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從静压管桩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要求以及施工质量标准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静压法;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tatic pressure pipe pil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standards this several aspec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tatic pressure method;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静压预应力管桩是在预应力技术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是利用静压或锤击的方法将空心圆筒体状的构件沉人地下,达到设计控制标高或承载力,以此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由于静压桩施工具有单桩承载力较大、低噪声、无震动、污染小、施工快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一些大型、高层的建筑。但是在施工时,经常发现诸如桩头暴裂、桩偏位、桩身上浮等问题,给桩基工程带来不少麻烦,增加桩基处理费用等。为此,本文就建筑工程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2静压管桩施工准备工作
2.1场地要求表面平整,且现场的坡度不宜大于l/100,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m;当桩机上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0%。
2.2 在施工前应进行桩位施工放样,桩位测量允许偏差值:单桩10mm,群桩20mm;在测量过程中应视现场情况设置1-2高程式控制点,并做好保护。
2.3 根据现场情况在桩机进场前可用大渣等铺垫临时道路,以方便材料运输,运输道路距离施工最远点不宜大于50m。
2.4 在施工前,应严格施工规范要求检查管桩的外观质量,对管尖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不满足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责令其更换;同时,要检查管桩表面是否符合管桩规范的要求,包括是否有裂缝、断裂和凹陷等情况。
2.5施工机械选择:压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静压桩机采用抱压式;桩机的夹具宜选择长夹具,保证夹桩时桩身侧压应力较小,且更易控制桩的垂直度;送桩杆的长度一般要根据压桩机和送桩长度确定,但在施工时要考虑到有超深送桩,因此一般送桩杆可选用10 m和12 m的。
2.6 压桩顺序:对多于30根的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应先施压,后压群桩周边较少桩的承台;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若桩较密集或距周围建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根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3 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l节桩→焊接按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桩。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静压预应力管桩工艺流程图
4静压管桩施工要求
4.1 桩机就位
桩机移至桩位置,将桩机调平,使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4.2 管桩就位
1. 管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激烈碰撞。单节管桩可用专用吊钩钩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2. 当管桩下放至地面10cm处停车,夹持器把管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夹桩的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
3. 当管桩对中后,提起管桩少许,进行桩尖焊接。
4.3 压桩
1. 压好第1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定位和垂直度。一般,当桩入土至5 0 c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要求桩身纵横双向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如桩身垂直度偏大,应拔出已压入部分重新调整使桩身垂直。
2.在压桩过程中,要求压桩速度不得大于2m/min。
3.桩压好后,应将高出地面的部分桩头及时截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宜用小木板进行覆盖。
4.压桩时,应始终保持桩轴受压,若有偏移应及时纠正。当桩压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应使压桩一次成功,以免发生压不下或超压现象。若在施工过程中有少数桩不能压至设计标高,可采取截去桩顶的方法。
5. 在压桩过程中应认真记好压桩时间,压入桩长、所施压力等读数,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同时还应边压的过程中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隔时间等,以保证施工质量。
6.当一排桩压完后,应多次进行复测桩位标高,桩身上浮应≤50mm,当桩身上浮>50mm时,应待桩全部压完后,按端桩承载力值加大 l倍荷载复压,达到符合原标高要求。
7.当日开压的桩必须当日压完,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进行接桩。
8.在沉桩过程中若有异常的桩身位移、倾斜、桩身破损,应停机查明原因,再进行必要的处理。
4.4 接桩
上节桩压入时,在桩顶离地面0.5-1.0m,可停压开始接桩。
1.接桩前,应检查两节桩桩心有无较大错位,确保上下节桩找平顺直。
2.由于采用焊接接桩,因此在焊接前,应将对接两节桩的驳面和坡口清刷干净,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
3. 需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段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桩的中心线错位不超过5mm。节点弯曲矢量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若上、下节桩间隙过大,则必须用钢板填满焊牢。
4. 管桩接桩一般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Φ2或Φ2.5焊丝。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施焊,施焊最好是由2个焊工对称施焊。
