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与作文创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贵在创新。一篇好文章正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才显得分外有价值。如果一篇作文,就算把别人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小山,也远不如说出或写出自己发现的一句话更有价值!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同一个机床上的“复制”出来的规格相同的“零件”;重视的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因循思想。所以,在每次提笔之前,我们都应该明确:作文的写作是不可重复的,我们既不能踩着别人的脚步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脚步走,而是要做到次次有心得,篇篇有新意。
  那么,我们怎样教学生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下面着重从作文表达或形式上谈谈如何张扬个性,写创新作文。
  所谓“形式创新”,一般是有别于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而运用有个性化的“变式”,让文章脱俗致新。其方法很多,如利用日记形式分点反映作者感受的“日记摘录法”,以记者访问某人、调查某事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记者采访法”,以演讲辩论形式表现命题内容虚拟出正方反方和演讲场景的“演讲辩论法”,以带有内心独白形式的“自问自答法”,对某种错误现象或自我思想行为采用法官审判方式的“法庭审判法”,采用电视、电影剧本或话剧小品剧本形式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看法,突出形象感,寓含潜台词的“剧本创作法”,对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进行创造性地改编,以突出话题内涵的“故事新编法”,还有“病历”、“诊断书”、“会议记录”、“导游词”、“电视广告”、“实验报告”、“网络聊天”等,在这光芒四射的创新天空中,我们灵活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文章也就不乏个性了。
  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张扬个性就是恣意挥洒、纵情倾吐,就是形式上的随意编排,只要“不同凡响”,“石破天惊”,便是个性的风采。诚然,张扬个性要思人所未思,言人所未言,但过分地强调随心所欲,就像脱缰的野马,破堤的河流。我们提倡“我以我手写我心”的个性化写作,同时又要铭记:真善美是个性化作文的底线。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线,也是个性化写作的基石。用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塑造的“真我”才能打动读者。作文个性特征的底色是我们中学生纯真的本色。“善”是衡量个性表达是否积极健康的尺码。张扬个性不能与道德相悖,不能与科学向背,要合乎逻辑规则,要尊重历史和生活。张扬个性讲究写作创意,追求艺术真实之美,鼓励学生不断发现“独一无二”的自我,张扬人性之美。张扬个性不是要学生写作时不顾体裁,而是鼓励学生根据写作的要求,别出心裁地选择最适合的体裁;倡导学生在语言中显示个性,让读者感受文章语言的新颖鲜活。
  所以,我们在写作教学时,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要打破框框,争取“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不轻易地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谓“笔墨的自由”,指写作内容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文章形式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不被一些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也不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的文章,而是要全神贯注于所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去宣泄发自内心的情感。例如舒婷的《我儿子一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三口之家和睦轻松的家庭生活,作者身为母亲,却用儿子的口吻叙述点滴生活琐事,读来亲切活泼,引人入胜,这点创新之处就是文章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次,运用各种写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作文创新首先应该是思维的创新,要想使作文立意新颖,富有创造性,就必须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科幻作文、童话故事等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借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是作文的生命。教师必须优化作文教学过程,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辽阔而富有个性的精神空间,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活思维能力,焕发创造力。让学生切实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写出具有新意、属于自己的创新作文。
  
