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语境下的“师生关系”论析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主干关系之一,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内涵之一,是校园潜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语境下,对“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考论和对各种“师生关系”现象的剖析以及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则进行解读和阐释,既有利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走出对“师生关系”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利于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以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文化强国;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和谐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91 -03
  “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主干关系之一,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学界对“师生关系”的争论和教育界对“师生关系”的描述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考究,阐释“师生关系”的构建原则,在“以人为本”、“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语境下,才能保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构建,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以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一、“师生关系”探源
  生物进化史和人类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五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一千五百万年前才有森林古猿,三百万年前猿才转变成为人,其主要特征是学会使用了石斧、石刀、石片等工具,从此,人类进入原始公社时期(也称旧石器时代)。一万五千年前以发明弓箭等复杂工具为标志,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也称新石器时代)直至原始社会的结束。
  我们无须再对以后的教育模式予以赘述即可知,“师生关系”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但是,只有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及人的本质属性才使学校教育成为可能。“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催生了“师生关系”的同时,也给“师生关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二、“师生关系”内涵
  “关系”一词中的“关”:本义为门闩,引申为关闭、关禁闭;“系”:带子,引申为系统、依附。因此,“关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所以,“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其中的“某种性质”既包含人们血缘等“先天”形成的因素,也包含人们业缘、情缘等“后天”在具体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素。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上的联系。
  上述概念包括下列三个要素:
  适用范围:学校教育。不包括学校外的其他教育模式所形成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适用主体: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这里没有客体,也没有轻重之分,它是一种同时诞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主要关系: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就可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和所产生的吸引、排斥或折中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所选择的积极的、对抗的或平淡的相处方式、方法和原则,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师生关系”外延
  如前所言,“师生关系”中的“师”指的是“教师”或“老师”,指的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知识传授的人”。这是狭义的“师”的概念。
  从教育发展的历程“生活即教育”和教师的主要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来看,“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均可称为“师”。所以,广义的“师”指的是可向他人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四、“师生关系”说
  从狭义和广义的“教师”的概念中我们不难推出,“师生关系”的外延同样非常宽泛。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狭义的“师生关系”,这将为我们解剖现有的各种“师生关系”现象提供了依据和便利。
  (一)“师生=师徒”说
  如前所言,“师徒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 “师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徒弟” 的情感投入,让“徒弟”感觉到“父亲般的温暖”,使单纯的“业缘”关系增添了“血缘”色彩:“父之”,实现了由“师傅”到“师父”的过度。
  “师生=师徒”说的优点是必须有教师对学生增加了“父爱”的情感投入并得到学生的认可作为前提,方可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师生=师徒”说的缺点是容易形成苛刻的“师道尊严”,教师会滥用“信任”和“权威”,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影响下,容易用“家长式”态度、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视生如子”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社会最为纯真的爱,母(父)子情感是人类社会最为亲近的情感。所以,“视生如子”说“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的实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
  “视生如子”说的优点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可以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视生如子”说的缺点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往往因有“家长的情结”认为学生是“长不大的孩子”而“事无巨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师生如友”说
  “友”即“朋友”,对其解释现有辞书各不相同。《词典》的解释为:“彼此有交情的人”,在《辞海》的解释为“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认为,“朋友”就是指“彼此地位相当(同师)志趣相同(同志)、人格平等(彼此可交)在交流中产生情感(有交情)的人”。
  由此可见,“师生如友”说的优点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以“平等的姿态”去尊重学生,采取“民主的措施”去管理学生,形成“民主、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师生如友”说的缺点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因“个人的好恶”而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尤其是对那些性格、脾气、习惯、爱好等和教师自己有较大区别的学生往往会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势,很难做到“一视同仁”,甚至会“另眼相看”。   (四)“和谐师生 ” 说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引起学界和教育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各抒己见、异彩纷呈。
  笔者认为,从各位同仁提出问题的角度或阐释问题的依据或解决问题的原则等方面来看,都还只是“提法式”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视点。
  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
  综上所述,随着学校的诞生而诞生的“师生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崭新的领域催生的当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对 “师生关系”构建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命题赋予了新的愿景。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概念
  “和谐”,也称“谐和”,取意“协调”,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兼有“平和”之意。所谓“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心理上的联系。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包括以下四个关键性要素:要形成“适当的情感距离”;要形成“相互吸引”的“心理状态”;要形成“积极相处”的“态势”;要形成“平和相处”的“方式、方法和原则”。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则
