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 多维视角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表演区中,我们并不需要硬性规定或者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选择表演服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从表演出发,以表演艺术为基点,我们可以把表演看作是对人物的塑造和人物个性特征的表现。主体的性别身份不是既定和固定不变的,而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即是表演性的。角色的性别乃至一切身份都是表演性的。男扮女、女扮男是贯穿中国戏曲史的普遍现象,多被称之为“反串”。
  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反性别扮演”,简称“反扮”,以与“反串”相区别。“反串”原为戏曲行业语,特指主要演员串演应工行当之外的角色,属于临时的偶然的行为。梅、尚、程、荀四位京剧大师专工女角,被誉为“四大名旦”。他们非但不是“反串”,反而旦角恰是他们的本工行当。只有在他们偶然串演生、净等非旦角人物时,才称为“反串”。
  那么,幼儿在表演区的表演也是基于自己对人物的个性特点的理解而进行的创作。但是,幼儿是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人,需要在正确认知自己性别的基础上再去进行表演创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小班孩子在角色活动中只要愿意扮演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感受人们的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即可,在后期中大班阶段需要对所扮演角色性别的一个正确意识的认知。
  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这个多维度的问题。首先,一日生活中可以这样来引导幼儿初步建立性别意识。
  (1)根据性别分组游戏,潜移默化中提醒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如若有孩子站错自己的位置,老师可以及时提醒幼儿意识到这个现象。
  (2)入厕环节,但是可以组织男生和女生分时间阶段入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男女分厕。
  (3)就寝环节,若条件许可,男女幼儿可分屋就寝或在中间拉上帘幕。
  (4)整理活动,可以提醒男生和女生比赛谁把被子或衣物折疊得又好又快,同时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还促进了幼儿集体意识的萌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幼儿认同自己的性别身份、初步建立性别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生多学习女生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生多学习男生的坚定、勇猛果敢和豪放不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