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技术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手机网络、即时通信软件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具备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其“双刃剑”效应也日益凸显。伴随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覆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价值标准,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新媒体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概括和解释,这不仅是时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机遇。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和新高考的推进,时政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纵观近年政治高考试题,聚焦时代主题、立足社会生活,撷取命题素材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构建命题情境和问题情境、以时政术语构成参考答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时政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索,并从时政资源的价值选择、教学方式、精准分析等角度,对如何有效开发和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探究,为高中思政课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转变现行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战略性调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国外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国内经济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多数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经济结构缺乏合理性,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亟须提升。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倒逼国家抓牢发展机遇,通过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实现新发展与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通过建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以人的实践发展为依归,强调身体参与,关注学生经由学习而获得彰显和扩展的生命价值。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与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品德健康发展”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倡导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三生”课堂,即基于学生生活,让理解更深刻;关注学生生成,让思考更深入;突出学生生长,让发展更深远。由此,深度学习将最终落实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实现价值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其首要且关键的学科核心素养。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融“四史”于思政课教学之中,在开展“朗读者”活动中强基,在办好英雄故事会中固本,在强化辨析式学习中提质,在积极参政议政中增效,努力让政治认同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建设创新型、知识型与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以精益求精为基础的职业精神,是传统职业道德的深层次表现。高等教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养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着重培育工匠精神,并将其视作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效发展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