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现象的思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广大语文工作者虽然一直在努力,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学一直备受诟病。其中,有课程设置的问题,有教材体系的问题,也有教学实践的问题。在当前的政策和体制范围内,一线的语文教师、研究者、评论家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语文教学发生改变的,应该是于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判;思考
  语文新课程改革已走过10多个年头。最近的修订版课标的理论构架非常新颖,理念非常先进,对语文的课程定位非常准确,在其指导下的教材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语文教学专家、名师和一线教师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客观地来看,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有“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船票,登上旧客船”之虞。
  为什么把语文教学比作“客船”?因为我们往往站在教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的问题,很少有教师、团队和组织能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因为我们刚从内容和主旨分析的误区出来,又自己挖了个语言文字训练的陷阱跳进去;因为我们片面关注了语言文字学习的效果,而忽视了带有持续发展的温度的学习生命、言语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四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站在“生命语文”的角度看问题,纵观十多年的语文课程改革,我们看到很多怪现象:
  首先便是“伪生本课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的教师挂着“生本课堂”的“羊头”,把自己装成“导盲犬”,把学生当成“盲人”,一步一步往自己挖好的坑里带。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
  其次,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的完整和完美,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课间时间。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产生了致命的障碍。更有甚者,在大型教学活动中高呼“我的课堂我做主”,公然地“反客为主”,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有些教师不仅采用文学批判领域的“文本细读”策略来解读教材,也采用“文本细读”的思维教语文,生生地把“教语文”变成了“教教材”。还有些教师,只要有人听他上课,便尽力使出声、光、电、演的手段,甚至激情澎湃,精神高亢,拿腔拿调,都不会正常“说人话”了。他们的心中没教学目标,特别是没有学生学的目标。没有目标,很多问题就搞不清楚了,备课、上课就没有方向了。
  在语文教学特点上,要把握住“工具性就是人文性”,这是2008年我给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一课作的课评。有两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有记者问姚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回美国啊?”姚明说:“不是回美国,是去美国!”还有夏衍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叫医生,是请医生!”这些看似是工具性的问题,但谁能说不是更加关乎人文性呢?
  至于语文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素养,优秀的个人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不可因为优秀的基本功而迷失了自我。像贾老师他们这些老一辈的教学大师,通过他们的教学,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对语文的敏感力、学科操守、学科功力、教学智慧、治学态度等方面有所追求!
  在新课改教材的变迁中,我们或许都应记住:不管课程和教材怎么改变,语文都是有形的,时而放浪形骸,啸傲山林,时而文质彬彬,形神兼美;语文都是有神的,可感,可叹,可歌,可泣,可以兴观群怨;语文都是有根的,关注人文,承载审美,关怀生命。如此,便可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教师的教学状态,应该借鉴蔡邕《笔论》中“欲书先散怀抱”的境界,上课也应放下功利的包袱。而这一切的思考,归根结底都应该指向语文教学的原点——“让学生学语文”。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得牢记陶行知的主张:先生之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在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理想的语文教学。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做到行思不错位——语文课不是内容学习,而是语言学习;做到思维不错位——课文理解不是先有结果再有过程,而是在语言学习和阅读时间的过程中,得出文本内容和内涵的结果;做到教学形式不错位——再巧妙的设计,那也是教师在教,我们应该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还要做到主体不错位——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该干什么?窃以为,语文课不是学内容,内容不用学;不是学内容,内容很单薄;不是学内容,内容没啥用。小学六年,就那么三百多篇课文,何况不是篇篇经典,背得再熟,学得再透,挖得再深,有多少价值?语文课要怎么上?把课文当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文当例子,需要谨记:例题需要尝试、操练;例题有典型性,要把握语言范例;例题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学的。我们要把教学变成学,让学生成为主人。把目标转向学生,让“会不会学”取代“学会了没”。
  关于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我的博士论文《生命与语文》中提出了语文指向学生的“言语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后来增加了“学习生命”。
  语文的各种课型也不能走样,阅读课不是文学课;习作课不是写作课;口语交际课不是听说训练课;综合性学习,形式上是综合的,但应该围绕“语文”这个主题!
  语文教学还应该建立起几种意识:“学语文”的课程意识——要突出语言因素,跟内容分析说再见;“学生学”的生本意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教师挖坑,学生折腾;“求效果”的目标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目标倒逼机制”。
  在备课的几大环节中,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课堂操练是最关键的。除了动笔,还有听、说、读的实践操练,阅读策略的实践操练,这些,都要依托课文这个载体充分展开。
  还有教学评价的建构,不是单一的“课上得好不好”,可以有这么一些评价维度:学生学的维度,教师教的维度,教学要素的维度,特定教学活动的维度,以及专题视角的维度,等等。
  从教学策略层面看,归结起来无非三个方面:立足工具性、回归生活性、走向综合性。
  而我们的教师应该具有两大核心气质:一是像老一辈一样的“平和与深沉”;二是“内质美与外现美”,也就是所谓的“秀外慧中”,心灵美,语言美,写得好字,撰得好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已成为提高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但仅仅阅读语文教材里的文本,其数量是有限的,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思考、表达、写作、实践等的需求,也就更谈不上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课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向纵向延伸,从而促使他们在大量的拓展阅读中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一、拓展
期刊
【摘 要】“少教多学”能最大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少教多学”心理基础;分析学生需要是“少教多学”学前预案,在字词教学中,“少教多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从而滋养学生生命,使其获得语文学习的深度愉悦。  【关键词】少教多学;主体;夯实基础;独特感悟;深度愉悦  “少教多学”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以便学生更加
期刊
【摘 要】 你是否为了多争取那一秒的时间而无视红灯的警告,径直穿越马路?你是否知道很多人只因那一秒的等待而白白丧失了性命?你是否听到了车祸现场家属的悲泣?为人一生,不过坚持内心最纯的品质;蹉跎一世,不过坚守心灵最真的信仰。俯仰之间,浮华若梦,坚持初心,点亮红灯,无愧于天地,不昧于良心。  【关键词】红绿灯; 法律条例;道德底线  “红绿灯呀,眨眼睛,十字路口最分明 绿灯行走红灯停,该停该行要分清.
期刊
【摘 要】将生活教育引入到高中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将生活教育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美术;美术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咀嚼无味的蜡烛,犹如行走在茫茫的沙漠,犹如重复永恒不变的动作……让人生厌。所以说,地理科学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更加重视,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对地理科学知识接触的少,所以,培养他们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更加重要。  【关键词】地理知识;教育;作用;兴趣培养  科技在发展,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地理科学的发展也是更加的重要,基于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教师及学生对语法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加上国际国内语言教学环境的变迁,导致学生更注重英语的流利性而忽视了准确性。学生语法能力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最终学业成就的高低。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必须再思考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语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词块教
期刊
【摘 要】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地理教师要将《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案例;地理实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流畅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初中英语教学远没有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本文针对"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及制约其实现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加强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应策略:应当利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础能力和基本素养;特别要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口语交际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教育的运用,为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科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当中,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校的教学需求了,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面。初中语文不仅是对小学时期语文的全面认识和掌握,更应该是提升相应能力去应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初中语文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