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学习方案也应该有所不同。那么,高三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呢?
掌握常考内容
不少学生使用的题海战术,仅仅着眼于数量。但是曾经做过的题目,时间一长就忘记了。显然,在复习备考中,仅仅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是不对的。要知道,高考涉及的知识点是有限的,题型也是有限的。高三学生应该紧扣考纲进行复习,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在掌握了考纲规定考查的知识点后,通过对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到对每一种常见的题型都能驾驭。然后,通过一定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一方面巩固知识,一方面找找做题的感觉。
有些人认为,如果老师不进行总结的话,我们仅仅依靠自己是很难对题型进行总结、归纳的。其实,只要稍加留心,对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不难。
就拿数学来说,很多同学手上都有历年的高考真题,那么高考中涉及的知识点与题型就已经呈现在眼前了。像函数与导数部分,高考常考的内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函数性质的运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函数中涉及的最值问题、函数的图像以及与零点相关的问题、恒成立问题、函数图像的切线问题、与其他知识点的相关运用……
我们可以把历年高考试卷中的相关题型放到一起进行归纳,看看在每种类型的试题中知识点是如何体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又需要自己进行什么样的积累,表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这样不断地积累和完善,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系统地掌握高考常考的知识点,熟练应对高考的常考题型。
高三学生根据高考常考内容进行复习,效果肯定比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要好。
高效利用时间
这里所说的高效利用时间,并不是指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来,夜以继日地努力,而是指把属于自己的时间拿出来进行合理规划,并加以充分利用。当然,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面对紧张的课堂学习、大量的课后作业,如果要抽时间的话,只能挤出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导致休息不好,学习效率更低。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才好呢?
1.“审视”自己。其实,没有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借口。有的同学虽然时间花费了不少,但是成绩并不见提高,问题还是那些问题。整天浑浑噩噩地忙碌着,结果做的事情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同学应该不时地问一下自己:时间究竟花费在什么地方上了?是学校的作业,还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自己又得到了哪些收获?
所以,在安排时间的时候,我们应该“审视”一下自己:自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取舍,时间自然也就有了。
2.把最清醒的时间,留给最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某个晚上从7点到10点可以自由安排复习内容,那么高三学生可以把这三个小时好好规划一下。首先想一想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当然,这些事情是指学习方面的事情。然后,可以把三个小时中最清醒状态最好的时间留给最应该做的事情,剩余的时间留给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后将争取出来的时间留给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把最清醒的时间用于解决主要矛盾,就是要抓住“主干”解决大部分问题,如此一来,信心、积极性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也就能够得到保证了。
让课堂更有价值
在学校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但是以往机械的“课前预习、课中专心、课后复习、作业按时完成”对部分高三学生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同时面对六个科目的功课,许多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每天都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很难保证每堂课都可以集中注意力。而课后作业太多,又会把高三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更有价值呢?我们可以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对课堂进行规划。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老师的讲课方式、讲课的内容以及所用的教案基本上是固定的,那么可以先向老師询问下一周的课程安排,然后根据以下问题,安排自己的复习内容:接下来一周的课程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自己还有哪些掌握得不好,自己期待从课堂上获得哪些知识。
一周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还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总结:这一周的内容掌握得怎样?哪些收获是超出自己预期的?又有哪些方面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有哪些措施可以进行弥补?
把一周的时间和学习内容细化,始终围绕自己需要的方面安排学习,这样,高三学生便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价值。
使做题更有效果
面对大量的习题,很多同学选择按部就班地从前往后做下去。结果,一部分我们做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最后记住的或者说有用的部分很少。
那么,怎样做题才会有效果呢?建议大家把题目分成三个类型区别对待。
1.巩固类
无论学习知识点,还是归纳和总结常见题型,我们都需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来进行巩固。做这一类试题,可以尽量加快速度,力争把陌生的变成相对熟悉的,把以往熟悉的变成更熟悉的,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2.检测类
除了考试,我们也应该自行找一些题目,对自己近期所学的内容及时进行检测。检测类试题主要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做的时候一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考试的要求来答题。
3.完善类
针对自己掌握得不好的知识,高三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进行完善。做完善类的题目时,不能只求解答正确,还应该进行多角度思考,看看可以使用哪几种方法进行解答,从而拓宽思路,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最后,祝大家成功!
