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生活与哲学》知识网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与哲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门课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作为教师如何使用和阅读新教材,不能把《生活与哲学》讲成哲学概论,也不能偏离这门课的主题和任务,新教材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全新建构,通过教师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润物无声的引导和贴近学生自己的体会来达到不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讲生活逻辑,决不意味着抛弃了理论逻辑。这本教材的内容,有的采用案例法,有的采用情境法、有的采用探究法,但都是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坚持一生活逻辑为主线适当照顾理论逻辑。
  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了突出点位置。通过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改变旧教材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全书的主题。这一主题是如何确立的?这一主题是如何展开的?这一主题是如何深化的?这一主题是如何完成的?这是围绕如何正确看世界、如何形成正确世界观这一核心问题而衍生出来的四个大问题,这四个大问题也就是教材的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可以理解为全书主题的确立,第二单元可以理解为全书主题的展开,第三单元可以理解为全书主题深化,第四单元可以理解为全书主题的解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到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书”形的问题串。
  第一单元:全书主题的确立
  第一单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确定哲学模块的主题,即哲学是什么,哲学要回答和解决什么问题?哲学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三科和一个综合探究。
  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代入得作用。
  第二单元:全书主题的展开
  要想正确的看待宇宙和人生,形成对宇宙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就必须首先知道宇宙和人生是什么。怎么看世界的前提是知道世界是什么。这便是第二单元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二单元式全书主题的展开。
  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克)时间(第六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第三单元:全书主题的深化
  第三单元是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庄它存在和发展,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因此,本单元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的看待宇宙和人生”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使全书主题的深化。
  基本结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迪奇科联系的观点、第八课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九课矛盾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第十课创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第四单元:全书主题的解决。
  第四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是全书主题的解决。因为我们明白“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的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两颗和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其他文献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但是究竟要到哪里去寻找文化之根呢?韩少功提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于是,“俚语、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习惯风俗等”就成为他“重铸”灿烂的古代文化改造振新当代文学的有力凭藉。  相继而来的寻根的小说家们就不约而同地
人类跨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进人们健康,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心愿。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利用健康结果、反应性和筹资公平性对各国卫生系统绩效进行评价和排序。首次将反应性(responsiveness)作为评价卫生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指标,中国的反应性排名偏后,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依据WHO提供的卫生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技术标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无论是对于技术本身,还是经济贸易,技术标准的作用均举足轻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
黄黄今年已经3岁了,特别爱黏妈妈,吃喝玩乐都要有妈妈陪伴,跟妈妈分开就会哭.爸爸也想跟黄黄玩耍,但黄黄就要妈妈,折腾得妈妈没有一点自主空间,感觉很是心累.一想到将来上幼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季和雨季,尤其在这个漫天飘雨的季节,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似乎早已疲倦了人们的心。徘徊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擦肩而过的或许就是曾经的等待,当一切消失只留下一点淡淡的忧伤。其实,青春永远没有远去,它是一种心境。对于我来说,青春的梦想并非只有一个,相反,它好似小孩吹的泡泡,虽不能长久保存、显得非常脆弱,但也算绚丽多彩。正如《老男孩》中的肖大宝那样,在追求爱情失败后亦然丢弃了他心爱着的
0 引言  机械工业有着“工业的心脏”的称号,它是其他经济部门发展的生产手段,也是所有经济部门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同时它还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评估标准。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指导方针,指导机械工业企业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革企业技术,整顿企业内部管理阶层,提高经济效益以促使我国的机械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 机械工业的涵义  机械工业又称为“机器制造工业”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投入与重视,现代医院的职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疾病诊疗,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医院开始注重医、教、研三项职责的融合,其中科研更是国家和地区医疗
一、问题的提出  “轴心时代”的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之所以称之为“轴心时代“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同时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用理性的、深邃的思想,乃至宗教的形式来诠释世界,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