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积极探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能起到设疑解难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合理运用 数学教学
  当前,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渗透于各科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使数学课堂由平面走向立体,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复杂的数学过程简单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浓厚的。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如果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一个动画,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悬念,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境,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这样一段动画: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兄弟三人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在问清楚争吵的原因后,他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有趣的场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使其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组织小学生学习时,必须直观生动,尤其要在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完成知识的学习。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圆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长和圆的周长、长方形宽和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做成动画: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再依次拼成长方形。学生就从一次比一次更精确的动画演示中,深刻地理解了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宽与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学生很快依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圆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做好铺垫。这样化静为动的演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表象,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质疑问难,填补盲点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的世界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积极探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能起到设疑解难的作用。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课件上先出示一个红色长方形,长7厘米,宽4厘米。让学生回答出面积后,多媒体接着演示,把它稍微变一下,变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求?学生说所有的答案都是用邻边相乘。这时教师不动声色,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每次都略微停顿,让学生观察,拉至上下两边几乎接近时,故意问:“照你们的想法还是4乘以7得28吗?”教师慢慢地把图形往回拉,直到接近长方形。学生茅塞顿开,课堂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引发学生讨论、反思,就可以打开僵局,填补学生思维的漏洞。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我谈谈看法。
  1.不会制作多媒体,不等于不能使用多媒体。
  有些老师,由于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熟悉,对多媒体有一种畏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甚至不敢用多媒体,怕出洋相。我的观点是,不会制作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怎样寻找已有的素材,借鉴其成果,为我所用。
  2.要讲究多媒体应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当所学内容用多媒体有着比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时,才有应用多媒体的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本中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一堂课中多媒体使用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确定使用时间,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以期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3.多媒体的应用不能走向极端化。
  现在某些教师认为“无多媒体不是优质课”,“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因此出现了滥用多媒体的情况。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时只起到了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功能或幻灯片的功能,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使得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
  总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巧妙运用多媒体,找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曹成本.多媒体——为数学教学插上“艺术的翅膀”[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陈立娟.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高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把此类问题分为五类:数学语言易混型、主元变换型、分离变量型、转化函数最值型、数形结合型等进行探究,从形式上加以区分,解决常见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语言易混型 主元变换型 分离变量型 转化函数最值型 数形结合型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知识点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等价转换、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
肺癌目前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在早期并无特殊征兆,因此肺癌通常在中晚期才被检出,此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肺癌的早期发现只能通过定期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已单独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一、什么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孙宏安教授在概括了关于经验的各种解释后给出定义:“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
摘 要: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教材 教学情境 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某一节课,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教材的灵活使用  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