5.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焊接好一层后,必须将焊渣清除干净后再施焊外面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
6. 焊接部分不得有凹痕、咬边、焊瘤、夹渣、裂缝等有害缺陷。表面加强焊缝堆高宜≤1mm,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表面无焊缝缺陷。
7. 焊接结束后应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约 8~10min再继续压桩,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
8.在施工结束后,应用钢丝刷将所有的焊缝清理干净,药皮要清理掉。
4.5 送桩
1.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量出桩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可立即送桩。
2.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送桩器或管桩,让送桩器端面紧贴桩断面,送桩至收压标准。
3.为避免应送桩速度过快而导致桩受损,送桩时速度不能过快。
4.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压桩应连续,同一根桩的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
4.6 终压
正式压桩前,分别对不同的桩型进行试压桩,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为: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当有效桩长小于20m时的终压值取18MPa(4500kN),当有效桩长小于15m时,取终压值19MPa(4750kN),满压不再贯入后复压3次,间隔5min,每次持荷10s,总沉降量不超过10mm。对于长度小于8m的短桩,连续复压的次数应适当增加。
4.7 截桩
截桩作为压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管桩结构的整体质量。
1.桩头截除采用锯桩器截断,禁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
2. 锯桩器一般有自制分抱箍、电动切割机等结构,抱箍则是2个半圆形抱箍用螺栓连接而成,抱箍则是2块钢板、横向短筋连接而成。
3.桩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2cm。
5 施工质量标准
5.1 质量标准为桩身砼强度登记、桩的终止压力、终桩时最后两个三分钟的沉降雨量不得大于5mm,单桩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的入土深度为压桩是否合格的控制参号。
5.2 质量检验要求:每根基础桩须经动测,抽取3根工程桩进行静载试验。
5.3 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并应符合以下规定: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桩顶平面位置偏差应符合技术规程的规定;桩身质量检查,可采用直观法检查,即在施压完成立即将低压电灯泡沉入管桩内腔用灯光照射做检查。
参考文献:
[1]许建军.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广东建材,2011(12).
[2]艾文杰.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2011(23).
[3]马金瑜.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监控[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建筑工程;静压法;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tatic pressure pipe pil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standards this several aspec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tatic pressure method;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静压预应力管桩是在预应力技术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是利用静压或锤击的方法将空心圆筒体状的构件沉人地下,达到设计控制标高或承载力,以此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由于静压桩施工具有单桩承载力较大、低噪声、无震动、污染小、施工快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一些大型、高层的建筑。但是在施工时,经常发现诸如桩头暴裂、桩偏位、桩身上浮等问题,给桩基工程带来不少麻烦,增加桩基处理费用等。为此,本文就建筑工程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2静压管桩施工准备工作
2.1场地要求表面平整,且现场的坡度不宜大于l/100,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m;当桩机上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0%。
2.2 在施工前应进行桩位施工放样,桩位测量允许偏差值:单桩10mm,群桩20mm;在测量过程中应视现场情况设置1-2高程式控制点,并做好保护。
2.3 根据现场情况在桩机进场前可用大渣等铺垫临时道路,以方便材料运输,运输道路距离施工最远点不宜大于50m。
2.4 在施工前,应严格施工规范要求检查管桩的外观质量,对管尖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不满足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责令其更换;同时,要检查管桩表面是否符合管桩规范的要求,包括是否有裂缝、断裂和凹陷等情况。
2.5施工机械选择:压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静压桩机采用抱压式;桩机的夹具宜选择长夹具,保证夹桩时桩身侧压应力较小,且更易控制桩的垂直度;送桩杆的长度一般要根据压桩机和送桩长度确定,但在施工时要考虑到有超深送桩,因此一般送桩杆可选用10 m和12 m的。
2.6 压桩顺序:对多于30根的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应先施压,后压群桩周边较少桩的承台;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若桩较密集或距周围建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根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3 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l节桩→焊接按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桩。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静压预应力管桩工艺流程图
