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无字图画书对幼儿有重要的发展价值,而要实现这些发展价值,前提是幼儿能够阅读并理解其图画。图画通常蕴含着复杂的图像元素,幼儿对图像元素的阅读是其理解无字图画书的基础。本研究从福州市某幼儿园选取小、中、大班幼儿各30名,以无字图画书《雪人的故事》为研究材料,采用眼动实验法,从图像基本元素、构图取景、图像叙事三个方面考察3~6岁儿童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年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幼儿对图像基本元素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不过随年龄增长,此方面关注度不断提高;幼儿阅读远景图主要关注背景区域,对画面中心景物关注度高于边缘景物;幼儿能注意到近景、特写图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大班幼儿较中小班幼儿更多关注到不同景别图画中的细节部分;幼儿在阅读分割小图时存在较严重的漏读现象,正确顺序率较低,且分割小图数量越多,正确率越低。成人应积极引导幼儿关注图像基本元素,指导幼儿按正确的图序阅读无字图画书中的分割小图,并关注不同景别的图画拟凸显的细节信息。图画书作者应尽力创作符合幼儿阅读特点的无字图画书,以助力幼儿阅读信心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图画书阅读
一、问题提出
图画书是通过图和文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书籍。[1]研究表明,图画书阅读可提升幼儿口语叙事与读写能力,[2][3][4]促进其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5][6][7]无字图画书是图画书的一种特殊类别,是不包含文字或只有极少文字,由叙述性的图画来呈现完整故事的书籍。[8][9]图画是无字图画书传递讯息的主要媒介,无字图画书依靠图画来“说故事”。图画就像文字语言一样,拥有复杂的符号系统、“语法”规则,其中蕴含复杂的图像元素,这些元素在插画家细腻的安排及编织下,向读者传达丰富且多元的讯息。[10]与有图有文的图画书相比,无字图画书能更好提升幼儿阅读的兴趣及早期讀写能力,尤其是图像阅读的能力,[11][12][13]还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推理、预测等能力的发展。[14][15]包括无字图画书在内的所有图画书要实现前述的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其重要的前提是幼儿阅读并理解图画书。而目前关于幼儿如何阅读与理解图画书的研究多集中在既有图又有文的一般图画书上,而对幼儿如何阅读与理解无字图画书的研究则较少。在当前幼儿园严格执行“非小学化”背景下,多数幼儿的识字水平低,幼儿的阅读更多是阅读理解图画,即幼儿如何阅读理解图画对其图画书的阅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故加强和推进关于“幼儿是如何阅读与理解图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要揭示这方面的规律与特点,无字图画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可彻底排除文字对幼儿的图画阅读与理解的可能影响,从而揭示幼儿究竟是如何阅读和理解图画的。现有文献对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研究,而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阅读是幼儿理解图画、构建意义的重要前提。因此,对幼儿如何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图像元素是无字图画书图像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可承载或传递视觉信息的基本要素。诸多学者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图像元素大体可分为三类:图像基本元素、构图取景以及图像叙事。[16]图像基本元素的内容繁多。国外学者最早对图画书中的图像元素进行研究,图像基本元素包括形状、线条、色彩、比例、空间等,同时还包括绘画的手段,譬如水彩、雕刻、素描铜版画等。[17][18]侯明秀(2003)将图像基本元素分为形态(点、线、面)、色彩、媒材三个要素。[19]陈韵如(2012)将图像元素分为点、线、面、体四类。[20]综上可知图像基本元素通常包括点线面、形状、颜色、媒材等要素。无字图画书的构图取景一般分为取景的大小和取景的视点。所谓取景的大小,是指被画面纳入的视觉范围,亦表示视觉范围决定了收纳图像内容的多寡,也形成了远近大小不同的画面,分为远景、近景、中景和特写四种;[21][22]所谓取景的视点,就是在一个空间里对画面进行设置与布局,最终构成一个完整协调画面的手法,一般有以下视点:鸟瞰、平视、俯视、仰视等。[23][24]不同的构图取景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传递特定的讯息。图像叙事通常指分割小图、多格漫画、序列成像等。由于无字图画书缺少文字叙述线,因此图像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叙述性或解说性。[25]在无字图画书中,插画家通常在同一个画面中通过分割小图、序列成像或多格漫画等方法增加图像的解说性和前后联系性。[26]
如前所述,无字图画书是借助图画来传递信息。阅读无字图画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读图、理解、构建意义的过程,即首先细看图画中的图像元素及其表达的“语法”,进而理解图像讯息构建意义。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到图画中的图像元素是理解图画、正确构建意义的重要前提。3~6岁的儿童在阅读无字图画书的过程中能否注意到插画家精心设计的图像元素?在阅读图像元素中有哪些发展特点?这些都是探讨幼儿如何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核心问题。眼动分析法是目前研究阅读,包括幼儿阅读图画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7]它通过记录、分析幼儿观看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数据,进而客观描述其阅读的特点与规律。[28]因此,本研究采用眼动分析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年龄,即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变量为不同年龄幼儿阅读图像元素时的各项眼动指标。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福州市某一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该幼儿园招生未指向特定群体,且未就幼儿图画书阅读给予特别指导,故该幼儿园幼儿应能代表同年龄幼儿的一般阅读经验和水平。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排除视力障碍及阅读过本研究所选取的无字图画书的幼儿,最后获得有效被试90人,其中小、中、大班幼儿各30人,男女各半,平均月龄分别为42个月、58个月和65个月。
