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育新方位的思考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l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角度,分析西部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述了馆员培育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馆员的一些对策与做法。
  [关键词]西部 高校图书馆 馆员培育
  
  随着网络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图书馆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的信息服务部门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外大型的信息服务机构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及先进的营销手段,这些优势都造成我国图书馆在竞争中处于的不利地位。而与东部高校图书馆相比,西部高校图书馆地处西部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各种软硬件条件与东部高校图书馆相比都处于劣势。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西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前西部高校图书馆深层次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并不十分理想,信息服务服务手段也相对存在水平和质量低的问题,影响了用户获取文献信息的速度和使用文献的效率。究其原因,人员素质不高是主要的,有很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方面都相对较差。同时,西部高校图书馆人才流失现象还较为严重,调出者大多是图书馆的骨干,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西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所以西部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育迫在眉睫。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教育和培训,简而言之即馆员培育,其内容包括馆员的教育、培训和发展三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这方面的内容也具有新的内涵。它不是过去传统的、狭义的概念,仅仅局限在业务技术学习上,而是一种对馆员进行全方位调整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不断地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素质和开发各种潜能的教育活动。
  
  一、馆员培育面临的新趋势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传递一日千里,信息资源正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出版物以其容量大、时效高、利检索、内容广、多链接等特点,愈来愈受到读者的喜爱,电子出版物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员要想在新时代生存、发展,必须洞察一系列新情况,掌握新方法、新技能,解决新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进步和普及,图书馆事件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轨道,这就对我们的馆员人才的要求也要逐步国际化,因此,图书馆的未来需要一批国际化人才。
  1.馆员培养的观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当今时代,人类经济发展的资源正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的智力消耗为主,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人才资源也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众所周知,馆藏、读者和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我们认真审视图书馆事业走过的道路:从图书馆业被认为一种职业,到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曲折过程,是数代图书馆人勤奋工作,拼力争取的结果。站在面对知识经济的高度,重新认识图书馆事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战略地位,要确立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培养具有强烈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的图书馆员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按照社会需求引导和培养馆员,真正塑造出素质多,创新能强的新型馆员。目前由于西部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如东部地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远不如东部地区图书馆,所以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就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下,无论谁来到这里,他都会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管理和文化就叫“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要及时与馆员充分沟通,全面了解馆员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馆员的个人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为馆员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可以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团队,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以人为本”的关键是要重视开发掌握“关键技能”的人才资源,对西部高校图书馆而言,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图书馆建设中起领军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防止关键人才的流失,以免削弱图书馆的人才竞争优势。
  2.馆员培养的目标,要树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观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加强我国同图书馆的行业自律和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图书馆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图书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准 则》的确立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准则》的制定基于时代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准则》明确指出图书馆应“适应时代需要,勇于开拓创新”。“适应时代需要”向图书馆提出了终身学习和不断求知的期望。“勇于开拓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图书馆走向成功的源泉。也就是说,要坚定地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图书馆从业人才放在首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图书馆专门人才是西部高校图书馆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3.馆员培养的质量标准,要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
  (1)思想品质素质
  馆员要在思想品质素养方面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和人生观,具有爱国、爱人民、爱科学、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
  馆员应达到满足专业和终身教育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素养,为个人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学科知识方面,馆员最好能系统掌握两门以上甚至更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方法,要求以博促专,一专多能。
  (3)身心素质
  馆员要具备能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应有的健康体魄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具有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4)职业素质
  馆员要具备从事图书馆专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
  (5)实践能力
  图书馆专业是一门既要通晓理论,又要懂得实际操作的专业学科,这就要求馆员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6)创新能力
  馆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和竞争能力,能创造性观察、想象和解决问题。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西部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优势的基础和手段。信息社会用户的多层次需求,要求高校图书馆必然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移植到图书馆中加以创新,使高校图书馆工作生动、灵活、多样、高效。这样才可以使西部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4.馆员培养的方式立法上,要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育观
  《准则》第五条,“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即要求馆员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加工整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和知识,通过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有针对性开发信息潜能,优化信息质量,增值信息价值,加快信息传播。
  《准则》第七条,“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质”,即要求馆员要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现代信息技能、完备的网络及信息知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知识、信息服务。
  因此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型西部高校图书馆馆员,只有好的教育思想、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西部高校图书馆馆员。
  
