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内容丰富,史实繁杂,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昨天发生的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在指导学生教学时,实践性差,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枯燥的感觉,有些知识全凭记忆。如果重视不够,方法不当,学生不爱学习,给历史课就带来很大的不便,那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一句空话。作为历史老师,只好望科兴叹。
我在教学的实践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尽量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易记、易懂。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历史尽量重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类记忆法
不同的课文,就会有不同的历史发生。但每篇课文都是反映在同一时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出现了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事件就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是在横面分析下的历史学。我们把教学内容分类归纳,把繁杂的历史简单化。例如,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部分,我把课文分为两类:文学类和艺术类。文学类主要出现了光耀千古的诗坛,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成就最大的,影响最高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因为学生对这些人物及他们的部分诗篇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记起来就不费一点力气。艺术类主要有高超的建筑、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杰出医学家孙思邈的出现、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盛大欢腾的乐舞。隋唐时期的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颜筋柳骨”。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代的“阎立本”和“吴道之”。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葜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了势力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场面。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二、数字记忆法
本课内容还可以用“3、2、1,1、1、1”这串数字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即本课介绍了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两位画家(阎立本、吴道之)一项高超的建筑(赵州桥)一位有名的药王(孙思邈)一项重大发明(雕版印刷术)一座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三、列表记忆法
绘制表图是历史课堂教学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讲起来凌乱,列成简表:
讲解起来省工省时,各战役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果。几乎大部分历史教材都能列成简表的形式,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尽量化难为易,直观教学。
四、巧列提纲法
教师在小结教学内容时或指导学生记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取巧列提纲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内容,可以列成如下的提纲:一次没有成功的变法;两个阶级的产生(也就是两个过程);三大不平等条约。即三次革命的高潮;四个方面;五次侵华战争。即“戊戌变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响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分析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启发学生在分析中去理解,在归纳中去综合,在记忆中找规律。找出时间的异同点,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记忆。如三大宗教的异同点各有什么?俄美废除农奴制的区别,俄国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各是什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影响、特点各是什么?等等一些内容,让学生指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异同关系。对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和以及记忆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
俗话说得好,“熟生巧,巧升华。”作为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通过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想法寻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汉村初中)
责任编辑 张晓楠
我在教学的实践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尽量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易记、易懂。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历史尽量重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类记忆法
不同的课文,就会有不同的历史发生。但每篇课文都是反映在同一时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出现了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事件就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是在横面分析下的历史学。我们把教学内容分类归纳,把繁杂的历史简单化。例如,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部分,我把课文分为两类:文学类和艺术类。文学类主要出现了光耀千古的诗坛,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成就最大的,影响最高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因为学生对这些人物及他们的部分诗篇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记起来就不费一点力气。艺术类主要有高超的建筑、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杰出医学家孙思邈的出现、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盛大欢腾的乐舞。隋唐时期的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颜筋柳骨”。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代的“阎立本”和“吴道之”。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葜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了势力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场面。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二、数字记忆法
本课内容还可以用“3、2、1,1、1、1”这串数字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即本课介绍了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两位画家(阎立本、吴道之)一项高超的建筑(赵州桥)一位有名的药王(孙思邈)一项重大发明(雕版印刷术)一座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三、列表记忆法
绘制表图是历史课堂教学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讲起来凌乱,列成简表:

讲解起来省工省时,各战役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果。几乎大部分历史教材都能列成简表的形式,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尽量化难为易,直观教学。
四、巧列提纲法
教师在小结教学内容时或指导学生记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取巧列提纲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内容,可以列成如下的提纲:一次没有成功的变法;两个阶级的产生(也就是两个过程);三大不平等条约。即三次革命的高潮;四个方面;五次侵华战争。即“戊戌变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响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分析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启发学生在分析中去理解,在归纳中去综合,在记忆中找规律。找出时间的异同点,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记忆。如三大宗教的异同点各有什么?俄美废除农奴制的区别,俄国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各是什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影响、特点各是什么?等等一些内容,让学生指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异同关系。对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和以及记忆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
俗话说得好,“熟生巧,巧升华。”作为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通过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想法寻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汉村初中)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