代一起圆梦。我对我的时代怀有热烈的自信与骄傲,也对你们的时代、我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的时代,是把握机遇的筑梦时代。  2008年,奥运的火炬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照亮了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点燃了泱泱中华的体育精神;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授课,知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