  二、馆员培育应采取的对策
  
  馆员是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培养新型馆员是西部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任务。绝大多数图书馆高素质馆员紧缺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少数引进外,还希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同时他们更迫切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1.培养一些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西部高校图书馆应认清当前形势,抓住历史机遇,服务经济发展,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在思想观念上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图书馆绝对不能再观望、彷徨,坐失良机,要抢抓各种机遇,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要建立起与现代教育观念相适应的新理念,学会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形成文化、年龄层次梯队分明、勇于赶超先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人才优势。
  2.加强制度创新
  面对新环境和新变化,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全面进行制度创新是西部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西部高校可以在引进全日制教育毕业生的同时,积极发展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要构建纵向连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图书馆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人才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持续培养与开发,发挥西部高校图书馆的人才资源,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在高校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培训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西部高校图书馆在人才知识结构上,重点要强化涉外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的培养。培训结构上,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努力使馆员们不仅能拿到文凭和学位,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在专业课程的规划上,要加快培养既懂图书馆学专业又有信息技术、外语、计算机及校本学科的复合人才,同时要适当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现代管理方面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历史的舞台,随着它的成熟和发展,必将成为人类整个经济社会的主要角色。人类文明赖以生息繁衍的教育、培训事业必将在新时代发生巨大变革。人才——学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财富,在不断知识更新的过程中成长。我们只有正视机遇与挑战,把握好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造就出大批图书馆发展所需的人才。
  
  三、结语
  
  西部高校馆员培育不外乎图书馆学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种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模式。对于高素质馆员培育来说,两种模式都重要。无论是图书馆学教育还是馆员继续教育,都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握教育层次,改进教育方式,提高质量,实现基本型培训、学历补偿教育和更新知识素养并存的格局。实施远程教育,构建开放式图书馆继续教育网络。推行因馆、因人、因时、因事的馆员素质教育策略,逐步建立一支适应西部社会发展的、新型的、高素质西部高校馆员队伍,促进西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华.网络环境下读者工作之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
  [2]丁毅.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
  [3]王月娥.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与旅游产业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03(5).
  [4]周国华,费业昆.试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
其他文献
目的 虹膜根部离断是闭合性顿性眼外伤中较常见并发症.复位修复的方法 是缝线法最有效.缝线法中有角巩膜缘切开法和闭合式缝线法两种.作者采用闭合式缝线法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虹膜根部离断病例中,多有前房出血,色素膜炎症等多种并发症,经治疗好转后,择期(术后3~7 d)手术更好.在虹膜根部离断相对应的角巩膜缘作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根据离断范围长短,确定缝针数目(1~4针),结扎线头埋在巩膜瓣下,结膜瓣复位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方法 对郸城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250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为46.66%(2509/5377),且逐年上升,但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生儿病死率.②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22.60%(567/2509)、社会因素21.12%(530/2509)、头位难产20.93%(525/2509)、瘢痕子
目的 通过大鼠异位心脏,右肺联合移植建立左室机械辅助减负荷模型,研究并心肌逆向重塑.方法 选用Lewis大鼠28只,7只作为正常对照,14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心衰后完全随机均分为两组:心衰组及心脏移植组.剩余7只大鼠作为受体.心脏移植组将心衰后心脏及右肺移植到受体大鼠的腹部.移植两周后,同时摘取3组大鼠的心脏评价心脏体质量、左室体质量、心肌细胞直径大小.及检测大脑利钠肽(BNP)mRNA的表
目的 探讨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过程中是否有影响GFR准确性的因素存在,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26例患者及1例健康志愿者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健康志愿者首次检查在饮水500 ml后5 min进行;第2次检查按常规在饮水500ml后30 min进行.结合肾功能曲线和GFR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放射性的有效剂量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