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五金模具切边落料结构的改善应用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具是制造业中使用量大,影响面广的基础工业装备,被誉为“工业之母”,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期短,精密度高,质量好”的工艺要求。在这样的市场和生产形势背景下,精密五金模具制造加工及沖压技术的改善和创新,不仅助力满足企业规模自动化生产需求,更当成为引领驱动现代企业创新谋发展的科技战略举措
  关键词:精密五金模具,切边落料,斜坡槽滑料
  1. 现有技术背景
  如图所示,通常精密五金背板类模具第三四工程外形切边下料,现有旧模具结构切边落废料(图1- A处)从下模板割冲头切边孔废料全部从下模座落下去。剩余产品板材外形下料待切虚线部分(图1- B处)则需在下一工程模具冲裁切除。至此产品整圈外形下料需至少两道工程及以上模具完成冲裁作业,再则此模具切边落料结构多个切边冲头通过上下模板割大孔下模落料需取大上下模板尺寸以增强割大孔模板强度,以至模板材料成本及线割成本较高。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具结构改善。
  2.具体方案概述
  如图所示,改善后新结构前一道工序即第二工程只需开多个宽20cm左右切料缺口(图2- A处),以保证本工程切边下料后整圈产品废料自然分散成多段废料滑料及落料排出,而并非如复合模下料后的整圈外形废料相连在一起在本工程方案中无法自然排出。现本工序第三工程模具冲压外形切边落料作业内容可以全部完成。此新结构上模部分上模板整圈内孔外形为产品外形切边下料冲头,即相当于下料复合模的上模公模部分。下模部分下模板整圈外形割下料刀口切边下料,即相当于下料复合模的下模母模部分,在四角及中间的下垫板上方装置下模内导柱座可导正模具上下模部分。再将下垫板及下模座四方铣避位滑料斜坡槽(图2- B处),槽宽比滑料废料宽度单边长5~10cm,斜坡槽斜度在25°~45°之间,落料槽宽度与斜度的加工以保证废料滑料顺畅以及兼顾模板结构强度为主。再在下模座上侧锁斜坡滑料板(图2- C处),四方中间大部分切边废料(图2- D处)落至滑料板直接落滑至模具外,只靠近内导柱部分四角加中间废料(图2- E处)从下模座割孔内落料。
  改善后新结构如图3,4中3D及实体图所示:以地侧边箭头所指,四角及中间内导柱座边废料片从下模座落料孔掉落下去,而中间部分废料片则从滑料斜坡板滑向下模座以外。(至此整圈下料切边单一工程一次性完成)
  3.新结构技术优势
  在现有旧技术方案中精密五金模具冲压背板工程要完成产品外形一整圈切边下料工序作业内容必须至少需要二工程作业内容生产才能完成。就算是产品外形在前一道工序第二工程开了多个切料缺口后到本工序第三工程同样无法完成产品整圈外形切边下料,因为上模整圈冲头相连,下模板整圈外形割切边刀口会将止档板,上脱板及下模板宽余产品下料外形的模板部分全部割断,从而无法固定内导柱,以及下垫板下模板整圈割内大孔落料会使下模具部分割断一分为二可至模具报废。所以现有旧技术方案中一道工程模具无法完成背板产品外形整圈切边下料作业生产,需要至少在二工程及以上的模具生产内完成。而现改善后新结构方案本工序第三程模具切边冲裁,则可将背板产品外形切边下料在一道工程模具内完成生产,上模板整圈内孔外形作下料公模,下模板取小板材割整圈外形下料刀口作下料母模,下模板装置下模内导柱座固定内导柱,下垫板下模座铣滑料斜坡及割孔落料既保证了下模模具强度又可以滑料落料同时进行,从而使在旧技术方案中无法完成的一工程冲切产品外形下料却可在改善后的新结构方案中一次性完成。其次新结构技术方中避免了上下模板割切边冲头大孔从而节省了模板板材成本及线割加工时间成本。
  4. 有益效果
  A .此改善后新结构工程排布优化,第四工程无需切料外形可排布其它作业内容或可节省一道工序排布,即新结构比旧结构可节省一套工程模具的开发加工,从而可以节省模具的材料成本和降低人力加工成本,缩短冲压产品所需的多套模具开发周期和产品生产交期以及提高了生产效率。
  B. 此新结构取板大小已优化,只加下模导柱座,下模板取板缩小只需割板下料外形且同时节省割大孔落料线割加工成本。
  C.此新结构废料排料已优化,产品板材外形经过下料切边后产生的废料部分能通过废料排出件及时排出,既能够避免废料被下模座的导柱座档住,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废料全部通过割孔排出而积聚在下模座底下造成的堵料现象,从而通过一次性冲裁就能够完成产品板材外形的切边下料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改善创新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模具制造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此项切边落料模具结构的改善应用有效节省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和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生产交期,在精密五金模具技术领域可以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专利:板材以及板材切边模具 专利号:ZL 2016 2 0674557. 8
  作者简介:
  刘庭校(1973-)男,大专,设计师,从事精密五金模具开发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
其他文献
采空区存在着瓦斯涌出与自然发火的双重隐患。因此,必须对采空区的有害气体进行治理,消除事故隐患。为此我们研究并实施了采空区氮气置换与气体测控技术方案。该方案的技术核心是,在进行采空区瓦斯抽放过程中,及时向采空区补充适量氮气,以阻止新鲜风流涌入采空区,保持采空区内的惰化状态,防止煤炭自然发火。  1采空区氮气置换技术的原理  采空区氮气置换技术原理是,当实施采空区瓦斯抽放时,抽放负压破坏了瓦斯状态的动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的烟草企业的制丝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不斷创新的过程中,卷烟中的各个工艺得以不断的丰厚,不断的发展,从而保证卷烟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本文简述了烟草制丝工艺的几个质量操控关键,期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裨益。  