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师生教学关系的和谐程度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应将“导”、“学”、“练”有機结合,巧妙穿插,造就轻松愉快、多彩自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巧导”——有创新、巧妙的引导。“多练”——多方位、多层次的练习;练习多量化。下面以笔者在“巧导多练”教学模式中的一点微薄经验,浅谈几点感想和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开展 ;巧导多练
一、新旧知识连接,巧妙导入新课
数学课的新课导入方法纵多。上课伊始,我们可采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某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进行思考和商议,创设认知过程中的新旧冲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起跑线,在老师的有序指导下,完成从旧知到新知的顺利跨越。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中,我的理解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应建立在整数比较大小的基础之上的,但又有所不同。所以,我的教学一开始就从复习旧知识入手,98965100000 、70080Ο70100让学生回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接着就是铺桥连接,我分别出示了1.2Ο0.2 0.9Ο0.91 12.5Ο21.5 。学生观察讨论,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各抒己见,感知新知,这时老师加以引导小结。最后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题,借助练习题点拨,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有什么异同呢?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思维立足于旧知识,沿着老师创设的跑道到达新知识的彼岸。
二、练习中巧引导,确保练有成效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练习中更离不开教师的巧引导。
在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中,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开发好这道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更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当时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课件出示这两个图形,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猜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关系。然后,同学之间交流,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进行测量计算,并通过测量计算结果的比对,总结自己的猜想。最后,我用课件演示,通过动画把左边的图转化成右边的图,直观形象的动画过程,更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人人参与练习,各有不同收获
“多练”不是机械重复地练习,不是为追求分数而搞“题海战术”。 这是公明第一小学陈军锋主任在《浅谈语文“巧导多练”中的“练”》这一论文中所讲的一句话,我很认同。练习设计要讲究科学、有效,体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各自的发展水平。由于数学课的课型不同,在练习的设计方面也有所不同。我想谈谈新授课的练习设计,在新授课之前可能安排一个准备练习,为导入新课做铺垫。而新授课后面的巩固练习,更能验证孩子们在本节课学习的效果。我认为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稍变题——综合题。例如:《长方形面积》这一课,我的巩固练习是这样设计的。
(1)基本题 图一中的小正方形面积1平方厘米,分别用数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
(2)稍变题 求图二所示长方形的面积。
(3)综合题。一块耕地中间有一条水沟(如图三),求耕地的面积。
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我们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道提高题。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实践证明:教师在学中导、练中导,学生在导中学,练中学,形成教师巧导,学生乐学、精练的良性循环,不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真正把素质教育引入课堂。相信“巧导多练”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关键词:数学教学;开展 ;巧导多练
一、新旧知识连接,巧妙导入新课
数学课的新课导入方法纵多。上课伊始,我们可采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某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进行思考和商议,创设认知过程中的新旧冲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起跑线,在老师的有序指导下,完成从旧知到新知的顺利跨越。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中,我的理解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应建立在整数比较大小的基础之上的,但又有所不同。所以,我的教学一开始就从复习旧知识入手,98965100000 、70080Ο70100让学生回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接着就是铺桥连接,我分别出示了1.2Ο0.2 0.9Ο0.91 12.5Ο21.5 。学生观察讨论,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各抒己见,感知新知,这时老师加以引导小结。最后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题,借助练习题点拨,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有什么异同呢?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思维立足于旧知识,沿着老师创设的跑道到达新知识的彼岸。
二、练习中巧引导,确保练有成效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练习中更离不开教师的巧引导。
在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中,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开发好这道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更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当时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课件出示这两个图形,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猜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关系。然后,同学之间交流,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进行测量计算,并通过测量计算结果的比对,总结自己的猜想。最后,我用课件演示,通过动画把左边的图转化成右边的图,直观形象的动画过程,更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人人参与练习,各有不同收获
“多练”不是机械重复地练习,不是为追求分数而搞“题海战术”。 这是公明第一小学陈军锋主任在《浅谈语文“巧导多练”中的“练”》这一论文中所讲的一句话,我很认同。练习设计要讲究科学、有效,体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各自的发展水平。由于数学课的课型不同,在练习的设计方面也有所不同。我想谈谈新授课的练习设计,在新授课之前可能安排一个准备练习,为导入新课做铺垫。而新授课后面的巩固练习,更能验证孩子们在本节课学习的效果。我认为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稍变题——综合题。例如:《长方形面积》这一课,我的巩固练习是这样设计的。
(1)基本题 图一中的小正方形面积1平方厘米,分别用数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
(2)稍变题 求图二所示长方形的面积。
(3)综合题。一块耕地中间有一条水沟(如图三),求耕地的面积。
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我们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道提高题。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实践证明:教师在学中导、练中导,学生在导中学,练中学,形成教师巧导,学生乐学、精练的良性循环,不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真正把素质教育引入课堂。相信“巧导多练”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