  我们知道,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对上述关键要素的“构建”和“把握”,既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潜能和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系统工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要坚持用“师、生互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考量性原则。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但是,在“师生关系”中人们往往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存在”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这里没有客体,也没有轻重之分,它是一种同时诞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只有通过“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教学的结果。
  从“效果”的角度来看,只有当师生两个主体协调一致、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时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的绩效实现最大化。
  2、要坚持用“民主、平等、自由”等文明社会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指导性原则。
  如前所言,“师生如友”说只是一种心理取向,只取“朋友”的部分属性:“平等性”和“民主性”, 并试图将其作为一种“方法论”或“范式”运用到“师生关系”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有“民主的作风”、“平等的姿态”、“自由的空间”,以形成“泰然的情境”、“温馨的局面”、“祥和的氛围”。同时,要用“民主、平等、自由” 等文明社会的理念有效地指导“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
  3、要坚持用“关爱、尊重、自我”等“人本主义”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性原则。
  “人本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A·Maslow)根据对人类需求的理解为依据,提出了著名的“动机层次论”。
  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
  他同时认为,这五种需要具有本能的性质, 它们组成一个相对优势的需要层次(如下图所示)。
  他指出,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依次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他同时指出,人的动机是有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图1、人类需要的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首先要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方面给学生关爱,在此基础上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促进个性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4、要坚持用“无类、下问、内省”等传统教育精粹作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适用性原则。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被世人称道,成为现代人类追求的教育理想,其“每事问”、“无常师”、“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也成为历代读书人的座右铭,凡此种种枚不胜举的传统教育精粹在当今仍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认知规律的研究说明,“主动性”和“内驱力”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必须将各种认知活动通过“内省”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要用足够的爱心、热心、耐心,去了解、理解、化解“学生问题”。没有“海纳百川”的容量是无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
  5、要坚持用“沟通、服务、发展”等现代管理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障性原则。
  “沟通”是现代社会实现科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科学的核心,“服务”已经成为产品或产品的主要属性,“发展”是现代各种社会行为的“硬道理”。上述具有代表意义的现代管理理念不仅同样适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而且对“和谐的师生关系”的 “维护”与“发展”有较大的保障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沟通”的艺术、以“服务”的姿态、围绕学生的“发展”去构思、开展和参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去分析、判断和处理学生问题,去设计、谋划和构建“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标得以实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健康优秀潜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认真领会过去构建师生关系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传统而又优秀的教育思想,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标准和修为准则,准确把握师生关系中的伦理角色、法律角色和管理角色的定位,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
  [2]卫道治,沈煜峰.人·关系·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3.
  [3][英] 迈克尔·C·杰克逊.系统思考——适于管理者的创造性整体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王成荣.企业文化大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4,9.
  [5]中国社会科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4).
  [6]文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主办,2006,(08).
  [7]郭德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2,(10).
  [8]田建国.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12-8.
  作者简介:
  宋娟,女,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及其教学。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疑问,如果国家出台新政策,房屋买卖合同当事人之间,可否以此为理由不履行合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房产新政后,由于二手房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0%,初次就诊约2/3为不可手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限,预后极差[1]。
此文分析此次日本地震对日本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我们的应对。短期看,地震将影响产出。但长期看,灾后重建将为日本经济创造需求,推动其恢复和增长。甚至为日本经济走出十多年来的滞涨提供历史机遇。中国投资机构应当抓住这次日本金融资产重估的机会,投资日本金融资产。此举既能支持日本经济的企稳和灾后重建,又能保证中国在灾后重建中分享日本经济恢复和增长的成果,一举两得。
摘 要:2011年10月31日,财政部公布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修改决定,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修订后的细则从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文章从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这一举措出发浅议了小型微型企业的税费改革。  关键词: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营业税;税费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2-53-02  
笔者自2004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及小腿中下段骨外露,软组织缺损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摘 要: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集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管理技术、组织方式和综合服务功能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认识现代物流的一般涵义、国外物流业的发展经验、现代物流的一般理论和技术模式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物流业现状和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物流业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现代物流;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 270文献标识码:A文
建筑节能是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对比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上的差距,找出了我国目前民用建筑节能的一些问
首先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深基坑挡土墙侧向位移函数,并导出挡土墙任意剖面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地面沉降与挡土墙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地表任意剖面沉降的最大下沉值,得出地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