  单位:湖北巴东县罗溪坝中学
其他文献
我叫夏琳琳,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我们系是北科各院系中最小的,在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学校中没有那么起眼,但我们学院的教学楼位置,却占到了整个北科的“黄金点”上。  这个“黄金点”,就是北科的“银杏大道”——一个公开的“秘境”。北科大的银杏林在图书馆南侧,每年秋天,漫天银杏叶飞舞,经常被各大影视剧选为拍摄场地。有一次我下午无课时路过,还被选为群众演员远远地露了个几秒钟的脸呢。这里虽然是一个公开的
感受心灵的爱  一  根本不存在心中无爱的真爱,  因此,没有爱,心中便没有温暖,爱不是理由,而是心中的永恒之物。  二  像一朵花突然绽放,我遇见了你——  真爱。  我的心中充满爱恋,  因为我明白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现在我还学会爱你以外的人。  三  没有爱,我们只能在言语和祈祷中度过一生,  心是空的,毫无爱的温暖。  只有爱是永恒的,无需哲学的思考。  四  你我相亲相依相爱,  即使你
我曾专文提出“诗歌的终结”这一概念,并指出“直陈这一现代性事实是一种莫大的罪恶”。不过,如果不简单地把诗歌的终结理解为诗歌的“边缘化”“没落”,甚至“终止”“灭亡”.而是把这种文学样式的困境视为一种现代性危机和一种历史形态,则终结论正在上演。但我们可以保持必要的悲观却无需过度诠释,因为无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还是阿多诺的“反艺术”论,都把危机视为终点,也当作起点,诗歌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内在的确定性
萤火虫还给孩子,  走出课本以外,  点亮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  最好等露水凝结,  在露水里建一座宫殿,  这些都是在草尖上完成的。  一棵草在蹄音里站了起来,  这是一棵草被忽略的思想,  萤火虫飞走,  一棵草举着一滴露珠等待。  像一片草地举着亿万颗露珠,  这些露珠多像人间亿万个卑微的名字,  等待星星和月亮,  把这些名字举得高高的。  风流浪的时候,带着一片叶子  风有灵魂,首先别
候鸟在季节流动的天空飞去飞来  而你却是执着守望传统的“土著居民”  春走夏至,秋去冬临,总是不离不弃  不卑不亢。尽管人们心目中  你总是爱管闲事,模样丑陋,地位低贱  尽管你甚至遭百般误解、驱赶和捕杀  你却依然与乡土乡民相栖相依  守着故土低微,守着田园兴衰变迁  登高  云雾散去的地方  沒有一片白云可以驻足  几处荒冢截留了一些无言结局  掩埋在年月久远的记忆里  阳光和烽烟相遇  无数
这场大雪,酝酿已久  刚一飘落  就把寻你的路铺满  染白三千里相思  寒风节节败退  美人松瞬间长出诗意  把这场大雪融进落日  我宁愿风雪夜归  每一个形容词将去向不明  星光下,只見雪  落了一层又一层  大地需要冰封  天空需要纯净  我需要一场雪,通向你  在胡尔勒与你重逢  不问出处,英雄  也不管去了何方,英雄  我只管煮酒  煮一壶叫作绰尔河的酒  经幡无言,终生守着胡尔勒  黑夜
信笺  那只邮筒还在  阳光里泛着绿锈  多少旧日子  多少炽热、冷漠、悲伤、犹疑  经由它,抵达南和北  多少锋利的,迟钝的痛  经由它,自东至西  那些缄默的使者  是否在风中反复地擦肩而过  甚至秘密交谈?  “她偏爱G大调。”  “每天午后他都在画同一幅肖像。”  邮筒老去了,往昔  锈迹斑驳  只有当落叶遍地  偏头痛患者会突然看见  旧日子正沿着折痕  沙沙走来  乌鸦  多少个夜晚 
“本”是什么?“本”是本校的教学实际、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结构。具体地说,体现在三个方面。  1、校长是主导。“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善学习、肯钻研、有点子、有超前意识的学者型校长便是校本教研的龙头。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无论学校事务多么繁杂,始终不能忘记校长的工作应该姓“教”。由于这一性质的决定,校长必须首先弄懂、弄通校本教研这一新生事物的内涵、意义、作用,同时为本校的校本教研宏观调控
俗人看见青虫在青菜上撒尿  青虫唱着歌谣。青菜哈哈大笑  青菜躺在菜板上。青虫骑在青菜上  如果是在荒郊。青虫都有好听的名字  譬如“小青,格格”。青菜如松樹般高洁  如果在北方。青虫变成了白色  青菜都有洁癖。穿着厚厚的棉袄  今晚青菜待在俗人的身旁。一清二白  它要成为诗歌的新娘。青菜曾经爱过  亲吻过白云、土地、雨露、粪水  但从未献过身。它要把名分献给诗歌  把身体献给俗人。和水一起,水灵
有关舟中望天门山的对错问题  那年,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想去各地逛逛,最后,顺便  到长安见见皇上,做一番事业  日子简直是飞快,出川以后  穿三峡,过荆州,经江夏……  是因为两岸的风景太美了吗  烟月里,仿佛置身四维空间  一划而过的幻景  让我感到祖国美如梦。  对我而言,时间是颠三倒四  我预知几年之后,我将在黄鹤楼  替我的诗歌老师孟浩然送行  这次去江东漫游,是为我晚年  在那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