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平衡在不同阶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阶段慢性HBV感染者肝内Treg/Th17平衡变化,探讨Treg/Th17平衡在维持免疫耐受和介导免疫清除中的作用以及对病情进展的影响。

方法

纳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68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20例,清除期36例,非活动期12例。另设健康对照8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内Treg和Th17。分析各组患者肝内Treg/Th17变化及清除期患者入院2周时外周血HBsAg、HBeAg和HBV DNA下降幅度与Treg/Th17之间关系。

结果

Treg和Th17水平均为清除期组>非活动期组>耐受期组>对照组,其中清除期组的Treg与其他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受期组Th17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系学意义(均P<0.05)。Treg/Th17比值表现为耐受期组>对照组>非活动期组>清除期组,其中清除期组与对照和耐受期组间以及非活动期和耐受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除期患者入院2周时外周血HBsAg、HBeAg和HBV DNA下降幅度与肝内Tre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41、-0.869和-0.883,均P<0.01);炎症程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不同的清除期患者肝内Treg、Th17水平及其比值均G4组>G3组>G2组、S3组>S2组>S1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reg/Th17在耐受期HBV感染者并未失衡,Treg在维持HBV免疫耐受中并未发挥作用;Treg/Th17在免疫清除期出现失衡,Th17促进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形成,而Treg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炎性反应和减少肝损伤的同时,也阻碍了HBV的清除。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氧化和抗氧化调节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7组。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模型组24只,给予胆碱缺乏(choline deficient,CD)饮食喂养,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随机处死8只;姜黄素治疗组24只,分为低剂量组(8只)、中剂量组(8只)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2016年杭州市儿童各种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共2 97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 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 CoxA16)、CoxA6、CoxA4和CoxA10。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儿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患者合并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状况及其对夫妻间HIV感染的影响。方法在自愿咨询和检测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的1 871例HIV/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并探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与本地区儿童腹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入选680例门诊腹泻儿童和680例非腹泻儿童。采集两组患儿粪便标本,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及其他肠道病原进行检测,并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检出率分别为15.6%和13.1%(χ2=151.8,P>0.05),为最常见的肠道细菌。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