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沟通与衔接,不仅是时势所需,也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如何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培养市场真正所需的人,已成为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本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中出的一些做法: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做到教师技师相结合;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做到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探讨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的方式。
  【关键词】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证书;融合;思考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劳动者达到从事某种职业的最低要求,即起点要求。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推行“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以实训为手段”的现代职教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这里结合我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
  一、我校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的一些做法
  1.合理制订本专业培养目标,做到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
  我校地处皖南山区:安徽省泾县。地方上已经形成以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电机产业集群,需要大批电机行业一线技术工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立项,可以预见电子产品装配行业巨大的用工需求。学校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的目的,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加入电机方面的知识。整合电类专业培养目标。把电子电工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的结合起来,集中有限的师资、设备、资金把2-3个电类专业整合成一体。使培养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从《宣城市工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与子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表》(表1)中不难看出,相关职业工种之间是有相同的专业技能要求。仅仅是在专业发展上做了衍生,在中职专业中推行中级工得标准和要求是完全可行的。
  2.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考试形式与考证形式的结合,使学生较顺利的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帮助毕业生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今后在工作岗位群范围的转岗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结合就职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强化职业群体的通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某一工种的专业技能。优化教材,整合课程设置。以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而够用的原则来处理教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教学方案,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如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删除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电路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中的供用电技术,电机制造与维修中的变压器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等不太适合农村中职学生的内容。在第一学期开始通用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第二、三学期按照不同职业能力结构要求加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培训课程。第四学期,针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体系,提高与加强,为最终通过认证考试做好准备。在各课程学习完毕,学校再组织短期的考前集中培训,做为考前冲刺,为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在技能考核方式上,采用职业资格认证中采用的达标式考核体系,只要通过考试、考核满足达标要求,不追求高分,不需排名次。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无疑是“扬长避短”了。对于我校电子电工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证书都获得,只要获得指定的1-2类(类:某一工种群属)中的一种证书,结合学业修满的毕业证书就能毕业。如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即可认定相对于工种合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主体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动力。
  3.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教师与技师相结合
  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关键在于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能力水平,培养一定数量的具备“技师”、“高级工”的专业教师尤为重要。实际上,农村职业学校中,经验丰富的,所掌握的技能可能不能适应新兴专业需要;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也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每学期从企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任专业课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送出去”的办法,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到企业实习。还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等校内培训班来发挥老教师的优势。融合新老教师的经验、技能水平。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教师中95%是“双师型”教师。
  4.借力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教学与技能培训的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技能动手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基石。我校建立了由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车间、实训室组成的完善的实习实训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改革实践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了“认知实训、技能实训、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的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练”,通过系统训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完成实训作业。目前,我校建立了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焊接装配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室、电子产品装配生产车间。开发了《电子焊接工艺》、《无线电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工技能训练项目》等校本实训教材。
  二、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虽然专业教学与资格证书制度融合已是一种趋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证出多门”,融合的成本无形中增大
  职业资格证有多种,有劳动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认证等多个部门的认证。由于社会工种的细化,同一部门的资格认证也是有很多工种,而学校给予的教育不是终身教育。导致学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是参加那一个部门的认证还是参加多部门职业资格证的认证,是参加一个工种的认证还是多个工种的认证。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这就需要各行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整合部门利益。让行业、企业、学生均收益。
  2.技能培训设备、师资受限制,不能紧跟职业发展的步伐
  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实现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对师资、实训条件、教材课程的开发要求高、速度快。然而学校的经费是有限的,在设备的投入、师资的投入是无法满足较快的设施更新速度,导致培训落后论、培训无用论日益高涨。只有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解决设备采购、更新,引入行业、企业专业人才进入职业教育领域。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紧跟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的现代职业教育精神。通过改变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师资、设施的培养与更新,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来达到这一目标。随着职业教育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的融合方式。
  参考文献
  [1]湖北省职教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报告《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2002.
  [2]孙宝元,小华,洪彬彬.《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3]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作者简介:佘臬刚(1981—),男,安徽宣城人,现供职于宣城市工业学校,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
其他文献
介绍了单片机在应用上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在单片机教学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电子设计项目,应用C语言的单片机教学方式,应用与实际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探讨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应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HMGA2 mRNA的表
为了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收集肝细胞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
在吕叔湘先生对近代汉语三身代词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汉语代词语义所指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近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实例说明代词的本用与活用以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s,AF)直接接触培养后,BMSCs向血管成分细胞分化的情况.将BM