(二)实验仪器 本研究使用SMI RED 500遥测式眼动仪,其采样率为500 Hz,显示器为19英寸,分辨率为1280×1024,采用5点校准,左右眼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均小于等于1度时为校准成功,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约为70 cm。
(三)实验材料
考虑研究目的以及幼儿的阅读兴趣与年龄特点,经筛选,本研究选取了图像元素丰富的无字图画书《雪人的故事》为实验材料。该书由美国图画书作家威尔·西伦布兰德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开本为889毫米×1194毫米,12开。
(四)实验程序
实验前将图画书单页扫描,并将两个单页按原书顺序合并,以使屏幕呈现的画面与纸质无字图画书打开的画面效果相同,共计17页。同时将图片分辨率设置为1280×1024,与眼动仪屏幕分辨率一致,以保证电子书的清晰与真实。
选择幼儿园采光好且安静的活动室进行眼动实验。研究者与被试交流熟悉约2分钟后进行注视点的校准,校准合格后,呈现给幼儿之前准备的无字图画书画面,每页画面呈现10秒,总阅读时间为170秒,眼动仪自动记录被试阅读的眼动数据。
(五)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4.0对导入的眼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M,SD),并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眼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将从图像基本元素、构图取景、图像叙事三个角度来探讨3~6岁幼儿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阅读发展特点。
(一)3~6岁儿童无字图画书图像基本元素阅读发展特点的分析
点、线、面、形状、颜色等图像基本元素通常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交融才得以形成图画,呈现故事。[29]除此之外,图像基本元素也可以独立存在并具备某些象征意义。[30]因眼动分析通常采用劃分兴趣区的方式获得研究对象的眼动数据,若兴趣区内的图画包含多种交融的图像基本元素,则很难判断获得的眼动数据指向哪一元素。故本研究仅对独立存在的图像基本元素(画面某一区域仅有相对独立的某一元素)进行探讨,又因本研究实验材料中单独存在的图像基本元素只有点和线,因此本研究仅对幼儿阅读图像基本元素中点和线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
1. 3~6岁儿童阅读无字图画书中“点”元素发展特点的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两处典型的“点”元素(两行平行的点表示兔子逃跑留下的“脚印”,几个白色点表示落下悬崖的“雪渣”),并将两处“点”元素划为兴趣区,考察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点”元素的阅读情况。具体的眼动指标数据见表1。
从表1可看出,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点”元素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人数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幼儿对“点”元素的关注度比较低,即使是大班幼儿,其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占该页总注视时间与总注视次数的最高比值仅为2.9%和4.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点”元素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占比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LSD)发现:在脚印区域,小班与大班幼儿在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占比上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 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图画书阅读
一、问题提出
图画书是通过图和文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书籍。[1]研究表明,图画书阅读可提升幼儿口语叙事与读写能力,[2][3][4]促进其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5][6][7]无字图画书是图画书的一种特殊类别,是不包含文字或只有极少文字,由叙述性的图画来呈现完整故事的书籍。[8][9]图画是无字图画书传递讯息的主要媒介,无字图画书依靠图画来“说故事”。图画就像文字语言一样,拥有复杂的符号系统、“语法”规则,其中蕴含复杂的图像元素,这些元素在插画家细腻的安排及编织下,向读者传达丰富且多元的讯息。[10]与有图有文的图画书相比,无字图画书能更好提升幼儿阅读的兴趣及早期讀写能力,尤其是图像阅读的能力,[11][12][13]还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推理、预测等能力的发展。[14][15]包括无字图画书在内的所有图画书要实现前述的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其重要的前提是幼儿阅读并理解图画书。而目前关于幼儿如何阅读与理解图画书的研究多集中在既有图又有文的一般图画书上,而对幼儿如何阅读与理解无字图画书的研究则较少。在当前幼儿园严格执行“非小学化”背景下,多数幼儿的识字水平低,幼儿的阅读更多是阅读理解图画,即幼儿如何阅读理解图画对其图画书的阅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故加强和推进关于“幼儿是如何阅读与理解图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要揭示这方面的规律与特点,无字图画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可彻底排除文字对幼儿的图画阅读与理解的可能影响,从而揭示幼儿究竟是如何阅读和理解图画的。现有文献对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研究,而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阅读是幼儿理解图画、构建意义的重要前提。因此,对幼儿如何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图像元素是无字图画书图像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可承载或传递视觉信息的基本要素。诸多学者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图像元素大体可分为三类:图像基本元素、构图取景以及图像叙事。[16]图像基本元素的内容繁多。国外学者最早对图画书中的图像元素进行研究,图像基本元素包括形状、线条、色彩、比例、空间等,同时还包括绘画的手段,譬如水彩、雕刻、素描铜版画等。