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主体创新型探究方式的构建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怎样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的阅读方式呢?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张力,指导学生在对作品的解释中消除或至少减弱张力,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审美能力还限于初步的、浅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并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达到视野融合,张力消除。
  2 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
  矛盾即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事物。如果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现象之间确实存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常常是有意的安排,体现着特殊的用意。因此,善于从文章中发现这样的矛盾现象,并就此进一步追根问底提出几个“为什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怎样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呢?
  2.1 揭示文章内容的矛盾
  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所眷恋的关东原野,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表达了眷恋乡土的那种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是这样描绘黑土地的景物的:“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轮,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为什么要这么写景呢?如果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就此进行深入分析的话,就会认识到:如此美丽、富饶的国土,怎能允许日本侵略者侵犯、践踏?如此美丽、恬静的家园,怎能容忍敌人糟蹋、破坏?这一片土地,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这一爱国热情,恰恰是通过对关东原野美丽、富饶、恬静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的。
  2.2 揭示文章语言之间的矛盾
  语言表达必须连贯通畅。可是,有时作者却有意写出前后词语矛盾的句子。鲁迅的《孔乙己》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的“大约”表示不准确的估计,而“的确”表示准确无误;既是“大约”,又是“的确”,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呢?“的确”,表明孔乙己的死是肯定无疑的;“大约”,表明对孔乙己的死仅是一种推测,因为孔乙己在何时何地及如何死去,没有人亲眼目睹。这两个意思联系在一起告诉读者:孔乙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可悲的牺牲品。
  3 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索
  3.1 寻求详情
  说明文中常常对事物进行简明扼要的解说,阅读时寻求详情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第一句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这是高度的概括,若是寻求详情,则可提出一系列问题,诸如:说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它是怎样攻击人类的呢?说它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那么它的“最顽强”有哪些表现呢?人们有哪些办法来对付这个自然敌人呢?如果从后文中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对全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上理解了。
  3.2 寻求原委
  所谓寻求原委,就是阅读时如果读到事情的起因,就去寻求它的发展和结局;如果读到事情的结局,就去寻求它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如果读到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情节,就去寻求它的起因和结果。
  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这篇文章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文章最后是用一个问句来结束的:“这能全怪我吗?”这样一个问题是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的。首先是“这”是指什么事?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快就能知道是指“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那么,“不光彩的事”是指什么事?为什么这件事不光彩呢?这些是对原因的质疑。其次,这件不光彩的事能怪“我”吗?能全怪“我”吗?还应该怪谁呢?这些是对结果的追问。经过这样的追果溯因式的探究,学生对作者的倾向就把握得很准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与人类历史相伴而生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有相当大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文化差异。语言也是社会群体间交流的工具。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繁荣,英语教学工作也愈加紧迫,然而由于这种东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教学活动,尤其是词汇教学工作还
摘 要: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所提到的,妇女的权益包括文化,政治,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财产,经济,婚姻家庭等。但是因为受到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观点仍然影响着人们,这导致妇女的权益和保障受到了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妇女的权益和保障需要社会进一步的解决,女性的权益需要更高的保护。  关键词:妇女;权益;问题;对策  1 妇女的权益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
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作图工具(三角板)来画抛物线.
摘 要: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齿轮箱是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其主要功用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通常风轮的转速很低,远达不到发电机发电所要求的转速,必须通过齿轮箱齿轮副的增速作用来实现,因此,保证齿轮箱中齿轮正常工作对于风电机组尤为重要。  关键词:齿轮;断裂;故障  1.概述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
摘要 通过对超市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借鉴超市理念的先进性和其管理手段的科学性,探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 超市化管理模式;图书馆;读者服务;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07-03  Application of Supermarket Management Mode in College Librari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会计数据不实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会计数据不实;产生原因;应对措施  会计数据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是保证数据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条件。会计数据不实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十分严重,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会计数据不实,是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也是目前财务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会计数据信息不
摘 要:市场上销售的包装饮用水品目繁多,不同种类饮用水间的差别也难以分辨,消费者选购时眼花缭乱。本文对我国包装饮用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2015年5月底即将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进行解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拟在新国标实施后对监管工作方面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包装饮用水 微生物指标 食品安全  1、 包装饮用水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包装饮用水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同样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不教也是教”。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要求更高,对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更强,对实验室现有实验器要求更齐全和完备。这样的要求与农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