掌握常考内容
不少学生使用的题海战术,仅仅着眼于数量。但是曾经做过的题目,时间一长就忘记了。显然,在复习备考中,仅仅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是不对的。要知道,高考涉及的知识点是有限的,题型也是有限的。高三学生应该紧扣考纲进行复习,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在掌握了考纲规定考查的知识点后,通过对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到对每一种常见的题型都能驾驭。然后,通过一定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一方面巩固知识,一方面找找做题的感觉。
有些人认为,如果老师不进行总结的话,我们仅仅依靠自己是很难对题型进行总结、归纳的。其实,只要稍加留心,对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不难。
就拿数学来说,很多同学手上都有历年的高考真题,那么高考中涉及的知识点与题型就已经呈现在眼前了。像函数与导数部分,高考常考的内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函数性质的运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函数中涉及的最值问题、函数的图像以及与零点相关的问题、恒成立问题、函数图像的切线问题、与其他知识点的相关运用……
我们可以把历年高考试卷中的相关题型放到一起进行归纳,看看在每种类型的试题中知识点是如何体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又需要自己进行什么样的积累,表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这样不断地积累和完善,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系统地掌握高考常考的知识点,熟练应对高考的常考题型。
高三学生根据高考常考内容进行复习,效果肯定比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要好。
高效利用时间
这里所说的高效利用时间,并不是指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来,夜以继日地努力,而是指把属于自己的时间拿出来进行合理规划,并加以充分利用。当然,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面对紧张的课堂学习、大量的课后作业,如果要抽时间的话,只能挤出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导致休息不好,学习效率更低。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才好呢?
1.“审视”自己。其实,没有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借口。有的同学虽然时间花费了不少,但是成绩并不见提高,问题还是那些问题。整天浑浑噩噩地忙碌着,结果做的事情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同学应该不时地问一下自己:时间究竟花费在什么地方上了?是学校的作业,还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自己又得到了哪些收获?
所以,在安排时间的时候,我们应该“审视”一下自己:自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取舍,时间自然也就有了。
2.把最清醒的时间,留给最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某个晚上从7点到10点可以自由安排复习内容,那么高三学生可以把这三个小时好好规划一下。首先想一想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当然,这些事情是指学习方面的事情。然后,可以把三个小时中最清醒状态最好的时间留给最应该做的事情,剩余的时间留给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后将争取出来的时间留给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把最清醒的时间用于解决主要矛盾,就是要抓住“主干”解决大部分问题,如此一来,信心、积极性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也就能够得到保证了。
让课堂更有价值
在学校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但是以往机械的“课前预习、课中专心、课后复习、作业按时完成”对部分高三学生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同时面对六个科目的功课,许多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每天都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很难保证每堂课都可以集中注意力。而课后作业太多,又会把高三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更有价值呢?我们可以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对课堂进行规划。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老师的讲课方式、讲课的内容以及所用的教案基本上是固定的,那么可以先向老師询问下一周的课程安排,然后根据以下问题,安排自己的复习内容:接下来一周的课程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自己还有哪些掌握得不好,自己期待从课堂上获得哪些知识。
一周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还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总结:这一周的内容掌握得怎样?哪些收获是超出自己预期的?又有哪些方面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有哪些措施可以进行弥补?
把一周的时间和学习内容细化,始终围绕自己需要的方面安排学习,这样,高三学生便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价值。
使做题更有效果
面对大量的习题,很多同学选择按部就班地从前往后做下去。结果,一部分我们做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最后记住的或者说有用的部分很少。
那么,怎样做题才会有效果呢?建议大家把题目分成三个类型区别对待。
1.巩固类
无论学习知识点,还是归纳和总结常见题型,我们都需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来进行巩固。做这一类试题,可以尽量加快速度,力争把陌生的变成相对熟悉的,把以往熟悉的变成更熟悉的,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2.检测类
除了考试,我们也应该自行找一些题目,对自己近期所学的内容及时进行检测。检测类试题主要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做的时候一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考试的要求来答题。
3.完善类
针对自己掌握得不好的知识,高三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进行完善。做完善类的题目时,不能只求解答正确,还应该进行多角度思考,看看可以使用哪几种方法进行解答,从而拓宽思路,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最后,祝大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