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是人总行为了全面推进符合银行卡行业联网通用标准的移动支付发展,深入发展移动支付普惠金融,提升银行业在零售支付领域竞争力的一项战略决策。各银行机构把握机遇,积极拓展重点便民行业、加大受理环境建设投入、主推“云闪付”APP运用、加强商户培训,将便民示范工程延伸到物业、学校、医疗机构、农贸市场、公共交通、非税等多个民生领域,但与支付宝、微信两个移动支付领头羊相比,基层银行的应用市场份额相差甚远。因此,笔者结合孝感地区支付市场现状,针对存在的行业市场割据纷争、资源重复、内部投入较大但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分析影响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推进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影响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推进的主要因素
(一)支付宝、微信先导化占领支付市场,便民移动支付推进对第三方支付存在依赖性
目前,全国88.56%小额消费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所占领,孝感区域支付市场也同样如此。支付宝、微信先期主导的移动支付,无论是在应用市场份额,还是在应用场景上,都会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在此框架内,人总行发动的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全面推进符合银行卡行业联网通用标准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打破各支付机构的行业壁垒,联手推动统一APP建设,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在便民领域的广泛应用。从2016年开始,孝感辖内各银行机构前期拓展的二维码商户,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搭建的APP,如中行“来聚财”、农商行“扫码付”等二维码未聚合银联APP功能。2017年11月,人民银行总行推行便民示范工程之后,孝感辖内大部分银行建设符合银联标准的聚合码于2018年4月份才陆续实现。各银行机构在推广移动支付之初,都纷纷借助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用户粘度高以及海量的线下应用场景( 商家和店铺)的优势,搭载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通道,主动融合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以丰富各银行机构移动支付场景的应用。因此以打造银联标准为核心独立于第三方支付的银行业移动便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速度达不到最初的设定目标。
(二)银行机构契合支付市场需求,主力拓展二维码支付,忽略了NFC近场支付
近年来,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在餐饮、超市、便利店等支付场景应用明显增多,社会公众越来越趋向于扫码支付,二维码支付趋众化愈来愈明显。各银行机构为契合支付市场需求,大力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促使2018年度孝感区域各银行机构二维码商户突增 10.3万户,较前期增长270.32 %。另一方面,在跟进受理终端改造时,因前期推出的POS受理终端机型繁多,改造工程难以在人总行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非接、扫码、免密免签等标准口径的要求,所以各银行机构选择为商户重新布放智能POS机或扫码盒。而一台智能POS机的成本一般为1000元左右、扫码盒则为300元的较低成本。各银行对商户只收取机具押金,出于营业成本的考虑,加大了扫码盒布放力度,特别是针对小型商户主推扫码盒。以建行今年推出的扫码盒子为例,2018年共布放1070台,已占全量受理终端39%。从下面的孝感市示范工程各银行机构商户交易数据表可以看出,二维码支付和手机PAY支付的2018年12月份单月、累计交易的交易笔数及金额,前者比较后者的数据情况都分别超出了10多倍的交易量,二维码支付占线下支付市场的93%,遠远高于NFC近场支付。面对以支付宝、微信钱包为代表的“扫码派”,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尤其通过减免费用、红包等打折手段,银联和各银行机构所投入的资源和力度远不敌两者,想利用二维码支付夺回小额消费市场,一时难以达到。
(三)银行机构产品同质化,同业市场割据纷争,造成重复投入,产出效率有限
第一,虽然各银行机构纷纷加大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投入,但各自基于自身客户的立场拓展市场,如中行“来聚财”、建行“龙支付”“速缴通”和农商行“扫码付”,推广时均要求客户开立本行账户来绑定移动支付产品。第二,各银行机构移动支付产品趋同,较第三方支付没有特色优势。以手机银行为例,搭载的便民缴费项目如话费充值、加油、水电、养老金、非税、路桥等项目基本相同。第三,存在对同一行业市场被多家银行竞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例如:出租车行业先后被孝感辖内中行、建行以及农商行三家银行机构纳入客户对象,菜市场、公交公司、地方物业管理行业等热门行业同时被两至三家银行定为发展客户。出现了一个客户门前贴有多个二维码,为争夺商户,银行机构只有减免费率和打折付款的方式以博取客户,这无异加剧了同业的恶性竞争,同时受支付宝和微信的影响,各银行机构投入的成本高于应用率,还存在部分资源沉淀闲置的情况。
(四)银行机构产品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深度拓宽市场
各银行机构的移动支付产品大多只具有单一的支付功能,较第三方支付的综合性服务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也势必影响行业场景的应用。以孝感辖内某银行的30多家母婴连锁店为例,这些连锁加盟店内均使用由总店提供的“智百威”和“思迅”收银系统,该系统不仅聚合了二维码支付、NPC近场支付、现金及会员卡等多种收银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商户提供了集进销存、财务、人事、工资诸多业务、帐务管理功能于一身的一体化账务管理系统,虽然银行压低了商户的费率成本(银行费率为1-3.5‰,“智百威”收银系统费率为5-6‰),但商户更多考虑选择可随时掌握经营状况的系统性的综合服务,无疑影响到银行便民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与此类似,孝感市辖内幼儿园在接受某银行营销的具有集体缴费、扣费的“速缴通”移动支付产品,面对支付宝同时推出集通讯、收费、学校业务管理、数据记录与分析多功能服务的“校易收”的家学服务软件,两者相较而言,银行的产品无竞争优势,影响了便民移动支付的竞争力。再者,银行机构新产品的研发受限于总行控制,一线网点提出业务开发需求需要逐级向上级行层层报批。辖内某一银行为当地法院代收执行款作移动支付系统改造创新项目时,前后历时半年才得以上线。有的银行机构迫于创新业务申报程序复杂、耗时长等原因,丢失了部分商户资源,也影响了便民移动支付推广力度。
