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品质、意识——情感教育三阶梯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一种熏陶、感染、影响的产物,而非说教的内容。任何一门学科对情感的教育都是如此。只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内容是可见性极强的操作技术,是行为技能,所以,对于道德操守、态度意识以及行为品质的要求这些隐性元素,即使刻意作为某章、某节的主要内容来讲授都难以立竿见影。因此,面对日渐重要却有所泛化的情感目标,非常需要理顺它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扣准它对于技术教育的意义,让情感目标切实可行又卓有成效。
  我们对传统的、广义的情感目标进行梳理,又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发现情感目标有三大局限。
  第一,把情感目标形式化,作为摆设。虽然在教案中已经列出情感目标,但无非都是“培养合作精神”、“培养爱国情感”、“提倡公民道德”之类的宽泛而教条化的条目。仔细审视教学,情感目标虽有所体现,但与本节课内容的针对性却并不很强,甚至牵强附会。
  第二,把情感目标内容化,作为说教。即在教学活动中,专门进行情感教育,或者是针对综合实践进行合作、自主、创新情感的培养,或者是针对防毒、交流等与道德、法律极度相关的内容进行几条、几点、几方面形式的内容说教。这种形式虽然已经在针对性、相关性上取得了进展,但教学效果却不甚明显。原因一,集中式说教的内容虽多却受教学主线的束缚,难免挂一漏万;原因二,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消化。
  第三,把情感目标广泛化,作为通识。各学科所培养的情感虽具有相通性,有着共同作用的着力点,但对信息技术这类技术能力的教育,我们却不能过度泛化情感目标,让情感教育成为通识教育。因为信息技术的操作性、时代性都比较强,甚至技术已经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主观意识,所以,我们要着重针对不同技术的特征、价值及其发展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以道德内容的主题就是培养道德,以文化的主题就是培养文化素养,这样简单的概括不易作为明确的情感目标界定标准,而容易转向技术所带来的道德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等情感的转变与培养上来。
  当然,情感目标是一种上位的教育目标,它的综合、融合作用非常强,并且带有相当的主观性,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与培养范畴。我们需要针对其局限性,进一步探析情感目标的培养基调和教育线索。我们将从技术在现实社会的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意义,也就是从技术的价值视角去分析情感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三个阶梯。
  首先,态度是基石。不论是对技术兴趣的产生与形成,还是对技术应用的认可与习惯,或者是作为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的价值观定位,都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如果没有良好的态度,将不可能进一步顺利地实施情感教育,因为不良态度对它是抵触的、反作用的。
  作为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的教育,要科学、自然。要科学就不宜过度夸大其作用。技术毕竟就是技术,使用之后才有功能,不同技术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并且是不断发展的,要辩证地看待它们。要自然就是要让学生的认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认知,树立技术就是每个人手中的工具的观念,对待技术就像对待自己的左右手一样自如与自信。教师在针对每种技术的教学中要关注态度的引导与矫正,让学生的良好的态度形成于真实的活动中。比如“网上聊天”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的转化,是场景的优化,而不能在态度上过度夸大匿名化所带来的个性自由,也不能盲目批判交友现象的罪恶感,更不要简单地把“上网”与“聊天”概念等同化。当然,对于出现的一些态度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矫正,比如忽视技能偏重知识的态度,又如滥用技术不利自身修养的态度等。
  在态度的形成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师态度对学生态度的影响。教师积极、健康的态度,表现在充分备课上,表现在课上以有趣、有用、有力的教学来感染学生上,也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肯定、鼓励来提供良好态度形成的氛围上。
  其次,品质是保障。不论是情感目标还是技能目标,作技术教育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质取向,这对技术课程而言正是行为教育的一种保障。品质,与每个人的思想道德和思维方式有关,也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有关。所以,品质不能统一化、全面化地进行要求,需要在针对技术的运用中进行渗透。
  我们要在人格教育上挖掘技术与品质和谐共生的意义。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你是否在网上乱发帖子,甚至攻击他人?反思一下,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发生在网上,而是通过打电话、寄信或贴纸条,你是否仍然敢做?为什么?在讲授信息交流方式和学习论坛、邮件技术时,分解式、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道德、法律层面的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在技术操作的品行上进行自我认知。
  实际上,学生健康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技术应用法则与生活实用法则的统一,这既提高了行为修养,也避免了恶意应用,既保障了自己也保障了他人。当然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要灵活地渗透技术操行、技术伦理等行为品质的教育。
  第三,意识是动力。技术情感中的意识包含主动地、合理地发现和运用技术。无论是遇到问题,还是没有问题情况下的自由学习,都需要善于主动地、正确地应用相关的技术来辅助自己的信息活动,这是情感教育的最上位目标。意识作为情感发展与技术技能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它是可以针对具体有价值的技术进行多方面培养的。
  一方面,主动地选择、应用、优化技术,这是最本质的技术意识。在信息的浏览、搜索、加工、表达中,能够针对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应用相应的技术,并能优化操作过程与操作方式,甚至改造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这些意识是技术教育中需要反复教育和逐步养成的。
  另一方面,不断地在态度和品质上完善、提升,让意识不断增强,这是意识的更高层次。在新知学习,或者在探求新的技术时,或者在遇到学习、应用障碍时,善于摆正态度,保持操守,总结规律,甚至能够主动探索,这都是意识具备的表现。
  总之,我们在进行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注意针对不同的技术特点、技术价值进行相应的情感目标分散式渗透,从态度、品质和意识上逐步提升,会有助于情感教育的价值实现与目标达成。
  
  
  苍山点题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会影响教育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教育内容也会对情感教育造成不同的效果。综观各学科中的情感教育,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度也各不相同,“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这样的形式化描述也不鲜其中。然而,对信息技术这样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发展性极强的课程而言,我们却不得不注重一个基本问题——情感的价值。
  在技术内容上,我们无论是在课标和教材上,还是考试上,都已经进行过很多的尝试,甚至把计算机课程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更多的是在“应付”,即使在公开课上也是在“应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仅仅是条目列上,或者说是披上绣花外衣而已,丝毫无价值可言。
  要让情感目标有价值,我们就要对它的本质内容、教育形式、学生适应能力等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在这里不妨给大家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以供讨论:
  1.信息技术学科的情感教育该如何定位?与其他课程的情感目标有何相同与不同?
  2.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教育中,如何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个人因素?
  3.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教育成效如何跟踪、检测?效果指向何处?
其他文献
随着泌尿外科学的发展,腔内泌尿外科已经成为泌尿外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过程、分析腔内泌尿外科的特点以及腔内泌尿外科在教学上的优势和特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结果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表达的相关性。
财务工作务求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实施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形成财务管理长效机制,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证和政策支持。
从铝电池合金阳极的活化机理,合金元素(稀土金属),热处理工艺以及缓蚀剂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铝电池合金阳极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了铝阳极电池的发展方向。
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研究了自考生英语口语课堂的表现情况,分析了他们容易犯的口语错误类型,以及教师的纠错方式。针对学生犯错的情况,本文建议教师选择合适的纠错方式来纠正学生
烟草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常因零件故障而受到损坏。分析了烟草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烟草机械故障诊断中应用人工智能在线监测技术。同时展望了烟草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高校成人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明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运用统筹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