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figh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门立雪”语出《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说的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杨时尊敬师长的故事。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先后学于程颢、程颐,曾任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塾学习,七岁能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次年被授予汀州司户参军,以病为由没有赴任,专心研究理学。元丰四年(1081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29岁那年他前往河南颍昌,专门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研习理学,勤奋好问,学习成绩优异。杨时学成回归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曾感慨地说:“吾道南矣(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元祐八年五月,杨时又一次北上求学,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在洛阳伊川书院学习。其时,杨时已40多岁,对理学已有相当造诣。但是,他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程颐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闭目养神、坐着打盹。杨时二人不忍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天空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他依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慢慢睁开眼睛,才知道杨时和游酢一直站在门外等候。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通身披雪,却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态度依然恭恭敬敬。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起身把他们迎进屋内,并收他俩为入室弟子,更加尽心尽力教授。后人将这段典故叫“程门立雪”。
  杨时学成后回到南方继续潜心研究和传播程氏理学。他为了弄清楚张载《西铭》之理,专门写信向程颐请教。最终,杨時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我国的古代哲学特别是思辨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著述颇多,杨时的作品主要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又因晚年隐居龟山,世人也称其为龟山先生。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程门立雪”成为尊敬老师、虔诚求教的千古美谈。
  责任编辑:杜梅萍
其他文献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小麦已开始进入返青起身阶段,小麦生产已进入关键的春季麦田管理时期。春季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当前高职院校保险学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模式落后、师资水平不高、校企合作欠缺等,亟待进行全面改革,本文探索和分析了这一课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改进该课程教学效
对玉米品种豫单5766和浚单18根系的拉伸特性进行了测试,测取了供试材料不同直径根系的最大拉力及抗拉强度,分析了玉米根系的拉伸特性。研究表明:在根系受拉后的初始阶段,拉力
以6份玉米品种的全基因组DNA为供体,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经过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壳聚糖,干旱处理后观察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
研究了不同昼夜温差对中红杨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温差为14℃时,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较温差为0℃和7℃时分别增加了64.6%和60.1
近年来,湖南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更加精准细致的举措,以进促稳、以稳应变,着力推动全省开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以详实的数据信息剖析了海
对2个高油玉米杂交种玉油1号、HE-1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在6种不同密度下6个穗粒性状间的相关以及对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杂交种的表现趋势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