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上,如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语言、走进文本,从而感受到时代脉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自始至终唱响在课堂。本文将教学中有几个片断进行一下分析:
片段1、“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几枚金牌?”“你最喜欢哪位奥运冠军?”“想对他说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北京是什么时候申办成功的?”
反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前所未有成功,这样设计问题,能更好的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片断2、“这是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放录像)“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喜讯传来,整个北京沸腾了,那里的人们和同学们一样高兴,激动。”(放录像)
反思: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说明:“语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申奥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啊!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片断3、“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再读读这篇充满欢乐的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一、二自然段,完成两个内容:1、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欢乐?2、以朗读的方式把欢乐心情读出来。”师生以各种形式体会读“喜讯传来......欢乐的海洋”“人们挥舞着国旗......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反思:本案例中的三个语言训练点,分属三个语言训练层次:即词语“不约而同”;句式“欢乐的海洋”;句群“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每一个层面的重敲,都是在为低年级学生打牢阅读基础而服务的。一位教授曾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指读、齐读、范读、表演读、师生接读等,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
片断4、“不仅同学们高呼,欢庆,连中华世纪坛也是人如潮,歌如海。”(放录像)1.看到了什么
片段1、“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几枚金牌?”“你最喜欢哪位奥运冠军?”“想对他说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北京是什么时候申办成功的?”
反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前所未有成功,这样设计问题,能更好的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片断2、“这是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放录像)“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喜讯传来,整个北京沸腾了,那里的人们和同学们一样高兴,激动。”(放录像)
反思: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说明:“语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申奥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啊!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片断3、“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再读读这篇充满欢乐的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一、二自然段,完成两个内容:1、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欢乐?2、以朗读的方式把欢乐心情读出来。”师生以各种形式体会读“喜讯传来......欢乐的海洋”“人们挥舞着国旗......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反思:本案例中的三个语言训练点,分属三个语言训练层次:即词语“不约而同”;句式“欢乐的海洋”;句群“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每一个层面的重敲,都是在为低年级学生打牢阅读基础而服务的。一位教授曾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指读、齐读、范读、表演读、师生接读等,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
片断4、“不仅同学们高呼,欢庆,连中华世纪坛也是人如潮,歌如海。”(放录像)1.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