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妙法帮你巧选材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看这样一个故事: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却长得又矮又胖,怎样才能塑造出美好的形象呢?罗丹为此伤透了脑筋。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刻画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磊落、高尚和智慧的人。他前后花了七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任务。
  罗丹看着自己的杰作,心情十分激动,便叫来几名学生,让他们一起欣赏。一名学生看着看着,把眼睛盯在雕像的手上,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赞美之词却引起罗丹的沉思。不一会儿,他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都惊呆了J罗丹却平静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哪一部分会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说的是雕塑的道理,其实,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是指文章各个部分的有机统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即一段一段的材料。每一段材料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都必须围绕整体确定的中心来安排。如果某个部分的材料,不服从整体的需要,不为中心思想服务,哪怕写得再精彩,也是徒劳的。那么,如何来巧妙选取材料呢?以下这三种技巧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技法一:截取——截取一般事件中最有利于突出主题的部分
  有的事例,如果整体使用,则典型性不够;但其中某个情节片断或瞬间却对主题很有利。那么我们就截取这个一般事件中最有利于突出主题的部分。如朱自清的《背影》仅截取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节,却有力地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无私的爱。
  其实,许多好文章都是作者精心截取的结果。具体操作时,我们可截取事件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也可截取人物活动中最典型的瞬阃。
  请欣赏下面的例文。
  昨天,在壮丽的夕阳的背景下,一大群天鹅布满了整个天空往南飞。我倚在芝加哥艺术学院门前的石狮上看到了这一景象。面前是为了圣诞采购的人群,在密歇根大道上熙熙攘攘。我把目光从天空收回,看到离我几英尺的地方有一个流浪女也在欣赏这一美景。我们的目光相遇了,随即相视一笑。
  那个流浪女离开的时候,我听到她说:“上帝真是宠我呢。”我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料到。
  这位女士,街头的流浪者,她是在开玩笑吗?我想不是。或许,鸟儿飞过天空的景致,使她忘却了自身处境的艰难,虽然只是短暂的。后来我才意识到,许许多多的片断,就是像这样的片断,一直支撑着她在流浪这样不体面的日子里好好地活下去。她的微笑是真诚的。
  天空有鸟儿飞过,这就是她收到的圣诞礼物。
  流浪女善于“截取”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支撑着她在流浪这样不体面的日子里好好地活下去”,作者善于“截取”这个故事中最能体现“她的微笑是真诚的”这一主题的“镜头”,来表现流浪女面对困境,却能发现“上帝真是宠我呢”这一达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爱恋。
  
  【耗展练习】
  
  最善于围绕主题“截取”画面的要算诗歌了。如《游园不值》“截取”“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满园春色关不住”。
  如果让你写“满园春色关不住”,你将从自己关于春的记忆中“截取”哪几个镜头?请用描写的语言写出来。
  技法二:选模——根据情感选择景物
  就像服装设计师根据服装选模特一样,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对描写对象要有所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谁有利于表现作者感情、体现主题,就写谁。即写景,不是纯客观描写,而是要使景物“人格化”,作品的感情是高兴,景物也要笑;反之,亦然。如果景物不能有力地表达情感则要删去。
  请看鲁迅《社戏》中的精彩片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座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心情好时才能闻见“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心情急切时才能发生“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的情形,也可能把渔火看成戏台上的灯火;心情兴奋时才能有“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线,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的幻觉。
  
  【拓展练习】
  
  根据情节提示,从你的积累中调用合适的材料,为情节短文增加环境描写。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丽”“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出海时风平浪静,后来,风起浪涌,_____。
  艄公说:“船小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
  技法三:嫁接——根据角色“挑选”造型
  写人物,是为了把自己的感情,把作文的主题赋予到描写的人物身上,那么,你笔下的这个人物需要设计个什么造型,从谁身上扒个褂子,从谁脸上学个假笑,从谁那里借个烟袋,等等。这些你都要慎重考虑,以便充分表达你的感情,集中突出主题。
  请看下面的例文。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在庆丰收的日子里,擂鼓起舞。
  他的身材高高大大,一身的力气。我从来没在专业歌舞团里见过这样粗犷的青年。我讨厌那些只有三分男人气的男演员。那是男人吗?细皮嫩肉,长发披肩,女里女气,俏眼俊嘴儿,整个一个宫廷里的小太监。
  再看看咱面前的这个庄稼汉,顶天立地,铁骨铮铮,整个身躯都散发出阳刚之美。
  要论服饰,咱这位农民大哥可是纯正的一身土产:白毛巾包头,布衣布裤,腰间一条红绸子!
  要论舞姿,咱这位农民大哥,可不够标准。其实,咱农民尽情尽兴玩咱们的,要那幺多细细腻腻的技巧干吗!咱要的就是这个劲!
  一手一支棰儿,轮番上上下下打中腰鼓的鼓面,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嗨,鼓点儿紧,节奏快,胳膊用力扬起来,劈开双腿跳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跳着高儿学雄鹰飞,把坚实的大地踩得颤悠悠坦开怀。
  握惯锄儿的手,今儿个握住了欢乐,背朝青天的腰,今儿个扭出了浑身的帅。
  在这里,这位“农民大哥”已经成了“男予汉”的象征。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不惜“得罪”那些“只有三分男人气的男演员”,而把自己心中对“男了,汉”自然阳刚美的喜爱、推崇一股脑儿赋予了这位象征了“男子汉”形象的“农民大哥”。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段关于儿子为母亲洗脚的情节描写:
  儿子什么也没说,起身到洗手问,端出一盆热水,放在母亲面前。母亲把脚往回缩了缩,儿子伸手抓住母亲的一只脚,脱下袜子摁到了洗脚盆里。
  这哪是为母亲洗脚,分明是迫害!你一定还记得妈妈为你洗脚的情形,当时还不懂事的你可能习以为常,现在想来,你还无动于衷吗?请在妈妈为你洗脚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世界上最慈爱的母亲为儿子洗脚的情景。要求做到“随情赋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