关键词:烟草;制丝工艺;质量控制;控制要求  引言  行业关于烟草制丝工艺这一概念定义是,“其主要是依照产品的规划要求,将不同品种的烟叶和各种掺配物组成配方,然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110kV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110kV配网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表述了110kV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要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110kV;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中110kV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要求,并保证传输和安全,必须加强控制电力工
期刊
摘要:常规的水库调度比较容易,但是无法充分发挥出水库的作用,常规调度图对水库运行的指导效果也非常有限,抑制了水库运行效益的提升。优化调度可以改善常规调度图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将水库的运行效益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两种模型的建立和对比,实现了对水库调度规律的挖掘,并结合水库调度过程中的问题,对调度图进行了优化。基于此,本文对基于优化调度规律挖掘的水库调度运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调度图;优化调度;调度规
期刊
摘要:没度指泵下动液面以下的深度,即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是取得理想泵效、系统能耗及工具使用寿命的重要约束参数。油井的动液面就是油井正常生产时,套管环形空间中液面的顶界到井口间的距离。数据越大,液面越低,说明油井供液能力差,油层能量小。数据越小,液面越高,说明油井供液充足,油层能量较大。根据动液面,可计算泵的沉没度,油层压力,分析油井的供液能力,从而对生产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抽油机
期刊
摘要:弹药是特有的国防装备,为充分反映国防制造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弹藥制造水平,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深入实践过程,积极分析弹药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制约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发展的瓶颈,从而提出弹药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策及建议,希望进一步阐述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弹药制造水平,以此实现技术与管理等层面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弹药;技术现状;弹药生产;对策  引言  就现代军工业而言,
期刊
摘要: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大力推动之下我国医药行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大概有近万种药品,每年的产量可用百万吨进行计算。将产品种类作为主要依据我们可将药品主要分为生物制药、中草药制药以及化工制药三个种类。相对于其他两种药品来说处理难度最大的就是化工制药,本文主要对化工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探究,这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化工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分析研究  现阶段
期刊
摘要:抽油机曲柄销是抽油机装置各部件中尤为重要的零件,在与其它部件比较下,曲柄销显得比较薄弱,所以在抽油机售后维修作业时,它更换频率较高。抽油机机构是简单的四连杆传动机构,曲柄销就是动力杆与其它杆连接的节点,它把电机动力间接传递给抽油机的连杆、横梁、游梁、驴头,完成连续不断地抽油作业。对抽油机曲柄销轴损坏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可降低现场曲柄销轴损坏的事故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瓦斯涌出量是决定煤矿通风的重要指标,瓦斯涌出量的准确预测关系到新矿井设计、老矿井深部改造、矿井通风和瓦斯抽放设计等诸多方面,并将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用钻屑解吸法对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七星煤矿12#煤层东四采区左四片工作面的煤样原始瓦斯含量及残余残存瓦斯含量进行测定并得出煤样解吸规律曲线,同时采用分源预测法12#煤层东四采区左四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对现场生产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多次波在目前的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种很顽固的干扰,多次波的周期、频率、分布规律等具有多变性,并且常常和一次有效反射波相干涉,使地震剖面出现假的地质现象,进而影响对剖面的解释。这主要包括基底、断面成像效果差,高频缺失造成主频低,岩性或油气亮点不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有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外,各种类型的多次波对地震成像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如何有效地消除或压制各种类型的多次波,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