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心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48291485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会关心”是21世纪的教育主题之一,关心不是由关心者到被关心者的单向流动,它具有关系性、意向性、双向性,实践是实现关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关心 恰当理解 认知为本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为代表的关心教育理论的兴盛,到1989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学会关心”的口号,“关心”成为21世纪的教育主题之一。在依然遵循认知为本、学术为本的学校教育中,关心是否被恰当理解并得到重视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问题。
  一、关心的概述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他认为,关心是不可避免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标志。值得思考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关心的能力,关心也并不是所有人为人处世时的首要考虑要素。
  西蒙·威尔认为,关注是关心的核心,是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她似乎相信智力上的关心与人际关系间的关心紧密相连。[1]27然而,无数证据证明,很多智力高度发展的人对其他人和其他生命形式毫无兴趣、漠不关心。
  诺丁斯提出,关心是一种观点和态度,它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且使各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2]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班华认为,“学会关心”是极具涵盖率的教育理念。从关心的对象说,包括了人对自己的关心、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对自然的关心。[3]
  从以上的列举分析中,可以发现人们对“关心”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存在一些共同点。一是关心的主体都是人,都指向一定的对象;二是关心离不开“爱,照顾,挂念,同情等”,并且需要主体一定的付出;三关心的对象很广泛,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人和物。
  基于以上的理解,这里对“关心”作以下一个描述性的定义:首先,“关心”是一种“爱和体谅”,是人积极能动的力量,它能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其次,关心是一种关系,它涉及双方,强调的是设身处地地着想。这里可以界定为“关心者”和“被关心者”。关心的关系性是指关心者给予关心,被关心者感受到关心者所给予的关心,并作出积极的回应。只有这样,关心才算真正完成。最后,关心包含广泛的内容。这里概括为三个方面: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世界。
  二、关心是一种双向的意向关系
  第一,关心具有关系性。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是“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交汇点”。人是生活在关系中的结点,个体不是单子式的存在,而是关系中的自我。教育中的关心亦是一种关系,它涉及双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人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爱,人人也都需要关爱他人。
  第二,关心具有意向性。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决定了其在关心关系中不可避免地扮演着关心者的角色,担任着对被关心者的一系列责任。这种关心不是盲目的,它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成人的奉献和意向是让孩子茁壮成长,走向成熟。是指向孩子个人的发展的——这就要求教育者看到现在的情境和孩子的体验,并珍惜它们的内在价值。[4]再者,这种意向性还要求关心关系中的双方必须都具备一定的心理状态,教师不仅希望学生在自己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快乐地成长,同时孩子们也需要具备一种愿意并乐于学习的欲望。
  第三,关心具有双向性。关心不是由“关心者”到“被关心者”单向的流动,它需要一定的反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关心、照料着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像“教师关注学生”一样关注教师,但在现实中能做到的,是学生应及时对教师的关心和付出做出回应,而不仅仅是理所当然地接受。
  三、关心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理性和行动
  诺丁斯认为:“如果我们希望人们过一种符合道德的生活,关心他人,那么我们应该为人们提供契机,使他们练习关心的技巧。重要的,使他们有机会发展必需的个性态度。”[1]34人的关系性存在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不可能直接成为学生的理性。虽然,“关心”首先体现为一种以“爱”为基础的心理品质,但心理却不是行为本身,但它的确可以通过人的一系列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关心应该成为一个实践的过程。
  通过知识达成关心意识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可以依赖知识达成关心。但现实中,学生过于依赖在课堂中学到的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同情来自想当然的猜测。
  当学生看到周边的朋友受到伤害便挺身而出,看到新闻媒体上关于灾害或个人事迹不惜省吃俭用也要捐款以表爱心,看见各种标语“所有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消除歧视”等时的立即行动,我们并不是否定学生们拥有乐于助人、同情心,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在有可能遭受身心伤害时依然要采取帮助吗?那些消息若是虚假时依然要捐赠吗?当这些鼓动和煽动性的口号可能会使得学生甚至侵犯一个团体而维护另一团体时,这些行动还正确吗?
  依赖书本知识采取行动固然不可缺少,但在教育中真正做到关心的最重要的任务却是:学生必须有机会亲身实践关心,作为有经验的关心者的教师更应该和学生一起实践。没有多少人能够不经历实践就真正学会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进行关心。
  “关心”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涉及教育和人的方方面面。缺乏实践性的关心只是关心的外壳,只会流于形式。虽然将关心主题正式纳入正规课程很难,但希望还是有的。通过渐进的改革,佐藤学先生所言的把学校的人际关系从“伤害与受伤的关系”,转到“关爱与被关爱的关系”总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美]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2]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3]班华.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12.
  [4][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其他文献
沙地榆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乡土树种。应用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其对风速、小气候、土壤养分含量及群落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四个方面探讨了沙地榆疏林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如下:沙
摘 要: 文章从分析职业意识内涵入手,提出全程化、系统化构建职业意识教育体系。主要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渗透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专业化指导队伍、加强企业顶岗实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全程系统化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并最终形成高职生职业意识实施方案。  关键词: 职业意识 渗透 系统化 实施方案  1.引言  目前,世界发达国
目前,取水许可制度是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问题,尤其体现在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权限管理方面。水土保持方案是建设项目立项的
摘 要: 作者从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课中指导工作和课后工作三个方面,小结了自己工作二十年的经验。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准备工作 课中指导作用 课后工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的准备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员首先要预览实验指导书,明确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熟悉实验步骤,切忌拿来即用。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我是学化工的
生态垫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一种新型可降解覆盖产品,首次在我国北方风沙源治理造林工程中应用。本文研究了在沙地造林初期覆盖生态垫对林地土壤、林木生长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及作
摘 要: 如何克服大陆双语教育的瓶颈,如何避免误区,更有效地让双语教育结果符合既定目标:关键在于实施过程与反馈机制。本文就大陆学校的双语教育现状,在教材、评价措施、管理三个方面作探讨比较,寻求更优化的方案,力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国特色 教材开发 评价措施  一.双语教育的教材开发  1.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要注意语言的逐步渗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并从政策、制度、措施等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能型人才。然而,在大力发展的背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学习无动力、考大学无意识、就业无准备、生涯无规划”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培养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