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涌基坑支护设计实例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临河涌某工程基坑支护实例的分析与论述,探讨了当基坑临近河涌、基坑内部地下水较高时,根据基坑各侧的不同边界条件,采用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深基坑;地下水;多种支护
  Abstract: based on an engineering guangzhou overlooking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chung example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ndation pit near a river chung, foundation pit internal groundwater high,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pit of each side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use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Field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Groundwater; Variety of supporting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广州市内水网密集,大量河涌及排水渠纵横交错。随着广州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对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地下室的层数越来越多,深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类河涌对基坑安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如何规避临近河涌对建筑基坑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广州市临近河涌的某小区基坑进行分析,研究河涌对基坑的影响,总结一些基坑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1 工程概况
  场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某河涌与快速路交汇处东南侧,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场地东侧与南侧为15-16层高层建筑物及学校。现为耕植地,种植香蕉和蔬菜等,地势相对较平坦。地面绝对高程为9.21-9.85m。场地位处郊区,四周多为农田。场地北侧为铁路,距离地下室边线约56m,距离用地红线约为21m,中间为未施工规划道路;东侧为住宅小区,距离地下室边线约22m,中间为宽6.0m的小区道路,道路边距地下室便先约10.0m;南侧为农田;西侧为河涌,距离地下室边线约26.0m。
  2 工程地质条件
  据钻场地勘察揭示的地质资料,经综合整理,地基岩土按时代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耕植土层、冲积层、坡积层、风化残积层及白垩系沉积岩等五大类。根据地质报告,结合规范及广州地区经验,各主要岩土层计算参数取值见表1。
  表1场地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90-2.00m。从土的结构分析,局部耕植土下部有一定量的上层滞水;冲积层粉砂属弱透水层,含水量较贫乏,冲积层中砂、粗砂、圆砾属强-中等透水层,地层渗透性水为A。基岩中裂隙较发育,赋存有一定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河涌侧向补给。
  根据水质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环境类型Ⅱ类。
  3 基坑支护方案
  3.1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本基坑采用周边较为空阔,南、北两侧可利用场地较大,因此该部分采用坡率法施工;东侧存在小区道路,采用上部放坡,下部为土钉墙的支护结构形式;西侧为河涌,由于锚杆施工可能会使得涌内水倒灌,因此,该部分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施工,上部高于河涌水位以上設置一道预应力锚索。
  
  图1基坑支护典型区段剖面图
  3.2 排水方案
  坡顶、坡底均设置水沟排水。
  坑底可采用集水井处理。为避免坑顶地表水沿坡顶位移而产生的裂缝渗入地下,增加基坑侧壁的土压力,基坑四周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处理方法采用10cm厚C15混凝土覆盖上部土体。
  4 施工期间的工艺控制
  4.1开挖时地表、地下水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地表及地下水提出如下处理方案:
  1.基坑开挖时,坑顶设一道排水明沟,一方面排出坑内抽出的积水,另一方面阻断外界水流进入坑内。汇集水排入市政管网前需进行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三级沉淀池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基本原则是布置在临近河涌,以利于坑内积水排出。基坑施工完毕,在坑底周边设一道排水明沟,以利于坑内积水抽排。
  2.基坑周边宜做好硬地化工作,以防地表水渗入、软化坡顶土质。
  4.2土方开挖
  开挖前,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到本基坑开挖深度内层位高低不一的特点,按要求编制好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在开挖时,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线路和顺序开挖。开挖前还需先做好坑顶地面的硬化工作。
  1.基坑土方的开挖必须配合土钉施工分层施工,基坑开挖应分层开挖。待上一层土钉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严禁超挖;
  2.土方必须分段开挖。每分段开挖的边长不大于20m;
  3.地下室底板以上土方,可采取机械开挖,开挖时应密切注视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如发现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解除险情。开挖过程中,严禁挖斗碰撞支护结构,严禁超挖。
  总之,开挖时,要采用信息化施工,边开挖,边观察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基坑周围地面的沉降,根据监测情况随时调整施工方案。
  5 基坑监测要求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基坑支护系统受到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据广州市基坑规范的要求,须对基坑支护系统进行监测,应用监测的信息指导施工并及时掌握支护系统的状况,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在本基坑工程中,监测的主要项目有:1.基坑顶面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2.临近建筑物和管线沉降、倾斜;3. 地面沉降;4.锚索轴力;5. 地下水位;6.土体深部水平位移(测斜)。其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见表2。
  表2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表
  
  
  应用本文所述的支护方案,该基坑工程从开始施工以来,支护结构的变形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且基坑临河涌部分支护土体变形甚微。整个施工过程未出现任何险情,保证了工程质量。事实证明,该工程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取及工程施工与监测都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规范[S].
  [2] 刘建航,候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水泥搅拌桩作为施工中的基础工程,是处理软地基的一种施工方式,对于施工中上部结构物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对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水泥搅拌桩的原理和复合地基技术的分析,进一步对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解。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  Abstract: the cement mixing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文献及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结合笔者对广州西关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提出西关地区历史文化对于当代具有"美学"、"记忆连续性"、"多样性"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同时通过对该地区的不断探索,建议下一步保护工作可从强调传统城市肌理、街巷空间设计的物质层面,转向更多的围绕"保留历史街区生活空间、延续传统生活模式、增加社区配套、完善市政管网"等方面探索激励、引导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建筑业规模、效益、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建设经济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电气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在整个电气工程项目质量合乎标准的情况下,将各个阶段的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使各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确保电气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气工程,造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然平衡的手掘式工具管顶管法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顶管法施工期间对顶进过程中管道偏差产生原因及预防、校正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市政工程顶管施工偏差 校正  TU99  顶管作为一种环保的非开挖的地下管道穿越铺设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和广泛起来,对于施工中开挖困难段的通过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发展到今天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法有:自然平衡的手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已从单纯由政府投资发展为政府投资、企业等其他社会投资共同参与建设的新格局;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也由以施工单位自控为主发展为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企业控制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質量管理体系,但市政工程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城市;工程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