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进行了探究,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教学;分层概括;鼓励创造
苏轼有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对于古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是增长学识的有效途径。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现代人手不释卷的情况。然而,读书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在读书时囫囵吞枣,潦草匆忙,就不会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
一、信息教学,激发兴趣
当今世界追求效率和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们认真刻苦地钻研,使人类步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拉动经济迅速增长、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可以创造出新颖独特、氛围活跃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例如,筆者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就先在PPT课件中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了草原上的象群们,有沉着稳重的大象,也有活泼可爱的小象。然后询问学生:大家在动物园里见过大象吗?学生:见过,他们好大呀。我:如果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想要测量刚出生的小象的体重,看看它们是不是健康成长,可以用我们平常用的体重秤称吗?学生:不能,小象也很重,可能会把体重秤压坏。我:是的,工作人员有专门的方法来测量小象的体重。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古代,聪明的曹冲是怎么测量大象体重的呢?学生:想。接着我将曹冲称象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还有的学生在看视频时,就开始自己读课文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我们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分层概括,培养逻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分层,并且总结概括出各层次的大意,这对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所谓分层,就是把一段文本分成几个小层次,或者把几段文本结合在一起成为大的层次。对课文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保障,不仅能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逻辑,而且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布局谋篇,并且在写作时进行模仿借鉴,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就要求学生们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将课文进行分层,并且概括出各层大意。学生们得到的分层结果如下,第一层:第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项重大损失;第二层:第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及整体布局,还有里面各种珍贵的收藏,圆明园过去壮丽辉煌的景象尽收眼底;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叹惋之情。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控文章的层次和结构,透过文字表面看到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读后创造,发散思维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是无法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师无法推卸的责任与义务。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方面,所谓“读写不分家”就验证了这一事实。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也就是读后创造,以借鉴模仿为开端,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广泛性,引导他们提出全新的见解。小学生阅读完一段文字后,可能会提出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观点,针对于此,我们应该和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善于倾听,鼓励他们模仿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自我创作,表达自己的深刻见解。例如,笔者在教学《春雨》一课时,就鼓励学生模仿诗人写作的出发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作“诗”一首。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可能并不会写出多优秀的诗,这时我们不能打击嘲讽他们,而要发现他们创作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进行耐心地指导和委婉地改正,使他们的“诗”更具感染力,更具生命力,帮助学生在提升阅读素养的同时提升写作素养,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双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生语文发展的高度,值得每位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有效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秀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8(4):46-46.
[2]曲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J].人生十六七,2018(5):122-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教学;分层概括;鼓励创造
苏轼有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对于古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是增长学识的有效途径。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现代人手不释卷的情况。然而,读书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在读书时囫囵吞枣,潦草匆忙,就不会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
一、信息教学,激发兴趣
当今世界追求效率和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们认真刻苦地钻研,使人类步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拉动经济迅速增长、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可以创造出新颖独特、氛围活跃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例如,筆者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就先在PPT课件中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了草原上的象群们,有沉着稳重的大象,也有活泼可爱的小象。然后询问学生:大家在动物园里见过大象吗?学生:见过,他们好大呀。我:如果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想要测量刚出生的小象的体重,看看它们是不是健康成长,可以用我们平常用的体重秤称吗?学生:不能,小象也很重,可能会把体重秤压坏。我:是的,工作人员有专门的方法来测量小象的体重。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古代,聪明的曹冲是怎么测量大象体重的呢?学生:想。接着我将曹冲称象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还有的学生在看视频时,就开始自己读课文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我们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分层概括,培养逻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分层,并且总结概括出各层次的大意,这对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所谓分层,就是把一段文本分成几个小层次,或者把几段文本结合在一起成为大的层次。对课文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保障,不仅能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逻辑,而且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布局谋篇,并且在写作时进行模仿借鉴,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就要求学生们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将课文进行分层,并且概括出各层大意。学生们得到的分层结果如下,第一层:第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项重大损失;第二层:第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及整体布局,还有里面各种珍贵的收藏,圆明园过去壮丽辉煌的景象尽收眼底;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叹惋之情。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控文章的层次和结构,透过文字表面看到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读后创造,发散思维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是无法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师无法推卸的责任与义务。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方面,所谓“读写不分家”就验证了这一事实。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也就是读后创造,以借鉴模仿为开端,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广泛性,引导他们提出全新的见解。小学生阅读完一段文字后,可能会提出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观点,针对于此,我们应该和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善于倾听,鼓励他们模仿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自我创作,表达自己的深刻见解。例如,笔者在教学《春雨》一课时,就鼓励学生模仿诗人写作的出发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作“诗”一首。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可能并不会写出多优秀的诗,这时我们不能打击嘲讽他们,而要发现他们创作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进行耐心地指导和委婉地改正,使他们的“诗”更具感染力,更具生命力,帮助学生在提升阅读素养的同时提升写作素养,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双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生语文发展的高度,值得每位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有效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秀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8(4):46-46.
[2]曲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J].人生十六七,2018(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