一、影响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推进的主要因素
(一)支付宝、微信先导化占领支付市场,便民移动支付推进对第三方支付存在依赖性
目前,全国88.56%小额消费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所占领,孝感区域支付市场也同样如此。支付宝、微信先期主导的移动支付,无论是在应用市场份额,还是在应用场景上,都会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在此框架内,人总行发动的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全面推进符合银行卡行业联网通用标准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打破各支付机构的行业壁垒,联手推动统一APP建设,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在便民领域的广泛应用。从2016年开始,孝感辖内各银行机构前期拓展的二维码商户,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搭建的APP,如中行“来聚财”、农商行“扫码付”等二维码未聚合银联APP功能。2017年11月,人民银行总行推行便民示范工程之后,孝感辖内大部分银行建设符合银联标准的聚合码于2018年4月份才陆续实现。各银行机构在推广移动支付之初,都纷纷借助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用户粘度高以及海量的线下应用场景( 商家和店铺)的优势,搭载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通道,主动融合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以丰富各银行机构移动支付场景的应用。因此以打造银联标准为核心独立于第三方支付的银行业移动便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速度达不到最初的设定目标。
(二)银行机构契合支付市场需求,主力拓展二维码支付,忽略了NFC近场支付
近年来,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在餐饮、超市、便利店等支付场景应用明显增多,社会公众越来越趋向于扫码支付,二维码支付趋众化愈来愈明显。各银行机构为契合支付市场需求,大力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促使2018年度孝感区域各银行机构二维码商户突增 10.3万户,较前期增长270.32 %。另一方面,在跟进受理终端改造时,因前期推出的POS受理终端机型繁多,改造工程难以在人总行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非接、扫码、免密免签等标准口径的要求,所以各银行机构选择为商户重新布放智能POS机或扫码盒。而一台智能POS机的成本一般为1000元左右、扫码盒则为300元的较低成本。各银行对商户只收取机具押金,出于营业成本的考虑,加大了扫码盒布放力度,特别是针对小型商户主推扫码盒。以建行今年推出的扫码盒子为例,2018年共布放1070台,已占全量受理终端39%。从下面的孝感市示范工程各银行机构商户交易数据表可以看出,二维码支付和手机PAY支付的2018年12月份单月、累计交易的交易笔数及金额,前者比较后者的数据情况都分别超出了10多倍的交易量,二维码支付占线下支付市场的93%,遠远高于NFC近场支付。面对以支付宝、微信钱包为代表的“扫码派”,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尤其通过减免费用、红包等打折手段,银联和各银行机构所投入的资源和力度远不敌两者,想利用二维码支付夺回小额消费市场,一时难以达到。
(三)银行机构产品同质化,同业市场割据纷争,造成重复投入,产出效率有限
第一,虽然各银行机构纷纷加大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投入,但各自基于自身客户的立场拓展市场,如中行“来聚财”、建行“龙支付”“速缴通”和农商行“扫码付”,推广时均要求客户开立本行账户来绑定移动支付产品。第二,各银行机构移动支付产品趋同,较第三方支付没有特色优势。以手机银行为例,搭载的便民缴费项目如话费充值、加油、水电、养老金、非税、路桥等项目基本相同。第三,存在对同一行业市场被多家银行竞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例如:出租车行业先后被孝感辖内中行、建行以及农商行三家银行机构纳入客户对象,菜市场、公交公司、地方物业管理行业等热门行业同时被两至三家银行定为发展客户。出现了一个客户门前贴有多个二维码,为争夺商户,银行机构只有减免费率和打折付款的方式以博取客户,这无异加剧了同业的恶性竞争,同时受支付宝和微信的影响,各银行机构投入的成本高于应用率,还存在部分资源沉淀闲置的情况。
(四)银行机构产品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深度拓宽市场
各银行机构的移动支付产品大多只具有单一的支付功能,较第三方支付的综合性服务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也势必影响行业场景的应用。以孝感辖内某银行的30多家母婴连锁店为例,这些连锁加盟店内均使用由总店提供的“智百威”和“思迅”收银系统,该系统不仅聚合了二维码支付、NPC近场支付、现金及会员卡等多种收银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商户提供了集进销存、财务、人事、工资诸多业务、帐务管理功能于一身的一体化账务管理系统,虽然银行压低了商户的费率成本(银行费率为1-3.5‰,“智百威”收银系统费率为5-6‰),但商户更多考虑选择可随时掌握经营状况的系统性的综合服务,无疑影响到银行便民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与此类似,孝感市辖内幼儿园在接受某银行营销的具有集体缴费、扣费的“速缴通”移动支付产品,面对支付宝同时推出集通讯、收费、学校业务管理、数据记录与分析多功能服务的“校易收”的家学服务软件,两者相较而言,银行的产品无竞争优势,影响了便民移动支付的竞争力。再者,银行机构新产品的研发受限于总行控制,一线网点提出业务开发需求需要逐级向上级行层层报批。辖内某一银行为当地法院代收执行款作移动支付系统改造创新项目时,前后历时半年才得以上线。有的银行机构迫于创新业务申报程序复杂、耗时长等原因,丢失了部分商户资源,也影响了便民移动支付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