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 BIM 技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新型的质量管理方法,针对建筑施工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方案,极大的保证了质量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BIM;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展,是因为其拥有很多传统建筑建造时所不具备的优点。这种建造方式,工程建造时间短,施工装配化,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同时,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装配式建筑的关注正在逐渐提高。
  1、BIM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1 事前指导性质量管理
  在项目开始之前,结合施工合同的内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案,以进行合理的质量管控。将配件的保存、安装、接头准则录入信息模型中,为后期的施工操作提供技术指导。在执行项目之前,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放线,合理注浆。做好实现部署,对待关键性工作给予必要的监督与指导,或指定问题规避的有效方案,满足事前质量管控的要求。
  1.2 过程控制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地点包括两个主要地点:①生产地点:生产制造工厂。②装配地点:施工现场。结合施工地点的不同,选取合理、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流程。首先,在工厂的质量管控。工厂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起点,在工厂制造的产品质量与现场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工厂的生产质量极为关键,为了保证构件在现场安装的合理性,不出现问题,必须要正确处理现场安装问题,避免在施工现场发生干涉或者矛盾。设计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建模软件,对施工现场的场景进行较为真实的模拟,进行模型的优化,查看不同构件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之间的干涉和碰撞,检查预埋钢筋是否会发生干涉和冲突,保证生产和安装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数据的更新,实现模型的修改,再结合进一步的信息传递,使工厂中与之相对应的图纸得到实时更新,对于保证生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对于构件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可以通过检查时间数据和质量数据,将三维模型变更为五维模型,将五维模型进行全面的管控和模拟仿真,解决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质量问题中的关键点进行解决和处理。将可识别的质量管控点进行合理标注,用于对操纵人员给予提示作用。
  1.3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
  当前施工质量事后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质量检验,在传统的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后往往是就“事”论“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很少对同类型、同性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积累,一则是因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的总结意识不够,二则是缺少可以用于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的技术和工具。对于装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物联网、RIFD 及 BIM 等工具。在装配现场派驻质量管理员,发现现场质量问题,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读取构配件芯片手动将现场采集到的照片、视频及质量信息并同文字描述一起上传到 BIM 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保存处理痕迹,便于以后责任追溯。
  2、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质量管理措施
  2.1信息管理
  BIM模型的建立,将数据信息作为基础和前提,在模型当中,储存有海量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合理组合,在信息模块中,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件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对施工构件进行全面的编码和分类,所编制的条码都是在单元中具有唯一性的ID码,凭借ID码进行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ID码的编制工作可以参照BIM模型的工业基础分类标准,保证编码的唯一性原则。国家上采用IFC标准来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要满足几个层次的要求,层次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划分,分别为:领域层、共享层、核心层和资源层。实现了建筑构件整体的抽象描述,实现了构件类型的真实表达。另外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信息的准确合理的录入。由于不同的施工现场具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应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和录入方法,质量管理方法一般分为两类,分别为主动式管理和被动式管理。主动性管理一般适合于制造厂,就是车间的操作人员将构件中的内部芯片中的材料质量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对数据库内部的标准程序进行比较以后,实现自动的评比。评比结果通过ID在模型中通过不同的颜色来体现,将其作为管理人员工作或者进行质量评比的依据和参考。
  2.2经济措施
  基于BIM技术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在合理采用技术措施的同时,还要采用必要的经济措施。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状况,选取合理的既经济措施,制定全面的资金需求计划,并将此作为工作的依据调拨一部分资金用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专用资金,制定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的记录和管理。满足专款专用的要求。从资金方面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对于质量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大家积极的参與到质量管控工作中来。
  2.3后期完善工作、质量维护方面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这种建造技术方法,在构件组合与管理上匹配适应使用有待强化,在使用的管理体系与方法上还不是很成熟,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与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与管理,同时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使用经验,施工技术人员应将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记录,通过施工事后的数据分析,进行总结。
  总结: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资金投入量的减少,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BIM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保证了生产环节的质量和现场装配的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将事前管理、过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施工过程不同环节的工作,实现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工程质量的合理管控。
  参考文献:
  [1]刘东卫,蒋洪彪,于磊.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及其技术演进[J].建筑报,2012(04).
  [2]吴水根,柏建韦.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的质量评价[J].建筑施工,2013,35(2):116-117.
  [3]张立.浅谈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住宅建筑,2014(6):73~76.
其他文献
患者女,57岁。因上腭恶性黑素瘤上颌骨全切术后3月,扁桃体转移1月,于1999年5月10日就诊。查体见双侧扁桃体Ⅱ度肥大,有广泛的黑素瘤病灶,右侧较重。局麻下行双侧扁桃体恶性黑素瘤
随着建筑工程的管理需求逐渐提升,依照我国在建筑企业方面的发展而言,建筑工程的管理成为对经济效益以及主要工作造成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
针对电站升压站主接线型式选择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为确保接线型式选择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在选择的过程中,做好对比分析,有着必要性.在进行对比分析时,注重从优缺点进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我国的经济正飞速发展,政治、文化及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筑行业的发展,更是一片欣欣向荣。建筑作为基础行业的重中之重,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整体的高速发展中,也伴随着建筑企业的激烈竞争。在关乎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容忽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作人员在实践活动中,应加强此方面的技术管理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从而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予以安排部署,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产业规范化管理的推进,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成为高校实现产办分离、校企分离,有效规避市场中校办产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必然选择。如何提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控效率是保持国有资产权益,提高资产运营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资产运营公司以及其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水平的评价考核,实现资产运营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引言  內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企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有效应对工作,着力推进基于应急准备的常态化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震前預防与应急处置并重、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有机结合。每次地震袭来,能够做到有序快速反应,务实高效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即将转隶应急管理部的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巡视员尹光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统一领导、集中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完善抗震救灾工作机制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稳固提升,各项产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能源,能源短缺问题日益显.为了有效缓解能源问题,我国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民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