[17][18]侯明秀(2003)将图像基本元素分为形态(点、线、面)、色彩、媒材三个要素。[19]陈韵如(2012)将图像元素分为点、线、面、体四类。[20]综上可知图像基本元素通常包括点线面、形状、颜色、媒材等要素。无字图画书的构图取景一般分为取景的大小和取景的视点。所谓取景的大小,是指被画面纳入的视觉范围,亦表示视觉范围决定了收纳图像内容的多寡,也形成了远近大小不同的画面,分为远景、近景、中景和特写四种;[21][22]所谓取景的视点,就是在一个空间里对画面进行设置与布局,最终构成一个完整协调画面的手法,一般有以下视点:鸟瞰、平视、俯视、仰视等。[23][24]不同的构图取景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传递特定的讯息。图像叙事通常指分割小图、多格漫画、序列成像等。由于无字图画书缺少文字叙述线,因此图像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叙述性或解说性。[25]在无字图画书中,插画家通常在同一个画面中通过分割小图、序列成像或多格漫画等方法增加图像的解说性和前后联系性。[26]
如前所述,无字图画书是借助图画来传递信息。阅读无字图画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读图、理解、构建意义的过程,即首先细看图画中的图像元素及其表达的“语法”,进而理解图像讯息构建意义。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到图画中的图像元素是理解图画、正确构建意义的重要前提。3~6岁的儿童在阅读无字图画书的过程中能否注意到插画家精心设计的图像元素?在阅读图像元素中有哪些发展特点?这些都是探讨幼儿如何阅读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核心问题。眼动分析法是目前研究阅读,包括幼儿阅读图画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7]它通过记录、分析幼儿观看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数据,进而客观描述其阅读的特点与规律。[28]因此,本研究采用眼动分析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年龄,即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变量为不同年龄幼儿阅读图像元素时的各项眼动指标。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福州市某一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该幼儿园招生未指向特定群体,且未就幼儿图画书阅读给予特别指导,故该幼儿园幼儿应能代表同年龄幼儿的一般阅读经验和水平。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排除视力障碍及阅读过本研究所选取的无字图画书的幼儿,最后获得有效被试90人,其中小、中、大班幼儿各30人,男女各半,平均月龄分别为42个月、58个月和65个月。
(二)实验仪器 本研究使用SMI RED 500遥测式眼动仪,其采样率为500 Hz,显示器为19英寸,分辨率为1280×1024,采用5点校准,左右眼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均小于等于1度时为校准成功,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约为70 cm。
(三)实验材料
考虑研究目的以及幼儿的阅读兴趣与年龄特点,经筛选,本研究选取了图像元素丰富的无字图画书《雪人的故事》为实验材料。该书由美国图画书作家威尔·西伦布兰德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开本为889毫米×1194毫米,12开。
(四)实验程序
实验前将图画书单页扫描,并将两个单页按原书顺序合并,以使屏幕呈现的画面与纸质无字图画书打开的画面效果相同,共计17页。同时将图片分辨率设置为1280×1024,与眼动仪屏幕分辨率一致,以保证电子书的清晰与真实。
选择幼儿园采光好且安静的活动室进行眼动实验。研究者与被试交流熟悉约2分钟后进行注视点的校准,校准合格后,呈现给幼儿之前准备的无字图画书画面,每页画面呈现10秒,总阅读时间为170秒,眼动仪自动记录被试阅读的眼动数据。
(五)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4.0对导入的眼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M,SD),并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眼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将从图像基本元素、构图取景、图像叙事三个角度来探讨3~6岁幼儿无字图画书图像元素的阅读发展特点。
(一)3~6岁儿童无字图画书图像基本元素阅读发展特点的分析
点、线、面、形状、颜色等图像基本元素通常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交融才得以形成图画,呈现故事。[29]除此之外,图像基本元素也可以独立存在并具备某些象征意义。[30]因眼动分析通常采用劃分兴趣区的方式获得研究对象的眼动数据,若兴趣区内的图画包含多种交融的图像基本元素,则很难判断获得的眼动数据指向哪一元素。故本研究仅对独立存在的图像基本元素(画面某一区域仅有相对独立的某一元素)进行探讨,又因本研究实验材料中单独存在的图像基本元素只有点和线,因此本研究仅对幼儿阅读图像基本元素中点和线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
1. 3~6岁儿童阅读无字图画书中“点”元素发展特点的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两处典型的“点”元素(两行平行的点表示兔子逃跑留下的“脚印”,几个白色点表示落下悬崖的“雪渣”),并将两处“点”元素划为兴趣区,考察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点”元素的阅读情况。具体的眼动指标数据见表1。
从表1可看出,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点”元素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人数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幼儿对“点”元素的关注度比较低,即使是大班幼儿,其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占该页总注视时间与总注视次数的最高比值仅为2.9%和4.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点”元素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占比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LSD)发现:在脚印区域,小班与大班幼儿在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占比上存在显著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