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意识。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要固定,各个角色都要让每个学生尝试。小组也不要固定,隔段时间小组之间进行成员重新组合,让合作和学习都流动起。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合作 提高
  教育专著中这样定义合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式。2001年2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被广大语文教师所熟知,尤其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如雨后春笋般在课堂上开始落地生根,发芽疯长。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关于这个问题,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外国友人喜欢中国的大碗茶,一饮方休后,是递上一瓶矿泉水还是问他是否需要去洗手间?”这就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迫切需要,要有合适的时机。
  学生有交流的强烈愿望时,给他一个表达的平台,给他一群倾听者。比如,漫长的暑假刚刚过去,教师组织一个读书分享沙龙,把学生按照读书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倾吐,然后形成文字,写出自己所读书的梗概,然后装订成册,成为自己班级的“百科全书”。在课堂上,往往有很多问题会延伸到课外的时候,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灯塔爷爷的朋友》一课时,最后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哪些好朋友?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七嘴八舌,面对这种状况,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说:“和同桌说说,也可以前后座位的同学聊聊。”水到渠成,一个个自由结合小组不吐不快。
  有些学习上的困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让其他同学伸出一双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最终目标。比如,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有的学生对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境界”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这时候让他们结合小组,利用实例,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信赖,往往能够减少分歧,勇于合作,加深彼此之间的默契,创造出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人生境界。
  有了学习经验以后,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执教《东北大森林》,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文,找出描写的冬季的东北大森林的景物,品析作者使用怎样的词句描写了这些景物的特点,然后再读文,读出东北大森林冬季的美。教师副板书出示学习方法,然后按照这个方法,分组自学描写东北大森林其他三个季节的段落。当然,关于这样的合作学习,虽然很多教师在尝试,也存在歧义,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学习有时会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对课文没有了整体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小组学习之后再进行很好的知识整合未尝不可。
  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时候,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积极有时间思考,交流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在组内得到充分的展示。只有这样,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显示出来,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和培养。不要水过地皮都未湿,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出示自学提示,一分钟阅读完后,学生交流不到2分钟马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学生分好小组后屁股都还未坐稳,能说出什么呢?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要也罢!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要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很多教师分好小组后,好像学生就与他无关了,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等时间。其实,这时候老师的指导很关键,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动向,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时,一个小女孩走到她面前:“老师,我没有小组。”在陌生的学生和环境面前,这位老师亲切地蹲下身问:“你愿意和老师一个小组一起学习吗?”话应刚落,之前嫌弃那个女孩的学生们也围拢过来:“老师,我们也和您一组吧!”女孩立刻破涕为笑。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看似简单,但是不仅为自己课堂解了一个围,更是让整个课堂暖意融融。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要认准目标,明确分工
  没有目标的小组合作,无章可循,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出示一下学习提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示,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要轮流发言,一人记录,数学课堂上的数据,科学课堂上的实验现象,记录尤其重要。发言人是一个小组学习情况的外在呈现,择优的同时,还要培优,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进步,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样学生轮番上阵,让每个同学站起来都可以侃侃而谈,不要總是优等生的表演,让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一句空话。这也就说明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要固定,各个角色都要让每个学生尝试。小组也不要固定,隔段时间小组之间进行成员重新组合,让合作和学习都流动起来。
  四、三年级以下不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倾听、合作、交流意识很薄弱,而且上课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让他们合作学习,只会乱哄哄地玩一阵,动一阵,合而不作,合而滥作。时间长了,就会有一批学生浑水摸鱼,长此以往,在老师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荒废了,这样的小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谈不到好的效果。
  目前,有很多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很盲目,很多时候看到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反馈时依然随机指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没有了明确的概念,这样就完全违背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要懂得欣赏的教师,才可能更好地让它放出异彩。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中,学校忽略初中体育课堂的重要性,认为只是学生枯燥学习生活的调剂。传统观念影响下的传统体育课堂,内容枯燥无趣,甚至有的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的散步时间。教师和学校应该明确初中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主动参与 主体意识  一、关注学生,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每位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的全面
摘要:积极的课堂 环境是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而教师是积极课堂环境的缔造者、调试者、监控者。教师的重要职责,就在于创设一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让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动起来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活动 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  一、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双边活动构成的统一体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效能和结果,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
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磷肥在所有化肥中利用率是最低的,目前的利用率仅为10%~25%。为了提高磷肥的肥效,必须根据土壤性状、作物特性、轮作制度、磷肥品种以及施用技术等
【摘要】学生在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对理论性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需要对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将生活元素添加到数学课堂之中,引入生活元素能够降低讲授难度。根据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讲授经验,对生活元素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运用方法数学这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属于基础性的理科课程,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数学知识,这部分知识不仅能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