4静压管桩施工要求
4.1 桩机就位
桩机移至桩位置,将桩机调平,使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4.2 管桩就位
1. 管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激烈碰撞。单节管桩可用专用吊钩钩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2. 当管桩下放至地面10cm处停车,夹持器把管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夹桩的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
3. 当管桩对中后,提起管桩少许,进行桩尖焊接。
4.3 压桩
1. 压好第1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定位和垂直度。一般,当桩入土至5 0 c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要求桩身纵横双向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如桩身垂直度偏大,应拔出已压入部分重新调整使桩身垂直。
2.在压桩过程中,要求压桩速度不得大于2m/min。
3.桩压好后,应将高出地面的部分桩头及时截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宜用小木板进行覆盖。
4.压桩时,应始终保持桩轴受压,若有偏移应及时纠正。当桩压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应使压桩一次成功,以免发生压不下或超压现象。若在施工过程中有少数桩不能压至设计标高,可采取截去桩顶的方法。
5. 在压桩过程中应认真记好压桩时间,压入桩长、所施压力等读数,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同时还应边压的过程中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隔时间等,以保证施工质量。
6.当一排桩压完后,应多次进行复测桩位标高,桩身上浮应≤50mm,当桩身上浮>50mm时,应待桩全部压完后,按端桩承载力值加大 l倍荷载复压,达到符合原标高要求。
7.当日开压的桩必须当日压完,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进行接桩。
8.在沉桩过程中若有异常的桩身位移、倾斜、桩身破损,应停机查明原因,再进行必要的处理。
4.4 接桩
上节桩压入时,在桩顶离地面0.5-1.0m,可停压开始接桩。
1.接桩前,应检查两节桩桩心有无较大错位,确保上下节桩找平顺直。
2.由于采用焊接接桩,因此在焊接前,应将对接两节桩的驳面和坡口清刷干净,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
3. 需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段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桩的中心线错位不超过5mm。节点弯曲矢量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若上、下节桩间隙过大,则必须用钢板填满焊牢。
4. 管桩接桩一般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Φ2或Φ2.5焊丝。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施焊,施焊最好是由2个焊工对称施焊。
5.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焊接好一层后,必须将焊渣清除干净后再施焊外面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
6. 焊接部分不得有凹痕、咬边、焊瘤、夹渣、裂缝等有害缺陷。表面加强焊缝堆高宜≤1mm,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表面无焊缝缺陷。
7. 焊接结束后应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约 8~10min再继续压桩,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
8.在施工结束后,应用钢丝刷将所有的焊缝清理干净,药皮要清理掉。
4.5 送桩
1.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量出桩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可立即送桩。
2.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送桩器或管桩,让送桩器端面紧贴桩断面,送桩至收压标准。
3.为避免应送桩速度过快而导致桩受损,送桩时速度不能过快。
4.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压桩应连续,同一根桩的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
4.6 终压
正式压桩前,分别对不同的桩型进行试压桩,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为: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当有效桩长小于20m时的终压值取18MPa(4500kN),当有效桩长小于15m时,取终压值19MPa(4750kN),满压不再贯入后复压3次,间隔5min,每次持荷10s,总沉降量不超过10mm。对于长度小于8m的短桩,连续复压的次数应适当增加。
4.7 截桩
截桩作为压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管桩结构的整体质量。
1.桩头截除采用锯桩器截断,禁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
2. 锯桩器一般有自制分抱箍、电动切割机等结构,抱箍则是2个半圆形抱箍用螺栓连接而成,抱箍则是2块钢板、横向短筋连接而成。
3.桩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2cm。
5 施工质量标准
5.1 质量标准为桩身砼强度登记、桩的终止压力、终桩时最后两个三分钟的沉降雨量不得大于5mm,单桩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的入土深度为压桩是否合格的控制参号。
5.2 质量检验要求:每根基础桩须经动测,抽取3根工程桩进行静载试验。
5.3 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并应符合以下规定: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桩顶平面位置偏差应符合技术规程的规定;桩身质量检查,可采用直观法检查,即在施压完成立即将低压电灯泡沉入管桩内腔用灯光照射做检查。
参考文献:
[1]许建军.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广东建材,2011(12).
[2]艾文杰.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2011(23).
[3]马金瑜.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监控[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