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7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5 例。两组病人均以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2 g/10 cm2 涂抹于薄层医用无纺布上,覆盖患处然后用保鲜膜将无纺布进行封包,并与皮肤粘贴好,保持3~5 h, 2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1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8 h滴完,每日1次,甲基Vit B12 500μg肌肉注射,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39-02 中图分类号:R 587.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32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产生可能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毒性、钠通道表达和分布的改变、神经血供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交感神经增殖、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以及小型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损伤等多因素引起[1]。本症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2]。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烧灼样、电击样、针刺样或钝性疼痛,多在夜间,疲劳或兴奋时加重,通常伴有感觉过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情绪异常[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渗透皮肤达到真皮层的浅表,临床常用于浅表皮肤的各种外科手术及各种穿刺的镇痛治疗。笔者通过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发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有独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选择我科2005~2010年3月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7 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38~76岁,平均58 岁,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8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系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5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①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如烧灼感、针刺感、电击感和痉挛性疼痛;②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减慢,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腓浅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③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3.治疗方法 在常规给予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尼莫同,德国拜耳公司) 1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8 h滴完,每日1次,甲基Vit B12(甲钴胺,日本卫材公司)500μg肌肉注射,治疗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1~2 g/10 cm2 涂抹于薄层医用无纺布上,覆盖患处然后用保鲜膜将无纺布进行封包,并与皮肤粘贴好,保持3~5 h,2次/d,共14天。
  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患处疼痛、不适感完全消失;显效为疼痛基本减轻;无效为疼痛无改善。痊愈+显效合计为总有效。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11,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讨论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疼痛是来自原受损害的感受疼痛传入神经纤维再生后的自发活性效应,该效应需要钠离子内流达神经而导致神经膜发生去极化反应,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缓解疼痛效应可能是由于再生神经纤维自发活性被抑制的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为国家四类新药,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组成的。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丙胺卡因与利多卡因是同类药,为目前已知局部麻醉药中时效最长的药物(可达5 h 以上),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4倍,安全范围较利多卡因大。利多卡因注射液静滴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丙胺卡因与利多卡因合用具有起效快、麻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每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含利多卡因25 mg,丙胺卡因25 mg,加上乳化剂 arlactone 19 mg,增稠剂聚羧乙烯10 mg,乳膏的pH为9,能使混合物的小颗粒中含有浓度达80%的碱性活性基,有利于促进药物渗透完整皮肤达到真皮层。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不同的人群,年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及分布。皮肤角质层较厚,年龄较大的患者,药物经皮吸收较慢,起效也较慢;在不同的部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达到最大镇痛深度的时限也不同,四肢镇痛效果较理想。而在躯干部位其镇痛作用要差些。分析可能的原因除了不同年龄、皮肤的厚度和皮肤内血流量有关外,主要是躯干部位的血管位置一般较深有关。因此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将皮肤清洁干净。如果皮肤上有污垢或油脂会影响药物的渗透,延缓起效时间,降低麻醉效果。②乳膏必须达到规定的使用量,若涂抹剂量不够或涂抹太薄,将达不到止痛效果。③必须将乳膏用透明敷贴封包,不但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更长,而且可避免因摩擦将药物擦掉。本研究表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涂抹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Tesfaye S,Kempler P.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Diabetolo-gia,2005,48(5):805-807.
  [2]Kadiroglu AK,Sit D,Kayabasi H,et al.The effect of venlafaxineHCl on painful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8,22(4):241-245.
  [3]宁 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学,2007,27(7):487-489.
  (收稿日期:2010-05-05 修回日期:2010-07-22)
  (编辑:梁明佩)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恢复β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治疗模式是尽可能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胰岛素制剂组合,同时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为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降糖的疗效,笔者将人选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疗程4~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5.23%和57.15%,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体液免疫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28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并与 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肺炎支
[摘要]目的评价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在恶性胸水及结核性胸水(渗出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动力学法分别检测15例肿瘤患者和15例结核患者胸水ADA,比较其活性及阳性率。结果肿瘤性胸水组ADA活性显著低于结核性胸水组(t=3.385,P<0.01)。结论ADA可作为恶性胸水与结核性胸水鉴别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胸腔积液;渗出性;腺苷脱氨酶  文章编号:1003-1383(200
【摘要】 目的 为优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减少耐药变异的发生,提高疗效费用比。方法 两组患者以保肝、利尿为基础,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服用24周。疗程结束时,对HBV DNA阴性(≤1.0×103拷贝/ml)的患者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如24周HBV DNA>1.0×103拷贝/ml者加用或换用另一种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NUC)。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
【关键词】 实习生;护理学;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95-03 中图分类号:G 424.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4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护理教学工作的关键。带教老师应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护生的个性,体现
【摘要】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穿刺或纤支镜痰检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CT表现。结果BAC分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实变型;磨玻璃征、空泡征、蜂窝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两肺不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融合倾向、肺实变等是BAC的重要征象。结论 BAC的CT表现复杂,充分认识其特点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2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112例192枚胃肠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112例患者共192枚息肉中,135枚直径小于1cm的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APC治疗后,病变全部消除,治愈率为100%,47枚直径大于1cm或亚蒂、细蒂息肉,经1~2次APC治疗,或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病变全部消除;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